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捕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997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捕汁器,包括捕汁器壳体、捕汁单元体、糖液回流管、管道视镜及阀门、液封箱及喷淋管。捕汁器壳体内部装有捕汁单元体和喷淋管。捕汁器壳体底部装有糖液回流管,糖液回流管下部装有管道视镜,糖液回流管底部设有液封箱。捕汁单元体包括框架和呈多组叶片形式的叶片组。喷淋管的上部还设置有喷雾喷嘴,由喷淋管路上的阀门控制喷淋水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汁汽中的雾沫夹带含糖液滴进行回收,是蒸发罐和煮糖罐的罐内捕汁器的补充和完善,也是糖厂冷凝器普遍发生跑糖现象的终端治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便于安装和操作,在叶片有积污情况下,可将捕汁单元体从顶部整体拆除,便于清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捕汁器
本技术属于汁汽雾沫分离的
,具体涉及一种管道捕汁器,尤其是一种针对蒸发罐或结晶罐的蒸发汁汽中的糖分进行分离的管道捕汁器。
技术介绍
在制糖生产蒸发浓缩过程中,从糖液中蒸发出来的二次蒸汽通常被称为汁汽;汁汽的汽流把细小的液沫一起带走,称为“雾沫夹带”。糖厂的蒸发罐和结晶罐都存在因雾沫夹带而引起糖分损失,或称“跑糖”。雾沫跑糖不仅造成糖分损失,而且导致汽凝水含有糖分,使其不能作为锅炉入炉水用;同时,严重污染了冷凝器的尾水,使循环冷凝水的COD升高,增加了糖厂污水处理的负荷,也是糖厂周边区域产生浓烈异味的主要来源。目前,国内糖厂蒸发罐或结晶罐常用的捕汁器均设置在罐内,有钟罩式、垂直挡板式、迷宫式、离心式、瓷环式、丝网式、波纹板式和填料式等多种形式,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惯性、离心及表面粘附作用,使汁汽流动方向反复多次急剧改变,利用液滴的惯性和离心力使之与蒸汽分离。常用的捕汁器大多数结构复杂,捕汁效果不好;波纹板式和填料式在使用初期,糖液与汁汽分离效果较好,但使用一两个月后,波纹板和填料上所沉积的污垢清洗比较困难,造成捕汁器堵塞。捕汁器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雾沫夹带损失严重,既增加了糖分损失,造成锅炉入炉水污染,也增加了糖厂污水处理的负担和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蒸发罐和煮糖罐的罐内捕汁器的补充和完善;同时,解决了现有普遍存在的冷凝器跑糖问题。具体解决罐内捕汁器效率低、易堵塞、难清洗等难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高效、低阻、易清洗且不受使用时限影响的管道捕汁器,并可极大地减少汁汽中的含糖分量。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管道捕汁器,包括捕汁器壳体1、捕汁单元体2、捕集糖液回流管3、管道视镜4、阀门4.1、液封箱5和喷淋管6。捕汁器壳体1的中部设置有捕汁器进汽口1.1和捕汁器出汽口1.2,其顶部设置有盖板2.3,底部开糖液回流管通孔,与糖液回流管3连接。工作时,捕汁器壳体1整体上呈密闭状态。所述捕汁器进汽口1.1在工作时通过管路连接至蒸发罐或结晶罐7的排汽口,所述捕汁器出汽口1.2通过管路与冷凝器8的进汽口连接或与后一效蒸发罐9的进汽管连接。捕汁器壳体1内部设置有捕汁单元体2和喷淋管6。糖液回流管3从捕汁器壳体1的底部所开的通孔进入捕汁器壳体1,糖液回流管3底部设有液封箱5。所述捕汁单元体2包括框架2.1和叶片组2.2,叶片组2.2通过螺栓固定在框架2.1上,框架2.1固定于捕汁器壳体1的内壁处。所述叶片组2.2呈多组叶片形式,多组叶片通过套管和螺杆连接组成,叶片为“W”形带小弯钩形式,增强了捕汁效果。所述喷淋管6的上部设有喷雾喷嘴6.1,设在叶片组2.2的前方,对叶片进行持续喷淋,起到稀释液滴增强捕集效果,同时对叶片组施加清洗。所述糖液回流管3的下部装有管道视镜4,用于观察糖分捕汁效果,再通过阀门4.1调整喷淋水量控制糖液的浓度。糖液回流管3的底部插于液封箱5内。所述捕汁器进汽口1.1和捕汁器出汽口1.2以镜像对称方式设置在捕汁器壳体1的中部。靠近所述捕汁器进汽口1.1的连接管路与靠近捕汁器出汽口1.2的连接管路呈水平方向布置,并与糖液回流管3内液滴收集回流的方向相互垂直。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汁汽从蒸发罐或结晶罐7的顶部经捕汁器进汽口1.1进入到捕汁器壳体1中,汁汽途经捕汁单元体2,汁汽沿“W”形带小弯钩形式叶片作曲线运动,在流道方向改变时,使液滴与汁汽分离,液滴更容易沿叶片小弯钩流出。捕集的液滴汇集到捕汁器壳体1底部,通过糖液回流管3途经管道视镜4。从末效(由数个蒸发罐组成的蒸发系统为多效蒸发。被蒸发的糖汁依次通入各效,第一效用蒸汽加热,后效用前一效的汁汽加热。末效汁汽送往冷凝器)。蒸发罐或结晶罐经管道捕汁器收集的液滴回流到液封箱5内,再排至甜水收集箱11,处理的汁汽经捕汁器出汽口1.2排出并进入冷凝器8。从前几效蒸发罐收集的液滴回流到糖浆平衡箱10,处理的汁汽进入后一效蒸发罐9,作为后一效蒸发热源。