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电机机壳及电机机壳的切边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124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5: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电机机壳及电机机壳的切边模具,该模具包括第一切边模组和第二切边模组,第一切边模组包括第一模座及切边凹模;第一模座内部形成有一朝第二切边模组方向开口的腔体结构;切边凹模设置于腔体结构的开口处,切边凹模的开口处边缘设置有第一刀头;第二切边模组包括切边凸模,切边凸模的顶部边缘处设置有第二刀头;当第一切边模组和第二切边模组之间距离减小时,电机机壳被完全挤压在切边凹模内,第一刀头和第二刀头分别接触电机机壳待切边处的外侧和内侧,切边凹模带动电机机壳沿一螺旋线状路径行走,使第一刀头与第二刀头对电机机壳进行切边。该模具可有效提高电机机壳的切边毛刺,提高切边平整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电机机壳及电机机壳的切边模具
本技术涉及电机机壳加工技术,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机、电机机壳及电机机壳的切边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机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器的小型化和智能化带动电机也持续朝向小型化和智能化发展。小型化后的电机在生产过程中要求的精度较高,需要严格限制机壳生产过程中的形变。根据应用场景的需要,且为便于安装,电机机壳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动力输出端,另一端为开口端,现有的电机机壳加工工艺为模具铸造,机壳毛刺大,加工效率低,或者是放电切割,加工成本高,效率低。因此,如何提高电机机壳去除切边毛刺,提高切边平整度、提高电机机壳的生产效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机壳的切边模具,该模具可有效提高电机机壳的切边毛刺,提高切边平整度。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机壳,该电机机壳的开口端采用上述切边模具加工而成。本技术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该电机包括上述的电机机壳。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机壳的切边模具,该模具包括第一切边模组和第二切边模组,所述第一切边模组和第二切边模组同轴且相对设置,第一切边模组和第二切边模组之间的距离可调,从而进行切边操作时,可使第一切边模组和第二切边模组相互靠近或远离,其中,所述第一切边模组包括第一模座及切边凹模;所述第一模座内部形成有一朝第二切边模组方向开口的腔体结构;所述切边凹模设置于腔体结构的开口处,且可沿腔体结构的轴向滑动,切边凹模靠近第二切边模组的一端内侧可形成与电机机壳的形状相适应的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开口处边缘设置有第一刀头;所述腔体结构的侧壁上内嵌有引导齿,从而当切边凹模沿腔体结构的轴向滑动时,其亦在引导齿的引导下沿一螺旋线运动;所述第二切边模组包括第二模座、限位柱及切边凸模,所述切边凸模固定于第二模座上,且与切边凹模正对,所述切边凸模的外径与电机机壳的内壁相适配,切边凹模的顶部边缘处设置有第二刀头;所述限位柱固定于第二模座上,且其高度与切边凸模的高度一致;当进行切边操作时,将待切边的电机机壳放置于第一切边模组和第二切边模组之间,使其动力输出端正对切边凹模,逐渐缩小第一切边模组和第二切边模组之间的距离,直至限位柱的顶部与切边凹模的边缘相抵触,此时电机机壳被完全挤压在所述容纳空间内,第一刀头接触电机机壳待切边处的外侧,第二刀头接触电机机壳待切边处的内侧,两者之间不再发生轴向的相对移动;继续减小第一切边模组与第二切边模组的距离,切边凹模在第二切边模组的推力作用下,沿一螺旋线状路径向深入腔体结构内部的方向行走,使第一刀头与第二刀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电机机壳的切边操作。作为优选,所述切边凹模的轴向套设有一可沿其轴向移动的滑动部,该滑动部朝向第二切边模组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夹持面;当第一切边模组和第二切边模组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时,电机机壳挤压该滑动部向远离第二切边模组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切边凹模内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切边凸模靠近第一切边模组的一端设置有一夹持件,该夹持件靠近第一切边模组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夹持面,当电机机壳被完全挤压在所述容纳空间时,该第二夹持面自电机机壳插入并顶在电机机壳上,对其不会相对切边凹模发生径向偏移。