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套储油穴的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0116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5: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套储油穴的加工装置,其包括保持架,所述保持架为圆筒结构,且所述保持架的外径与所述轴承套的内径相同,所述保持架的圆筒壁上开设有若干径向通孔;主压力件,所述主压力件用于压入所述保持架的圆筒内,且其外径与所述保持架的内径相同;次压力件,所述次压力件设于所述径向通孔内,其一端为用于储油穴成形的凸起结构,其另一端与所述主压力件接触挤压。该加工装置可通过一次加压成型在轴承套的内壁上形成储油穴,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套储油穴的加工装置
本技术涉及轴承套,具体涉及一种轴承套储油穴的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滑动轴承指的是在滑动摩擦下工作的轴承,其工作平稳、可靠、无噪声。通常情况下,滑动轴承是被设置在运动体和固定体之间,通过周期性供给润滑油,使轴在转动的过程中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膜,从而减小内部摩擦。然而当滑动轴承在运转过程中有摩擦或受到外部一个较大的载荷时,容易导致油膜的破坏,从而使得摩擦力增大,产生摩擦磨损和摩擦热,影响轴承的寿命。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会在轴承套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储油穴。针对轴承套储油穴的加工方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可通过钻孔的方式形成储油穴;也可通过在加工中心(MCT)中使用安装有字型的特殊刀具加工成形;还有通过轴上与储油穴互补的凸出结构辊压成形。具体案例如一种轴承钢套的制作方法,其储油穴的加工就是通过在钢料的内壁铣削离散分布的油穴。上述的加工方法均可在轴承套的内壁上形成储油穴,但这些加工方法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储油穴加工步骤繁琐,且无法一次成型,效率低,并且直接钻孔、铣削或辊压对设备加工精度要求高,且加工刀具磨损快,价格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有必要提供一种轴承套储油穴的加工装置,通过该加工装置,只需一套模具便可在轴承套内壁上一次成型形成若干储油穴,极大提高了储油穴的加工生产效率,且该加工装置对储油穴的加工精度更易控制,解决了现有工艺中存在的加工步骤繁琐、无法一次成型导致的效率低,且刀具磨损快,价格昂贵等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轴承套储油穴的加工装置,其包括:保持架,所述保持架为圆筒结构,且所述保持架的外径与所述轴承套的内径相同,所述保持架的圆筒壁上开设有若干径向通孔;主压力件,所述主压力件用于压入所述保持架的圆筒内,且其外径与所述保持架的内径相同;次压力件,所述次压力件设于所述径向通孔内,其一端为用于储油穴成形的凸起结构,其另一端与所述主压力件接触挤压。进一步的,所述径向通孔在所述保持架的圆筒壁上的分布与储油穴在所述轴承套内壁上的分布一致。进一步的,所述主压力件的压入端为第一导向特征部,所述次压力件远离所述凸起结构的端部为第二导向特征部,所述第二导向特征部与所述第一导向特征部相匹配。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特征部为沿所述主压力件设置的一圈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导向特征部为沿所述次压力件设置的一圈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相切。本技术中储油穴的大小和形状可根据次压力件和径向通孔进行设计,其深度可根据保持架的壁厚(径向通孔的深度)和次压力件的长度来控制,且由于保持架和次压力件的尺寸都属于外表面的加工方法,因此精度易于控制,可保证轴承套内壁上储油穴的加工精度。此外,本技术中的加工装置只需加工一套模具,即可实现储油穴的一次挤压成形,成形效率高,非常适合大批量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一较佳实施例中加工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保持架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次压力件20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主压力件30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已加工好的轴承套40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保持架10与图5中的轴承套40的组合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0-保持架、20-次压力件、30-主压力件、40-轴承套、50-储油穴;101-径向通孔、201-凸起结构、202-第二导向特征部、301-第一导向特征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轴承套储油穴的加工装置,如图1中所示的,该加工装置包括保持架10、次压力件20和主压力件30。其中,保持架10、主压力件30和次压力件20需要具备一定的强度,一方面保持架10不易变形,从而保证在加工成形的过程中,保持轴承套的形状。而主压力件30和次压力件20用于成穴,其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材质,如不锈钢、金刚石等,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保持架10和主压力件30均采用45#钢,表面进行热处理,硬度达36-42HRC;次压力件20采用40Cr,经过表面处理后硬度达40-50HRC,可以理解的是,保持架10、主压力件30和次压力件20的材质选择并不局限于前述举例,只要能满足加工强度的材质均可采用。保持架10的结构如图2中所示的,其为圆筒结构,保持架10的主要作用是置于轴承套40的内部,因此,这里保持架10的外径应当与轴承套40的内径相同。具体的,在保持架10的圆筒壁上开设有若干径向通孔101,这里径向通孔101的数量和分布可根据轴承套40上储油穴50的分布进行设计,如图6中所示的,因此不做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3,次压力件20设于保持架10的径向通孔101内,其一端为用于储油穴50成形的凸起结构201,其另一端为与主压力件30接触加压的第二导向特征部202,这里的凸起结构201的形状根据需要成形的储油穴50的形状进行设计调整,因此不做具体的限定,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储油穴50为球形面,因此凸起结构201为与储油穴50向匹配的球形面;第二导向特征部202为沿次压力件20一圈的第二导向斜面,而次压力件20的长度这里不做具体的限定,根据需要形成储油穴50的深度进行设计即可,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储油穴50的形状根据凸起结构201形成,而储油穴50的深度则根据保持架10的壁厚(即径向通孔101的深度)和次压力件20的长度调整。主压力件30在本实施例中用于接受外部的压力从而缓慢的沿保持架10的轴向压入保持架10的内筒内,主压力件30挤压次压力件20,从而使次压力件20挤压轴承套40的内壁,形成储油穴50。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主压力件30的外径与保持架10的内径相同。更具体的,在主压力件30的压入端设有第一导向特征部301,如图4中所示的,第一导向特征部301为沿主压力件30设置的一圈第一导向斜面,第一导向特征部301与第二导向特征部202相匹配,具体来说,第一导向斜面与第二导向斜面相切,由于次压力件20的第二导向特征部202和主压力件30的第一导向特征部301相匹配,从而使得次压力件20产生的分向力最大,摩擦损失最小。本实施例中的加工装置当主压力件30沿着保持架10内筒轴向方向缓慢压入时,当主压力件30与次压力件20接触时,压力在主压力件30端部的第一导向特征部301和次压力件20端部的第二导向特征部202协同作用下,使次压力件20产生一个垂直于轴承套40内壁圆周面的分向力,使得轴承套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套储油穴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保持架,所述保持架为圆筒结构,且所述保持架的外径与所述轴承套的内径相同,所述保持架的圆筒壁上开设有若干径向通孔;/n主压力件,所述主压力件用于压入所述保持架的圆筒内,且其外径与所述保持架的内径相同;/n次压力件,所述次压力件设于所述径向通孔内,其一端为用于储油穴成形的凸起结构,其另一端与所述主压力件接触挤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套储油穴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保持架,所述保持架为圆筒结构,且所述保持架的外径与所述轴承套的内径相同,所述保持架的圆筒壁上开设有若干径向通孔;
主压力件,所述主压力件用于压入所述保持架的圆筒内,且其外径与所述保持架的内径相同;
次压力件,所述次压力件设于所述径向通孔内,其一端为用于储油穴成形的凸起结构,其另一端与所述主压力件接触挤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通孔在所述保持架的圆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志伟马少波何鸿斌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波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