一种吸塑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361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吸塑机,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吸塑机成型的产品质量较差的问题。本吸塑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能够移动且开口朝上的下模,下模开设有与内腔相连通的吸气孔,机架上滑动连接有滑座,滑座上滑动插接有伸出时能够与吸气孔相对接连通的吸气管,在滑座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吸气气源且当吸气管伸出时能够与吸气管相连通的抽气孔,机架上设有能够升降且开口朝下的上模,当上模下降时能够盖设在下模上,上模还开设有与内腔相连通并用于连接吹气气源的吹气孔。本吸塑机成型的产品质量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塑机
本技术属于机械设备
,涉及一种吸塑机。
技术介绍
吸塑机又叫热塑成型机,是将加热塑化的PVC、PE、PP、PET、HIPS等热塑性塑料卷材吸制成各种形状的包装装璜盒、框等产品的机器,其利用真空泵产生的真空吸力,将加热软化后的热塑性塑料片材经过模具吸塑成各种形状的真空罩、吸塑托盘、泡壳等,因此吸塑机至少包括模具和能够对模具内腔进行吸气的吸气件。如专利文件(申请号:201811145094.6)公开的循环式吸塑机构,包括输送式吸塑工作台和滑动真空吸气装置,输送式吸塑工作台的输送链条上铺设有多个循环板,循环板包括具有内腔的模板,在模板上还设有与内腔连通的吸气管,滑动真空吸气装置包括滑轨,滑轨的一端设置有压膜气缸,压膜气缸的活塞杆上设置有吸气对接管,吸气对接管的进气口通过软管和电磁阀连接真空吸气泵,当模板上的吸气管与吸气对接管相对时,压膜气缸驱动吸气对接管伸出并与吸气管对接,电磁阀控制真空吸气泵对模板内腔吸气。由于塑料膜片是从模板上方通过,尽可能覆盖在模板上,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塑料膜片与模板之间仍然存在间隙,吸气管产生的吸力容易泄漏,导致塑料膜片难以被迅速吸附下来,当然如果产品对于厚度要求较高,导致塑料膜片本身就较厚,这也会导致塑料膜片拉伸困难,同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一个模板通常会吸塑形成多个产品,因此模板的体积通常较大,而模板上通过吸气管与吸气装置连接,而吸气管相对于体积较大的模板而言仅处于某个位置,因此吸气时连接吸气管的位置优先形成真空,且真空度也较大,使得塑料膜片优先被拉伸粘附在模板上,然后其他位置实现粘附,即整个模板内腔形成的真空不够均匀,导致塑料膜片拉伸不够均匀,粘附的厚度也不均匀,影响产品质量。同时由于吸气过程中气缸需要随着模板一起移动,吸气对接管需要拖动连接真空吸气泵的软管,相应的,软管会对吸气对接管产生反向拖拽力,该拖拽力会导致吸气对接管周向转动,同时吸气对接管频繁径向受力容易出现单边磨损、形变等现象,导致吸气对接管稳定性变差,与吸气管的对接不精准,而为了吸气对接管与吸气管分离时停止吸气,避免真空吸气泵的真空度浪费,需要独立的设置一个电磁阀来控制气路通断。而针对上述塑料膜片难以被吸附下来的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自然会想到减少塑料膜片与模板之间的漏气,因此会采用压脚的方式对塑料膜片的边沿进行下压,使得塑料膜片靠近模板,减少漏气,同时增大对模板的吸气功率,如增大吸气管的管径等方式,而针对上述模板内腔吸真空不均匀的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增大吸气管管径的基础上容易想到增加吸气管数量,同时将多根吸气管均匀分布,即增加吸气量,又能够使模板内腔的气流更加均匀。针对吸气管被拖拽,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如何对吸气管进行定位,如对吸气管设置周向定位的结构,该结构也较为常规,可以采用花键配合的方式以避免吸气管周向转动,进而增加吸气管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吸塑机,用以解决现有吸塑机成型的产品质量较差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吸塑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能够移动且开口朝上的下模,所述下模开设有与内腔相连通的吸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滑动连接有滑座,所述滑座上滑动插接有伸出时能够与吸气孔相对接连通的吸气管,在滑座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吸气气源且当吸气管伸出时能够与吸气管相连通的抽气孔,所述机架上设有能够升降且开口朝下的上模,当上模下降时能够盖设在下模上,所述上模还开设有与内腔相连通并用于连接吹气气源的吹气孔。下模内是一个内侧面与产品形状相适应的凹模模芯,通过使塑料膜片粘附在凹模上而形成相应的产品,吸气气源可以采用真空泵等真空设备,吸气气源通过软管始终与滑座的抽气孔连通,吹气气源可以采用气泵等,吹气气源通过软管始终与上模的吹气孔连通,当塑料膜片覆盖在下模上且下模移动至吸气孔与吸气管相对时,上模下降并盖设在下模上,上模内腔与下模内腔形成一个大致封闭的空腔,吹气气源通过吹气孔向上模内吹气,使得上模内充气并形成正压,上模内的正压气流能够作用于塑料膜片上侧面,使得塑料膜片向下模内拉伸扩张,与此同时,吸气管伸出并与下模对接,且吸气管与下模的吸气孔连通,同时吸气管也与滑座的抽气孔连通,下模通过吸气管带着滑座一起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吸气气源通过抽气孔及吸气管对下模内腔吸气,从而在下模内腔中形成负压,其中,上模盖设在下模上时能够对塑料膜片起到压紧作用,从而避免塑料膜片与下模之间出现漏气,上模向下吹气,气流均匀的作用于塑料膜片上侧,使得塑料膜片预先被均匀的拉伸,即上模内腔形成正压,辅助下模内腔产生的负压,两者相结合使得塑料膜片均匀的粘附在下模模芯上,提高产品成型质量。