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切边模组还包括一氮气弹簧,该氮气弹簧贯穿所述第一模座底部并与切边凹模远离第二切边模组的一端相抵,且通过一弹性件与所述滑动部连接,当第一切边模组和第二切边模组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时,随着切边凹模逐渐向腔体结构的底部回退,所述氮气弹簧受挤压缩短,当切边操作完成后,随着第一切边模组和第二切边模组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氮气弹簧的回弹力挤压所述滑动部,使其将电机机壳顶出。作为优选,所述滑动部轴心处设有一贯通孔,贯通孔内贯穿有一压紧件,所述氮气弹簧通过一弹性件与所述压紧件连接,当第一切边模组和第二切边模组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时,电机机壳的动力输出端挤压所述压紧件回退,直至电机机壳的动力输出端嵌入在贯通孔内,从而所述第一夹持面与所述贯通孔配合对电机机壳的径向进行限位。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切边模组还包括脱料板,该脱料板设置于所述切边凸模周边,且垂直于切边凸模的轴向设置,所述脱料板可沿平行于切边凸模轴向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切边模组还包括推力杆,该推力杆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模座上,另一端指向脱料板;当进行切边操作时,随着第一切边模组和第二切边模组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推力杆与脱料板接触,并推动脱料板向远处移动,从而使夹持件露出并插入于电机壳体内侧。作为优选,所述脱料板下方还连接有一定距螺杆,该定距螺杆可引导所述脱料板定向移动。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切边模组还包括接料座,所述接料座设置于所述脱料板一侧。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机机壳,该电机机壳为一体成型结构,其开口端采用如上所述切边模具加工而成。本技术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机,包括定子及转子,特别地,且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机机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可有效提高电机机壳的切边毛刺,提高切边平整度,且操作过程简单,操作效率高;使用本技术可以使不同电机机壳长度和斜度尺寸更稳定,成品率高,满足不同高度机壳之间的快速切换。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切边模组与第二切边模组分开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切边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切边模组;2、第二切边模组;3、电机机壳;11、第一模座;12、切边凹模;13、推力杆;14、氮气弹簧;111、腔体结构;122、滑动部;1221、压紧件;1211、第一刀头;21、第二模座;22、切边凸模;23、脱料板;24、定距螺杆;25、接料座;26、限位柱;221、夹持件;222、第二刀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机壳的切边模具,该模具包括第一切边模组1和第二切边模组2,所述第一切边模组1和第二切边模组2同轴且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机壳的切边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切边模组(1)和第二切边模组(2),所述第一切边模组(1)和第二切边模组(2)同轴且相对设置,第一切边模组(1)和第二切边模组(2)之间的距离可调,从而进行切边操作时,可使第一切边模组(1)和第二切边模组(2)相互靠近或远离,其中,/n所述第一切边模组(1)包括第一模座(11)及切边凹模(12);所述第一模座(11)内部形成有一朝第二切边模组(2)方向开口的腔体结构(111);所述切边凹模(12)设置于腔体结构(111)的开口处,且可沿腔体结构(111)的轴向滑动,切边凹模(12)靠近第二切边模组(2)的一端内侧可形成与电机机壳(3)的形状相适应的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开口处边缘设置有第一刀头(1211