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微反向眼内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9863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5:25
一种显微反向眼内剪,包括主臂,主臂的前端铰接有剪刀臂,主臂上还设有活动臂,活动臂与剪刀臂和主臂之间分别铰接配合,主臂和剪刀臂的内侧形成有刃口,主臂和剪刀臂以及它们的铰接轴之间形成的刃口的开口端,主臂和活动臂以及它们的铰接轴之间形成动力臂的开口端,刃口的开口端和动力臂的开口端同向设置,通过主臂、活动臂和剪刀臂之间的传动配合关系,实现了对角膜缘近端组织进行操作的功能,无需额外的切口损伤和操作工序,减小了对眼部组织的创伤损害以及术后感染的风险。

A kind of micro reverse intraocular scisso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微反向眼内剪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显微反向眼内剪。
技术介绍
眼科显微剪刀是最为常用的眼科显微手术器械之一。手术时用于眼部组织的分离与剪除。当用于眼内操作时,如使用眼科显微囊膜剪分离和剪开虹膜组织、剪开晶状体囊膜、剪除玻璃体等,由于进入眼内切口(如角膜缘切口,约2mm)的限制,往往只能对切口远端的部分组织进行操作,而难以对切口近端的组织进行操作。目前眼科手术中对于这种操作局限常采用两种方式解决。第一,较为暴力的挤压眼部切口,腾出额外的空间进行操作。第二,额外多做一个或多个进入眼内的切口,以便对不同位置的组织进行操作。以上两种方式均具有明显的缺陷。暴力的手术操作,可导致切口的额外损伤(如切口撕裂、切口水肿等),进而增加术后患者疼痛感,影响切口的愈合、视力恢复等。另外,即使暴力操作,切口最近端也无法实现操作。额外多做切口虽能实现对多方位的组织进行操作,但额外增加了眼部组织的创伤损害以及术后感染的风险。目前临床常用的眼内使用的显微剪刀即眼科囊膜剪,无法反向对近端组织进行操作。故设计一种眼科显微手术时使用的反向眼内剪,以解决该局限,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微反向眼内剪。本技术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显微反向眼内剪,包括主臂,所述的主臂的前端铰接有剪刀臂,所述的主臂上还设有活动臂,所述的活动臂与剪刀臂和主臂之间分别铰接配合,所述的主臂和剪刀臂的内侧形成有刃口,所述的主臂和剪刀臂以及它们的铰接轴之间形成的刃口的开口端,所述的主臂和活动臂以及它们的铰接轴之间形成动力臂的开口端,所述的刃口的开口端和动力臂的开口端同向设置。所述的剪刀臂的一端与主臂之间铰接配合,所述的活动臂铰接在剪刀臂的另一端。所述的活动臂与主臂的铰接端位于主臂和剪刀臂的铰接端的右侧。所述的活动臂和剪刀臂之间传动配合。所述的活动臂和剪刀臂包括与主臂共线的闭合位置以及活动臂和剪刀臂与主臂形成封闭三角的张开位置。所述的刃口位于主臂和剪刀臂以及它们的铰接轴之间形成的开口端内的任意一段的主臂和剪刀臂的位置。所述的剪刀臂的长度为5-6mm。所述的主臂上设有滑槽,所述的主臂和活动臂的铰接轴设置在滑槽内,所述的主臂和活动臂的铰接轴在滑槽内沿主臂方向滑移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微反向眼内剪,包括主臂,主臂的前端铰接有剪刀臂,主臂上还设有活动臂,活动臂与剪刀臂和主臂之间分别铰接配合,主臂和剪刀臂的内侧形成有刃口,主臂和剪刀臂以及它们的铰接轴之间形成的刃口的开口端,主臂和活动臂以及它们的铰接轴之间形成动力臂的开口端,刃口的开口端和动力臂的开口端同向设置,通过主臂、活动臂和剪刀臂之间的传动配合关系,实现了对角膜缘近端组织进行操作的功能,无需额外的切口损伤和操作工序,减小了对眼部组织的创伤损害以及术后感染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显微反向眼内剪张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显微反向眼内剪闭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显微反向眼内剪使用示意图。其中1-主臂,2-剪刀臂,3-活动臂,4-刃口,11-滑槽。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图1、图2、图3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一种显微反向眼内剪,包括主臂(1),所述的主臂(1)的前端铰接有剪刀臂(2),所述的剪刀臂(2)的长度为5-6mm。所述的主臂(1)上还设有活动臂(3),所述的活动臂(3)与剪刀臂(2)和主臂(1)之间分别铰接配合,所述的主臂(1)和剪刀臂(2)的内侧形成有刃口(4),所述的主臂(1)和剪刀臂(2)以及它们的铰接轴之间形成的刃口(4)的开口端,所述的主臂(1)和活动臂(3)以及它们的铰接轴之间形成动力臂的开口端,所述的刃口(4)的开口端和动力臂的开口端同向设置。所述的剪刀臂(2)的一端与主臂(1)之间铰接配合,所述的活动臂(3)铰接在剪刀臂(2)的另一端。所述的活动臂(3)与主臂(1)的铰接端位于主臂(1)和剪刀臂(2)的铰接端的右侧。所述的活动臂(3)和剪刀臂(2)之间传动配合。所述的活动臂(3)和剪刀臂(2)包括与主臂(1)共线的闭合位置以及活动臂(3)和剪刀臂(2)与主臂(1)形成封闭三角的张开位置。本技术通过主臂、活动臂和剪刀臂之间的传动配合关系,实现了对角膜缘近端组织进行操作的功能,无需额外的切口损伤和操作工序,减小了对眼部组织的创伤损害以及术后感染的风险。所述的刃口(4)位于主臂(1)和剪刀臂(2)以及它们的铰接轴之间形成的开口端内的任意一段的主臂(1)和剪刀臂(2)的位置。所述的主臂(1)上设有滑槽(11),所述的主臂(1)和活动臂(3)的铰接轴设置在滑槽(11)内,所述的主臂(1)和活动臂(3)的铰接轴在滑槽(11)内沿主臂(1)方向滑移配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技术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技术的技术思想并不仅限于此技术,任何运用本技术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微反向眼内剪,包括主臂(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臂(1)的前端铰接有剪刀臂(2),所述的主臂(1)上还设有活动臂(3),所述的活动臂(3)与剪刀臂(2)和主臂(1)之间分别铰接配合,所述的主臂(1)和剪刀臂(2)的内侧形成有刃口(4),所述的主臂(1)和剪刀臂(2)以及它们的铰接轴之间形成的刃口(4)的开口端,所述的主臂(1)和活动臂(3)以及它们的铰接轴之间形成动力臂的开口端,所述的刃口(4)的开口端和动力臂的开口端同向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微反向眼内剪,包括主臂(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臂(1)的前端铰接有剪刀臂(2),所述的主臂(1)上还设有活动臂(3),所述的活动臂(3)与剪刀臂(2)和主臂(1)之间分别铰接配合,所述的主臂(1)和剪刀臂(2)的内侧形成有刃口(4),所述的主臂(1)和剪刀臂(2)以及它们的铰接轴之间形成的刃口(4)的开口端,所述的主臂(1)和活动臂(3)以及它们的铰接轴之间形成动力臂的开口端,所述的刃口(4)的开口端和动力臂的开口端同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微反向眼内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剪刀臂(2)的一端与主臂(1)之间铰接配合,所述的活动臂(3)铰接在剪刀臂(2)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微反向眼内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臂(3)与主臂(1)的铰接端位于主臂(1)和剪刀臂(2)的铰接端的右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微反向眼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仲吴荣瀚江俊宏温寒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