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电机机壳及电机机壳的拉断切边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917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电机机壳及电机机壳的拉断切边模具,该模具包括第一切边模组和第二切边模组,第一切边模组与第二切边模组相对设置,第一切边模组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一切边部件、第一压紧部件及第一传力部件;第二切边模组包括第二固定座、护套、脱料板及第二切边部件;当进行拉断切边操作时,逐渐缩小第一切边部件和第二切边部件之间的距离,使电机机壳的动力输出端一端逐渐伸入于所述第一切边部件内,第一传力部件推动脱料板向远离第一切边模组的方向避让,使电机机壳套设在第二切边部件上,第一压紧部件逐渐压紧电机机壳,从而使得第一切边部件的内边缘与第二切边部件的外边缘相互挤压,对电机机壳开口端的边角进行挤压切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电机机壳及电机机壳的拉断切边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机壳加工技术,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电机、电机机壳及电机机壳的拉断切边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机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器的小型化和智能化带动电机也持续朝向小型化和智能化发展。小型化后的电机在生产过程中要求的精度较高,需要严格限制机壳生产过程中的形变。根据应用场景的需要,电机机壳较多为圆筒形,且为便于安装,其一般采用模具冲压行程,即一体成型,但由于模具成型产品出口处一般较为粗糙,这就导致电机机壳的底部形成有一圈毛刺。针对机壳底部的毛刺结构,一般采用放电切割的方式进行去除,但这种方式效率低,且会增加加工成本。因此,有必要针对电机机壳提供一种毛刺切边模具,以提高毛刺去除效率,并降低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机壳的拉断切边模具,该模具可有效提高毛刺去除效率,并降低加工成本。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机壳,底部的毛刺通过上述的拉断切边模具去除。本技术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机机壳。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机机壳的拉断切边模具,其包括第一切边模组和第二切边模组,所述第一切边模组与所述第二切边模组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切边模组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一切边部件、第一压紧部件及第一传力部件;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二切边模组正对设置,所述第一切边部件固定于第一固定座上靠近第二切边模组的一侧;所述第一切边部件的中部设置有与电机机壳外径相适配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压紧部件嵌入在该第一通孔内,且可沿第一切边部件的轴向前后移动;第一压紧部件靠近第二切边模组的一端设置有与电机机壳的动力输出端相适配的凹模;所述第一传力部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切边部件上,另一端朝第二切边模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切边模组包括第二固定座、护套、脱料板及第二切边部件;所述第二固定座与所述第一切边模组正对设置;所述护套固定于第二固定座上靠近第一切边模组的一侧,为筒状结构;所述第二切边部件与护套同轴,且其一端固定于第二固定座上,另一端与第一切边部件正对,第二切边部件的外径与电机机壳的内径相适配;所述脱料板设置于所述护套与第二切边部件之间,且与所述第二切边部件的径向平行,所述脱料板可沿护套的轴向在护套内移动;当进行拉断切边操作时,逐渐缩小第一切边部件和第二切边部件之间的距离,使电机机壳的动力输出端逐渐伸入于所述第一切边部件内,所述第一传力部件推动脱料板向远离第一切边模组的方向避让,使电机机壳套设在第二切边部件上,同时,第一压紧部件逐渐压紧电机机壳,从而使得第一切边部件的内边缘与第二切边部件的外边缘相互挤压,对电机机壳开口端的边角进行挤压切边,剪切下来的边料自脱料板排出。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压紧部件包括T型块及压紧部,所述T型块嵌入在第一通孔内,且可沿第一切边部件的轴向移动;T型块的轴部设置有第二通孔,压紧部的一端贯穿该第二通孔并伸出于T型块外,从而,当第一切边部件与第二切边部件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的过程中,压紧部受电机动力输出端的挤压,向远离第二切边模组的方向移动,并带动T型块回退,直至电机机壳的动力输出端嵌入在凹模内,且电机机壳的侧壁嵌入在第一通孔内。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座内设置有一柱形槽,该柱形槽的内径与T型块宽端的径向尺寸相适配,从而当T型块回退时,柱形槽对其径向进行限位。作为优选,所述柱形槽的轴向深度与所述电机机壳的轴向设计尺寸一致从而当T型块移动至柱形槽底部时,所述电机机壳待切边处正好位于第一切边部件与第二切边部件之间。作为优选,所述压紧部包括第一压紧杆及第一脱料杆,所述第一脱料杆的一端与T型块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固定座外,第一脱料杆与T型块连接的一端内部中空,所述第一压紧杆的一端伸入于第一脱料杆内,并通过一弹性部件与第一脱料杆中空部分的底部连接,第一压紧杆的另一端贯穿第二通孔并延伸至T型块外;当第一切边部件与第二切边部件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的过程中,第一压紧杆受电机动力输出端的挤压,向远离第二切边模组的方向移动,同时,第一脱料杆内的弹性件受挤压带动第一脱料杆同向移动,从而带动T型块回退,直至电机机壳的动力输出端嵌入在凹模内,且电机机壳的侧壁嵌入在第一通孔内。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作为优选,所述护套靠近第一切边模组的一端设置有压板,以对脱料板进行限位,避免其自护套内脱出。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固定座底部形成有第三通孔,所述脱料板远离第一切边模组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脱料杆,当脱料杆向靠近第二固定座一端移动时,该第二脱料杆可贯穿第三通孔。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机机壳,其底部的毛刺通过上述的拉断切边模具去除。