);所述腔体结构(111)的侧壁上内嵌有引导齿,从而当切边凹模(12)沿腔体结构(111)的轴向滑动时,其亦在引导齿的引导下沿一螺旋线运动;/n所述第二切边模组(2)包括第二模座(21)、限位柱(26)及切边凸模(22),所述切边凸模(22)固定于第二模座(21)上,且与切边凹模(12)正对,所述切边凸模(22)的外径与电机机壳(3)的内壁相适配,切边凹模(12)的顶部边缘处设置有第二刀头(222);所述限位柱(26)固定于第二模座(21)上,且其高度与切边凸模(22)的高度一致;/n当进行切边操作时,将待切边的电机机壳(3)放置于第一切边模组(1)和第二切边模组(2)之间,使其动力输出端正对切边凹模(12),逐渐缩小第一切边模组(1)和第二切边模组(2)之间的距离,直至限位柱(26)的顶部与切边凹模(12)的边缘相抵触,此时电机机壳(3)被完全挤压在所述容纳空间内,第一刀头(1211)接触电机机壳(3)待切边处的外侧,第二刀头(222)接触电机机壳(3)待切边处的内侧,两者之间不再发生轴向的相对移动;继续减小第一切边模组(1)与第二切边模组(2)的距离,切边凹模(12)在第二切边模组(2)的推力作用下,沿一螺旋线状路径向深入腔体结构(111)内部的方向行走,使第一刀头(1211)与第二刀头(222)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电机机壳(3)的切边操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机壳的切边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切边模组(1)和第二切边模组(2),所述第一切边模组(1)和第二切边模组(2)同轴且相对设置,第一切边模组(1)和第二切边模组(2)之间的距离可调,从而进行切边操作时,可使第一切边模组(1)和第二切边模组(2)相互靠近或远离,其中,
所述第一切边模组(1)包括第一模座(11)及切边凹模(12);所述第一模座(11)内部形成有一朝第二切边模组(2)方向开口的腔体结构(111);所述切边凹模(12)设置于腔体结构(111)的开口处,且可沿腔体结构(111)的轴向滑动,切边凹模(12)靠近第二切边模组(2)的一端内侧可形成与电机机壳(3)的形状相适应的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开口处边缘设置有第一刀头(1211);所述腔体结构(111)的侧壁上内嵌有引导齿,从而当切边凹模(12)沿腔体结构(111)的轴向滑动时,其亦在引导齿的引导下沿一螺旋线运动;
所述第二切边模组(2)包括第二模座(21)、限位柱(26)及切边凸模(22),所述切边凸模(22)固定于第二模座(21)上,且与切边凹模(12)正对,所述切边凸模(22)的外径与电机机壳(3)的内壁相适配,切边凹模(12)的顶部边缘处设置有第二刀头(222);所述限位柱(26)固定于第二模座(21)上,且其高度与切边凸模(22)的高度一致;
当进行切边操作时,将待切边的电机机壳(3)放置于第一切边模组(1)和第二切边模组(2)之间,使其动力输出端正对切边凹模(12),逐渐缩小第一切边模组(1)和第二切边模组(2)之间的距离,直至限位柱(26)的顶部与切边凹模(12)的边缘相抵触,此时电机机壳(3)被完全挤压在所述容纳空间内,第一刀头(1211)接触电机机壳(3)待切边处的外侧,第二刀头(222)接触电机机壳(3)待切边处的内侧,两者之间不再发生轴向的相对移动;继续减小第一切边模组(1)与第二切边模组(2)的距离,切边凹模(12)在第二切边模组(2)的推力作用下,沿一螺旋线状路径向深入腔体结构(111)内部的方向行走,使第一刀头(1211)与第二刀头(222)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电机机壳(3)的切边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机壳的切边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边凹模(12)的轴向套设有一可沿其轴向移动的滑动部(122),该滑动部(122)朝向第二切边模组(2)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夹持面;当第一切边模组(1)和第二切边模组(2)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时,电机机壳(3)挤压该滑动部(122)向远离第二切边模组(2)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切边凹模(12)内形成容纳空间;
所述切边凸模(22)靠近第一切边模组(1)的一端设置有一夹持件(221),该夹持件(221)靠近第一切边模组(1)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夹持面,当电机机壳(3)被完全挤压在所述容纳空间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二虎黄厚典陈如和
申请(专利权)人:丽水津正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