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型转运连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0147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6:02
本申请属于铸造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砂型转运连贯系统。该系统将浇铸工位,铸件转运合理的结合到一起,做到了连贯操作。通过将铸件输送轨道设计为有角度的斜坡,使得小车依靠重力作用在轨道上滑行,节省了人工操作。该系统在原来的转用机构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可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砂型转运连贯系统
本申请属于铸造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砂型转运连贯系统。
技术介绍
一般地,在铸造工艺过程中,将盛砂小车运送至浇铸工位,进行浇铸完毕后再运行至下一工位进行砂型分离。在现有技术中,浇铸完毕的工件需要专门安排人员拖动运送至目标工位,在此过程中不仅耗费人力,而且由于浇铸件的高温,在拖动过程中,会给操作带来安全隐患。基于上述情况,设计专利技术一种新的运输系统,就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新的砂型转运系统,该系统将浇铸工位,铸件转运合理的结合到一起,做到了连贯操作。通过将铸件输送轨道设计为有角度的斜坡,使得小车依靠重力作用在轨道上滑行,节省了人工操作。该系统在原来的转用机构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可大规模推广应用。为了实现上述效果,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砂型转运连贯系统,包括浇铸工位、转用工位、运砂小车,所述的浇铸工位包括上坡式的金属板,金属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2个A挡板和2个B挡板,在金属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轴;所述的金属板的另一端与转运工位的轨道相接触,所述的轨道为下坡式设计;所述的运砂小车在金属板和轨道上运动,且运砂小车的底部设置有前轮和后轮,前轮的直径大于后轮的直径;所述的前轮的轮轴上设置有突起;所述的轨道与水平面的角度为10~15°;所述的金属板的两侧设置有槽,A挡板通过插入到金属板的槽内,形成插接式连接,且在A挡板的底部设置有弹簧,挡板通过弹簧与金属板的底部固定连接;<br>所述的支撑轴与A挡板的距离小于支撑轴与B挡板的距离;所述的运砂小车的前端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的运砂小车的前端为前挡板,且前挡板的高度高于运沙小车后、左、右3个侧面的挡板;所述的运砂小车的底板与车身为导轨式抽拉连接,在底板的两边设置有导轨;所述的底板的底面设置有凹槽,凹槽与连接两前轮或两后轮的轮轴相匹配;使用时,金属板的一端与地面接触,运砂小车运动至金属板上,A挡板被压倒,且前轮上的突起挂住B挡板,使得运沙小车停在浇铸工位上,进行浇铸作业,浇铸完毕,人工踩踏金属板的另一端,由于支撑轴的作用,使得金属板形成跷跷板结构,金属板的另一端高度下降,运砂小车前进,随着小车前行,A挡板升起,给后轮推动力,最终运沙小车受到重力作用,运行至轨道上,轨道为下坡式设计,所以小车可在轨道上自行运动,另外,运沙小车较大前轮的设计使得小车保持水平,不会因为斜坡式的设计使得车内的啥子洒出。小车上较高前挡板的设计,可以避免人工踩踏时,小车内的啥子洒出。另外,底板的抽拉式设计,在卸砂时可将底板抽出,进行卸砂。底板地面凹槽的设计,可以根据轨道斜坡的角度,随意调节前后轮之间的距离。综上所述,本申请提出的砂型转运系统,将浇铸工位,铸件转运合理的结合到一起,做到了连贯操作。通过将铸件输送轨道设计为有角度的斜坡,使得小车依靠重力作用在轨道上滑行,节省了人工操作。通过一线工人反应,该设计使用效果良好。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砂型转运连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A挡板与金属板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运沙小车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砂型转运连贯系统,包括浇铸工位、转用工位、运砂小车5,所述的浇铸工位包括上坡式的金属板1,金属板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2个A挡板2和2个B挡板3,在金属板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轴10;所述的金属板1的另一端与转运工位的轨道4相接触,所述的轨道4为下坡式设计;所述的运砂小车5在金属板1和轨道4上运动,且运砂小车5的底部设置有前轮7和后轮9,前轮7的直径大于后轮9的直径;所述的前轮7的轮轴上设置有突起8;所述的轨道4与水平面的角度为10~15°;所述的金属板1的两侧设置有槽,A挡板通过插入到金属板1的槽内,形成插接式连接,且在A挡板的底部设置有弹簧11,挡板通过弹簧11与金属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轴10与A挡板的距离小于支撑轴10与B挡板的距离;所述的运砂小车5的前端设置有缓冲机构6;所述的运砂小车5的前端为前挡板15,且前挡板15的高度高于运沙小车后、左、右3个侧面的挡板;所述的运砂小车5的底板13与车身为导轨式抽拉连接,在底板13的两边设置有导轨14;所述的底板13的底面设置有凹槽12,凹槽12与连接两前轮7或两后轮9的轮轴16相匹配;使用时,金属板1的一端与地面接触,运砂小车运动至金属板1上,A挡板被压倒,且前轮7上的突起8挂住B挡板,使得运沙小车停在浇铸工位上,进行浇铸作业,浇铸完毕,人工踩踏金属板1的另一端,由于支撑轴10的作用,使得金属板形成跷跷板结构,金属板1的另一端高度下降,运砂小车前进,随着小车前行,A挡板升起,给后轮9推动力,最终运沙小车受到重力作用,运行至轨道4上,轨道4为下坡式设计,所以小车可在轨道4上自行运动,另外,运沙小车较大前轮的设计使得小车保持水平,不会因为斜坡式的设计使得车内的啥子洒出。小车上较高前挡板15的设计,可以避免人工踩踏时,小车内的啥子洒出。另外,底板13的抽拉式设计,在卸砂时可将底板抽出,进行卸砂。底板地面凹槽12的设计,可以根据轨道斜坡的角度,随意调节前后轮之间的距离。综上所述,本申请提出的砂型转运系统,将浇铸工位,铸件转运合理的结合到一起,做到了连贯操作。通过将铸件输送轨道设计为有角度的斜坡,使得小车依靠重力作用在轨道上滑行,节省了人工操作。通过一线工人反应,该设计使用效果良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砂型转运连贯系统,包括浇铸工位、转用工位、运砂小车(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浇铸工位包括上坡式的金属板(1),金属板(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2个A挡板(2)和2个B挡板(3),在金属板(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轴(10);所述的金属板(1)的另一端与转运工位的轨道(4)相接触,所述的轨道(4)为下坡式设计;所述的运砂小车(5)的底部设置有前轮(7)和后轮(9),前轮(7)的直径大于后轮(9)的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砂型转运连贯系统,包括浇铸工位、转用工位、运砂小车(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浇铸工位包括上坡式的金属板(1),金属板(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2个A挡板(2)和2个B挡板(3),在金属板(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轴(10);所述的金属板(1)的另一端与转运工位的轨道(4)相接触,所述的轨道(4)为下坡式设计;所述的运砂小车(5)的底部设置有前轮(7)和后轮(9),前轮(7)的直径大于后轮(9)的直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型转运连贯系统,其特征在于,前轮(7)的轮轴上设置有突起(8)。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型转运连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轨道(4)与水平面的角度为10~1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型转运连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板(1)的两侧设置有槽,A挡板通过插入到金属板(1)的槽内,形成插接式连接,且在A挡板的底部设置有弹簧(11),挡板通过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进军邹明琛张明远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市平阴县玛钢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