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损伤测试鱼类生境选择的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9713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鱼类行为学领域,公开了一种无损伤测试鱼类生境选择的试验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包括摄像装置、水循环系统、运鱼桶以及测试水槽;所述的运鱼桶为底部可开合的水桶;所述的测试水槽的中心区域通过隔板设置为封闭的适应区,适应区底部设置有出水口;适应区的隔板设置有过鱼通道;围绕适应区通过隔板设置有大小相等的试验区;每个试验区所在的水槽的槽壁上设置有进水口,对应进水口处设置有水流缓冲板,试验区的隔板底部设置有过鱼通道;试验区的进水口与水循环系统相连。该装置依据试验区内布设环境因子的不同,可以实现光照、底质等多种环境因子的鱼类偏好研究,同时消除因人为操作产生胁迫对偏好性行为研究结果产生的影响。

A non-invasive testing device for fish habitat sel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损伤测试鱼类生境选择的试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到鱼类行为学研究装置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无损伤测试鱼类生境选择的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鱼类行为学是研究鱼类对环境和其他生物的交互问题的学科,对鱼类资源保护、渔业养殖生产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鱼类偏好行为是衡量鱼类对环境因子的不同阈值的选择和喜好性程度的有效指标,是开展鱼类自然栖息地保护、过鱼设施设计、福利化养殖等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光照、底质等环境因子是鱼类行为偏好研究中的常规内容。鱼类偏好性行为研究是基于鱼在各种不同环境因子中的分布频率而获得的。因此,试验中如何有效消除人为干扰和其它环境因子对试验目标因子的干扰是偏好行为研究成败的关键。光照和底质偏好行为研究中一般采用静水试验方法,或者在流速选择类似环道中进行。采用静水试验方法,由于缺乏游泳行为诱导,鱼类很可能停留在一处原地不动或者虽然游动,但游动没有超过环境因子的边界,从而没法真实反映偏好行为,造成试验误差或结论错误。采用环道试验方法,会形成横向流速均匀、纵向流速存在差异的流速梯度分布模式,因此试验过程中鱼类会因克流本能而产生行为干扰,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损伤测试鱼类生境选择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装置、水循环系统(9)、运鱼桶(2)以及测试水槽(1);/n所述的运鱼桶为底部可开合的水桶,其底部(2-3)与牵引装置连接;/n所述的测试水槽(1)为顶部开口的容器,其中心区域通过隔板设置为封闭的适应区(4),适应区直径略大于运鱼桶的直径,适应区底部设置有出水口;适应区的隔板靠近底部设置有过鱼通道(6);围绕适应区通过隔板(5)设置有大小相等的试验区;每个试验区所在的水槽的槽壁上设置有进水口(7),对应进水口处设置有水流缓冲板(8),试验区的隔板(5)底部设置有过鱼通道(6);/n试验区的进水口(7)通过水管并联与水循环系统(9)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损伤测试鱼类生境选择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装置、水循环系统(9)、运鱼桶(2)以及测试水槽(1);
所述的运鱼桶为底部可开合的水桶,其底部(2-3)与牵引装置连接;
所述的测试水槽(1)为顶部开口的容器,其中心区域通过隔板设置为封闭的适应区(4),适应区直径略大于运鱼桶的直径,适应区底部设置有出水口;适应区的隔板靠近底部设置有过鱼通道(6);围绕适应区通过隔板(5)设置有大小相等的试验区;每个试验区所在的水槽的槽壁上设置有进水口(7),对应进水口处设置有水流缓冲板(8),试验区的隔板(5)底部设置有过鱼通道(6);
试验区的进水口(7)通过水管并联与水循环系统(9)的进水相连;水循环系统的另一端与出水口相连;
摄像装置设置在测试水槽(1)的上部;
所述的水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威威段明鲍江辉张朝硕米湘媛张东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