本技术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机,该电机包括机壳、定子及转子,其机壳采用如上所述的电机机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可有效提高毛刺去除效率,降低加工成本,且整体结构简单,成品率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切边模组与第二切边模组分开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拉断切边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切边模组;2、第二切边模组;3、电机机壳;11、第一固定座;12、第一切边部件;13、第一传力部件;21、第二固定座;22、护套;23、脱料板;24、第二脱料杆;25、第二切边部件;111、柱形槽;141、T型块;142、第一压紧杆;143、第一脱料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如图1所示,一种电机机壳的拉断切边模具,其包括第一切边模组1和第二切边模组2,所述第一切边模组1与所述第二切边模组2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切边模组1包括第一固定座11、第一切边部件12、第一压紧部件及第一传力部件13;所述第一固定座11与所述第二切边模组2正对设置,所述第一切边部件12固定于第一固定座11上靠近第二切边模组2的一侧;所述第一切边部件12的中部设置有与电机机壳3外径相适配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压紧部件嵌入在该第一通孔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机壳的拉断切边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切边模组(1)和第二切边模组(2),所述第一切边模组(1)与所述第二切边模组(2)相对设置,其中:/n所述第一切边模组(1)包括第一固定座(11)、第一切边部件(12)、第一压紧部件及第一传力部件(13);所述第一固定座(11)与所述第二切边模组(2)正对设置,所述第一切边部件(12)固定于第一固定座(11)上靠近第二切边模组(2)的一侧;所述第一切边部件(12)的中部设置有与电机机壳(3)外径相适配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压紧部件嵌入在该第一通孔内,且可沿第一切边部件(12)的轴向前后移动;第一压紧部件靠近第二切边模组(2)的一端设置有与电机机壳(3)的动力输出端相适配的凹模;所述第一传力部件(1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切边部件(12)上,另一端朝第二切边模组(2)方向延伸;/n所述第二切边模组(2)包括第二固定座(21)、护套(22)、脱料板(23)及第二切边部件(25);所述第二固定座(21)与所述第一切边模组(1)正对设置;所述护套(22)固定于第二固定座(21)上靠近第一切边模组(1)的一侧,为筒状结构;所述第二切边部件(25)与护套(22)同轴,且其一端固定于第二固定座(21)上,另一端与第一切边部件(12)正对,第二切边部件(25)的外径与电机机壳(3)的内径相适配;所述脱料板(23)设置于所述护套(22)与第二切边部件(25)之间,且与所述第二切边部件(25)的径向平行,所述脱料板(23)可沿护套(22)的轴向在护套(22)内移动;/n当进行拉断切边操作时,逐渐缩小第一切边部件(12)和第二切边部件(25)之间的距离,使电机机壳(3)的动力输出端逐渐伸入于所述第一切边部件(12)内,所述第一传力部件(13)推动脱料板(23)向远离第一切边模组(1)的方向避让,使电机机壳(3)套设在第二切边部件(25)上,同时,第一压紧部件逐渐压紧电机机壳(3),从而使得第一切边部件(12)的内边缘与第二切边部件(25)的外边缘相互挤压,对电机机壳(3)开口端的边角进行挤压切边,剪切下来的边料自脱料板(23)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机壳的拉断切边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切边模组(1)和第二切边模组(2),所述第一切边模组(1)与所述第二切边模组(2)相对设置,其中:
所述第一切边模组(1)包括第一固定座(11)、第一切边部件(12)、第一压紧部件及第一传力部件(13);所述第一固定座(11)与所述第二切边模组(2)正对设置,所述第一切边部件(12)固定于第一固定座(11)上靠近第二切边模组(2)的一侧;所述第一切边部件(12)的中部设置有与电机机壳(3)外径相适配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压紧部件嵌入在该第一通孔内,且可沿第一切边部件(12)的轴向前后移动;第一压紧部件靠近第二切边模组(2)的一端设置有与电机机壳(3)的动力输出端相适配的凹模;所述第一传力部件(1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切边部件(12)上,另一端朝第二切边模组(2)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切边模组(2)包括第二固定座(21)、护套(22)、脱料板(23)及第二切边部件(25);所述第二固定座(21)与所述第一切边模组(1)正对设置;所述护套(22)固定于第二固定座(21)上靠近第一切边模组(1)的一侧,为筒状结构;所述第二切边部件(25)与护套(22)同轴,且其一端固定于第二固定座(21)上,另一端与第一切边部件(12)正对,第二切边部件(25)的外径与电机机壳(3)的内径相适配;所述脱料板(23)设置于所述护套(22)与第二切边部件(25)之间,且与所述第二切边部件(25)的径向平行,所述脱料板(23)可沿护套(22)的轴向在护套(22)内移动;
当进行拉断切边操作时,逐渐缩小第一切边部件(12)和第二切边部件(25)之间的距离,使电机机壳(3)的动力输出端逐渐伸入于所述第一切边部件(12)内,所述第一传力部件(13)推动脱料板(23)向远离第一切边模组(1)的方向避让,使电机机壳(3)套设在第二切边部件(25)上,同时,第一压紧部件逐渐压紧电机机壳(3),从而使得第一切边部件(12)的内边缘与第二切边部件(25)的外边缘相互挤压,对电机机壳(3)开口端的边角进行挤压切边,剪切下来的边料自脱料板(23)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机壳的拉断切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部件包括T型块(141)及压紧部,所述T型块(141)嵌入在第一通孔内,且可沿第一切边部件(12)的轴向移动;T型块(141)的轴部设置有第二通孔,压紧部的一端贯穿该第二通孔并伸出于T型块(141)外,从而,当第一切边部件(12)与第二切边部件(25)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的过程中,压紧部受电机动力输出端的挤压,向远离第二切边模组(2)的方向移动,并带动T型块(141)回退,直至电机机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建敏龚能宗岳南继
申请(专利权)人:丽水津正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