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温压合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9578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6:22
一种均温压合设备,包含压合机。所述压合机包括机架单元、相对于所述机架单元定位的驱动单元、下压板,及位于所述下压板上方的上压板,所述下压板及所述上压板其中一者固设于所述机架单元,所述下压板及所述上压板中的另一者连接所述驱动单元,所述上压板具有上板体、多个设置于所述上板体内部且相间隔的电热棒,及穿设于所述上板体且位于所述电热棒下方的流道,所述下压板具有下板体、多个设置于所述下板体内部且相间隔的电热棒,及穿设于所述下板体且位于所述下压板的所述电热棒的上方的流道,所述上板体及所述下板体的所述流道用来供煤油流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能使印刷电路板均匀加热压合,并能简化整体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均温压合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合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均温压合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一种以锅炉进行加热的压合机,主要用来进行多层印刷电路板的压合制程。所述压合机包括一个机架、多个设置于所述机架且上下相间隔的热压板、一个连接最下方的热压板的压缸、一个用来加热媒油的锅炉,及一个连通所述锅炉并连接所述热压板的管路单元,所述压缸用来驱使所述热压板上下移动以彼此靠近或远离,所述管路单元则供媒油在锅炉及所述热压板之间循环流动,以间接加热所述热压板。而在进行压合制程时,将多个裁切并堆栈好的多层印刷电路板分别放置于所述热压板之间,通过所述压缸驱使所述热压板彼此靠近,以及通过所述锅炉及所述管路单元将热量传输至所述热压板,即能对所述多层印刷电路板进行加热、压合。然而,此种压合机的所述锅炉及所述管路单元构造复杂、价格昂贵且不易保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精简且能均匀加热的均温压合设备。本专利技术的均温压合设备,包含压合机。所述压合机包括机架单元、相对于所述机架单元定位的驱动单元、下压板,及位于所述下压板上方的上压板,所述下压板及所述上压板其中一者固设于所述机架单元,所述下压板及所述上压板中的另一者连接所述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能驱使所述上压板及所述下压板其中一者相对于另一者上下靠近及远离,所述上压板具有上板体、多个设置于所述上板体内部且相间隔的电热棒,及穿设于所述上板体且位于所述电热棒下方的流道,所述下压板具有下板体、多个设置于所述下板体内部且相间隔的电热棒,及穿设于所述下板体且位于所述下压板的所述电热棒的上方的流道,所述上板体及所述下板体的所述流道用来供煤油流通。本专利技术的均温压合设备,所述压合机还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机架单元且位于所述上压板及所述下压板之间的中间压板,所述上压板、所述下压板及所述中间压板彼此上下相间隔,所述驱动单元能驱使所述上压板及所述下压板其中一者以及所述中间压板相对于所述上压板及所述下压板中的另一者上下靠近或远离,每一个中间压板具有中间板体、多个设置于所述中间板体内部且相间隔的电热棒,及两个穿设于所述中间板体且分别位于各自的所述中间压板的所述电热棒的上方及下方的流道,所述中间板体的所述流道用来供煤油流通。本专利技术的均温压合设备,还包含油路系统,所述油路系统包括连通所述上压板、所述下压板及所述中间板体的所述流道的所述管路单元、连接所述管路单元并用来储存煤油的第一油箱、连接所述管路单元并用来冷却煤油的冷却单元,及连接所述管路单元的泵浦,所述管路单元具有连通所述流道的供油端,及连通所述流道且相反于所述供油端的回油端,所述供油端用来供煤油输入所述压合机的所述流道,所述回油端用来供煤油流出所述流道,所述泵浦用来驱使煤油于所述流道及所述油路系统内流动。本专利技术的均温压合设备,所述油路系统的所述管路单元还具有连通所述回油端及所述第一油箱的第一管路、连通所述供油端的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第一油箱及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三管路、连通所述第三管路及所述第二管路连通处以及所述冷却单元的第四管路、连通所述冷却单元及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五管路,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三管路及所述第四管路的连通处的冷却三通阀,所述冷却三通阀控制所述第三管路连通所述第四管路及所述第二管路其中一者。本专利技术的均温压合设备,所述油路系统的所述管路单元还具有连通所述回油端及所述冷却单元的第一管路、连通所述冷却单元及所述供油端的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及所述第一油箱的第一排油管、连通所述第一油箱及所述第一管路的补油管,及设置于所述补油管并控制所述补油管导通及不导通的补油阀,所述第一排油管与所述第一管路的连通处相较于所述补油管与所述第一管路的连通处靠近所述回油端,所述冷却单元具有连通所述第一管路及所述第二管路的热交换器。