而与现有的吸气气源的软管连接在吸气管上相比,本吸气气源的软管连接在滑座上,而滑座则滑动连接在机架上,因此在移动过程中吸气气源的软管的拖拽力是施加给滑座的,并不会影响吸气管的伸缩及其稳定性,避免了吸气管因为侧向拖拽导致转动以及单边过度磨损,保证吸气管伸缩位置的精度以及与下模上吸气孔对接的稳定性,避免吸气管在吸气过程中出现漏气,进而保证足够的吸气量,提高产品成型质量。在上述的吸塑机中,所述机架上设有沿下模的移动方向设置的导轨,所述滑座滑动连接在导轨上,所述导轨的一端设有复位气缸,另一端设有限位柱,所述复位气缸的活塞杆朝向限位柱,当所述吸气管与下模的吸气孔相对接时下模能够带着吸气管向复位气缸所在的一端移动。导轨为滑座移动提供导向,并在吸气气源的软管对滑座施加拖拽力时保证滑座的稳定性,在吸塑成型过程中下模带着滑座向复位气缸靠近移动,当吸塑完成且吸气管与下模分离时复位气缸能够顶推滑座向限位柱方向复位移动,为与下一个下模对接做准备,而限位柱能够限制滑座的位置,使得滑座复位后的位置更加精准,保证与下模对接更加稳定。在上述的吸塑机中,所述滑座上开设有导向孔,上述抽气孔与导向孔相连通,所述吸气管滑动穿设在导向孔内,所述吸气管侧壁上开设有过气孔,且当吸气管伸出并与下模的吸气孔相对接连通时过气孔能够与抽气孔相连通,当吸气管向内缩回时过气孔能够被封堵住。当吸气管缩回时过气孔能够被封堵住,而伸出时过气孔与抽气孔连通,实现气路机械式的开启与关闭,无需电磁阀进行阻断气路,因此无需安装电磁阀,减少电控部件的使用,既降低成本,也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在上述的吸塑机中,所述导向孔的孔径大于吸气管的外径,在导向孔内的两端均固定有滑套,所述吸气管滑动穿过两个滑套,两个所述滑套的端面之间形成吸气腔,上述抽气孔与吸气腔相连通,当吸气管伸出并与下模的吸气孔相对接连通时过气孔能够与吸气腔相连通,当吸气管向内缩回时过气孔被其中一个滑套的内周面封堵住。吸气管与两个滑套滑动配合,保证吸气管的稳定性,并且只需要对吸气管进行热工艺处理,并保证其外壁的光滑度,进而保证滑套内周壁与吸气管外周壁之间气密性,无需对滑座进行热工艺处理,成本较低,通过导向孔孔径大于吸气管外径,使得两者之间形成空隙,然后通过两个滑套对两端进行封堵形成吸气腔,加工工艺更加简单,并保证了吸气管与导向孔之间的同轴度,进而使得吸气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塑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有能够移动且开口朝上的下模(3),所述下模(3)开设有与内腔相连通的吸气孔(3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滑动连接有滑座(7),所述滑座(7)上滑动插接有伸出时能够与吸气孔(31)相对接连通的吸气管(8),在滑座(7)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吸气气源且当吸气管(8)伸出时能够与吸气管(8)相连通的抽气孔(72),所述机架(1)上设有能够升降且开口朝下的上模(4),当上模(4)下降时能够盖设在下模(3)上,所述上模(4)还开设有与内腔相连通并用于连接吹气气源的吹气孔(4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塑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有能够移动且开口朝上的下模(3),所述下模(3)开设有与内腔相连通的吸气孔(3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滑动连接有滑座(7),所述滑座(7)上滑动插接有伸出时能够与吸气孔(31)相对接连通的吸气管(8),在滑座(7)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吸气气源且当吸气管(8)伸出时能够与吸气管(8)相连通的抽气孔(72),所述机架(1)上设有能够升降且开口朝下的上模(4),当上模(4)下降时能够盖设在下模(3)上,所述上模(4)还开设有与内腔相连通并用于连接吹气气源的吹气孔(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有沿下模(3)的移动方向设置的导轨(21),所述滑座(7)滑动连接在导轨(21)上,所述导轨(21)的一端设有复位气缸(22),另一端设有限位柱(23),所述复位气缸(22)的活塞杆朝向限位柱(23),当所述吸气管(8)与下模(3)的吸气孔(31)相对接时下模(3)能够带着吸气管(8)向复位气缸(22)所在的一端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7)上开设有导向孔(71),上述抽气孔(72)与导向孔(71)相连通,所述吸气管(8)滑动穿设在导向孔(71)内,所述吸气管(8)侧壁上开设有过气孔(81),且当吸气管(8)伸出并与下模(3)的吸气孔(31)相对接连通时过气孔(81)能够与抽气孔(72)相连通,当吸气管(8)向内缩回时过气孔(81)能够被封堵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71)的孔径大于吸气管(8)的外径,在导向孔(71)内的两端均固定有滑套(75),所述吸气管(8)滑动穿过两个滑套(75),两个所述滑套(75)的端面之间形成吸气腔(73),上述抽气孔(72)与吸气腔(73)相连通,当吸气管(8)伸出并与下模(3)的吸气孔(31)相对接连通时过气孔(81)能够与吸气腔(73)相连通,当吸气管(8)向内缩回时过气孔(81)被其中一个滑套(75)的内周面封堵住。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正昌
申请(专利权)人:温岭市新河食品机械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