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主动屈伸功能锻炼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主动屈伸功能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肢屈伸功能锻炼是术后康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患者存在膝关节的屈伸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手术疗效和今后的日常生活。目前临床常用的关节功能锻炼装置为连续被动运动机CPM,此装置是将膝关节进行被动屈伸训练,无法做到关节的主动功能锻炼,故亟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主动屈伸功能锻炼装置。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主动屈伸功能锻炼装置,包括:基板、脚踏板、左立柱、右立柱、绕线筒、前驱动构件、后驱动构件、以供患者左手握持的左握持件及以供患者右手握持的右握持件;所述脚踏板沿前后方向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基板上端面;所述左立柱下端及所述右立柱下端分别固于所述基板左端面及右端面;所述绕线筒位于所述基板上方,其左右两端分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主动屈伸功能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脚踏板、左立柱、右立柱、绕线筒、前驱动构件、后驱动构件、以供患者左手握持的左握持件及以供患者右手握持的右握持件;/n所述脚踏板沿前后方向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基板上端面;所述左立柱下端及所述右立柱下端分别固于所述基板左端面及右端面;所述绕线筒位于所述基板上方,其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左立柱右端面上方及所述右立柱左端面上方;所述前驱动构件及所述后驱动构件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脚踏板相连,其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绕线筒相连;/n所述左握持件设于所述左立柱左端面上端,并与所述绕线筒左端转动连接;所述右握持件设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主动屈伸功能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脚踏板、左立柱、右立柱、绕线筒、前驱动构件、后驱动构件、以供患者左手握持的左握持件及以供患者右手握持的右握持件;
所述脚踏板沿前后方向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基板上端面;所述左立柱下端及所述右立柱下端分别固于所述基板左端面及右端面;所述绕线筒位于所述基板上方,其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左立柱右端面上方及所述右立柱左端面上方;所述前驱动构件及所述后驱动构件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脚踏板相连,其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绕线筒相连;
所述左握持件设于所述左立柱左端面上端,并与所述绕线筒左端转动连接;所述右握持件设于所述右立柱右端面上端,并与所述绕线筒右端转动连接;
当患者从所述基板前侧转动所述左握持件及所述右握持件,以驱使所述绕线筒逆时针转动时,所述前驱动构件带动所述脚踏板向前滑动;当患者从所述基板前侧转动所述左握持件及所述右握持件,以驱使所述绕线筒顺时针转动时,所述后驱动构件带动所述脚踏板向后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主动屈伸功能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动构件包括两前定滑轮及两前拉绳;
所述脚踏板的左右两侧相对设置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左拉动杆及右拉动杆;两所述前定滑轮分别设于所述基板上端面左前端及右前端;两所述前拉绳的第一端分别固于所述左拉动杆左端及所述右拉动杆右端,其第二端分别向前穿过两所述前定滑轮底部并分别斜向后上方回绕而对应固于所述绕线筒的左右两端;
当逆时针转动所述绕线筒时,两所述前拉绳对应缠绕至所述绕线筒的左右两端,以驱使所述左拉动杆及所述右拉动杆带动所述脚踏板沿所述基板前后方向向前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主动屈伸功能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驱动构件包括两后定滑轮及两后拉绳;
两所述后定滑轮分别设于所述基板上端面左后端及右后端,两所述后定滑轮的相背侧处于两所述前定滑轮的相对侧之间;两所述后拉绳的第一端分别固于所述左拉动杆右端及所述右拉动杆左端,其第二端分别向后穿过两所述后定滑轮底部并分别斜向前上方回绕而对应固于所述绕线筒的左右两端;两所述后拉绳的第二端处于两所述前拉绳的第二端之间;
当顺时针转动所述绕线筒时,两所述后拉绳对应缠绕至所述绕线筒的左右两端,以驱使所述左拉动杆及所述右拉动杆带动所述脚踏板沿所述基板前后方向向后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主动屈伸功能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踏板滑动至最前端时,两所述前拉绳的一部分斜向后紧绷,两所述前拉绳的另一部分分别缠绕于所述绕线筒,两所述后拉绳完全拉直;所述脚踏板滑动至最后端时,两所述后拉绳的一部分斜向前紧绷,两所述后拉绳的另一部分分别缠绕于所述绕线筒,两所述前拉绳完全拉直。
5.根...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