通过对糖液回流管3上的管道视镜4的观察,调整喷淋管6上的进水量,使用雾化增强糖沫凝结,对叶片组实施清洗,保证捕汁的持续有效,从而实现对设备捕汁的直观在线管理。本技术的管道式捕汁器合理地利用了惯性原理、粘附原理以及湿式捕集的综合技术,能够使汁汽中夹带的糖液雾沫分离更加彻底。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1)捕汁单元体的叶片为“W”字形带小弯钩形式,汁汽通过时要经过多次改变流动方向,与叶片的碰撞机会多,有较大的接触面,可黏附液滴,分离效果较好。(2)叶片上独特的小弯钩设计,使捕获的小液滴完全收集,并使其沿小弯钩向下流到捕汁器底部的糖液收集槽内,防止捕获的液滴再次被带入汁汽内。本技术的进汽方向与液滴收集回流方向垂直,避免了捕集的液滴重新带入汽体中。(3)捕汁单元体前方设置热水喷淋管,用于清洗叶片组,使汁汽通道不易堵塞,既做到捕汁器单元免清洗,同时“湿式”捕汁原理强化了仅靠汁汽在惯性和黏附原理下的“干式”分离效果。(4)通过糖液回流管上的管道视镜可观察捕汁效果,根据捕集糖液的浓度来调整喷淋管的进水量,保证捕汁的持续有效,从而实现对设备捕汁的直观在线管理。(5)安装于汁汽管道上,结构紧凑;在叶片有积污情况下,可将捕汁单元体从顶部整体拆除,便于清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管道捕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管道捕汁器的捕汁单元体示意图。图中:1-捕汁器壳体,1.1-捕汁器进汽口,1.2-捕汁器出汽口;2-捕汁单元体;2.1-框架,2.2-叶片组,2.3-盖板;3-糖液回流管;4-管道视镜,4.1-阀门;5-液封箱;6-喷淋管,6.1-喷雾喷嘴;7-蒸发罐或结晶罐;8-冷凝器;9-后一效蒸发罐;10-糖浆平衡箱;11-甜水收集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一种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见图1,一种管道捕汁器,包括捕汁器壳体1、捕汁单元体2、糖液回流管3、管道视镜4、液封箱5和喷淋管6。捕汁器壳体1的中部以镜像对称方式设置有捕汁器进汽口1.1和捕汁器出汽口1.2,其顶部设置有盖板2.3,底部开糖液回流管通孔,与糖液回流管3连接。工作时,捕汁器壳体1整体上呈密闭状态。所述捕汁器进汽口1.1在工作时连接至蒸发罐或结晶罐7的排汽口,所述捕汁器出汽口1.2与冷凝器8的进汽口连接或与后一效蒸发罐9的汁汽管连接。捕汁器壳体1内部设置有捕汁单元体2和喷淋管6,所述喷淋管位于捕汁单元体2的前端。糖液回流管3从捕汁器壳体1的底部所开的通孔进入捕汁器壳体1,糖液回流管3底部设有液封箱5。所述捕汁单元体2包括框架2.1和叶片组2.2,叶片组2.2通过螺栓固定在框架2.1上,框架2.1固定于捕汁器壳体1的内壁处。优选地,所述捕汁器进汽口1.1和捕汁器出汽口1.2以镜像对称方式设置在捕汁器壳体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捕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捕汁器壳体、捕汁单元体、糖液回流管、管道视镜及阀门、液封箱和喷淋管;/n所述捕汁器壳体设置有捕汁器进汽口和捕汁器出汽口;/n所述管道捕汁器的进汽口与蒸发罐或结晶罐的排汽口连接,所述管道捕汁器的出汽口与冷凝器的进汽口连接或与后一效蒸发罐的进汽管连接;/n所述捕汁器壳体内部设置有捕汁单元体和喷淋管,所述喷淋管位于捕汁单元体的前端;/n在所述捕汁器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糖液回流管,在糖液回流管的底部位置设有液封箱;/n所述捕汁单元体包括框架和叶片组,叶片组通过螺栓固定在框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捕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捕汁器壳体、捕汁单元体、糖液回流管、管道视镜及阀门、液封箱和喷淋管;
所述捕汁器壳体设置有捕汁器进汽口和捕汁器出汽口;
所述管道捕汁器的进汽口与蒸发罐或结晶罐的排汽口连接,所述管道捕汁器的出汽口与冷凝器的进汽口连接或与后一效蒸发罐的进汽管连接;
所述捕汁器壳体内部设置有捕汁单元体和喷淋管,所述喷淋管位于捕汁单元体的前端;
在所述捕汁器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糖液回流管,在糖液回流管的底部位置设有液封箱;
所述捕汁单元体包括框架和叶片组,叶片组通过螺栓固定在框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捕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组呈多组叶片形式,多组叶片通过套管和螺杆连接组成,叶片为“W”形带小弯钩形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捕汁器,其特征在于: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君闵亚光郭建信陈斌郭凯李天毅袁杰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克林轻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