本专利技术的均温压合设备,所述油路系统的所述冷却单元具有用来储存煤油的第二油箱,及热交换器,所述管路单元还具有连通所述回油端的第一管路、连通所述供油端的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及所述第一油箱的第三管路、连通所述第一油箱及所述第二管路的第四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及所述第三管路连通处及所述第二油箱的第五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油箱及所述热交换器的第六管路、连通所述热交换器及所述第二管路及所述第四管路连通处的第七管路、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三管路及所述第五管路连通处的第一三通阀,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四管路及所述第七管路连通处的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控制所述第一管路导通所述第三管路及所述第五管路其中一者,所述第二三通阀控制所述第二管路导通所述第四管路及所述第七管路其中一者。本专利技术的均温压合设备,所述油路系统的所述管路单元还具有连通所述第二管路且用来供高压气体通过的气体管路、设置于所述气体管路且控制所述气体管路导通及不导通的气道阀,及设置于所述气体管路且位于所述第二管路及所述气道阀之间的第一逆止阀。本专利技术的均温压合设备,所述热交换器为水冷式热交换器及空气冷却式热交换器其中之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下压板的所述流道位于对应的电热棒上方,而所述上压板的所述流道位于对应的电热棒下方,能避免所述电热棒使所述下板体的顶面及所述上板体的底面形成局部高温,此外,所述流道能供如煤油等热稳定性较好的介质通过,使所述电热棒能通过介质均匀地加热多层印刷电路板,减少多层印刷电路板各部位之间的温差,以提升所述多层印刷电路板的热压质量。此外,通过所述流道及所述电热棒的配置来进行加热,能简化整体设备、降低设备成本,且易于维护。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均温压合设备的一个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压合机的一个前视示意图;图2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个下压板、一个上压板及多个中间压板的一个剖视示意图;图3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个下压板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管路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均温压合设备的一个第二实施例的一个管路示意图;及图6是本专利技术均温压合设备的一个第三实施例的一个管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1及图4,本专利技术均温压合设备的一个第一实施例,包含一个压合机1,及一个油路系统2。参阅图1至图3,所述压合机1包括一个机架单元11、一个相对于所述机架单元11定位的驱动单元12、一个连接所述驱动单元12的下压板13、一个固设于所述机架单元11且位于所述下压板13上方的上压板14、多个设置于所述机架单元11且位于所述上压板14及所述下压板13之间的中间压板15。所述上压板14、所述下压板13及所述中间压板15彼此上下相间隔,并界定出多个容室16。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12具有一个油压缸121、一个直立且能上下移动地连接所述油压缸121的驱动杆122,及一个设置于所述驱动杆122顶部的推座123,所述油压缸121能受一个泵浦(图未示)驱动而使所述驱动杆122带动所述推座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均温压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n压合机,包括机架单元、相对于所述机架单元定位的驱动单元、下压板,及位于所述下压板上方的上压板,所述下压板及所述上压板其中一者固设于所述机架单元,所述下压板及所述上压板中的另一者连接所述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能驱使所述上压板及所述下压板其中一者相对于另一者上下靠近及远离,所述上压板具有上板体、多个设置于所述上板体内部且相间隔的电热棒,及穿设于所述上板体且位于所述电热棒下方的流道,所述下压板具有下板体、多个设置于所述下板体内部且相间隔的电热棒,及穿设于所述下板体且位于所述下压板的所述电热棒的上方的流道,所述上板体的流道及所述下板体的流道用来供煤油流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温压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
压合机,包括机架单元、相对于所述机架单元定位的驱动单元、下压板,及位于所述下压板上方的上压板,所述下压板及所述上压板其中一者固设于所述机架单元,所述下压板及所述上压板中的另一者连接所述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能驱使所述上压板及所述下压板其中一者相对于另一者上下靠近及远离,所述上压板具有上板体、多个设置于所述上板体内部且相间隔的电热棒,及穿设于所述上板体且位于所述电热棒下方的流道,所述下压板具有下板体、多个设置于所述下板体内部且相间隔的电热棒,及穿设于所述下板体且位于所述下压板的所述电热棒的上方的流道,所述上板体的流道及所述下板体的流道用来供煤油流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压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机还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机架单元且位于所述上压板及所述下压板之间的中间压板,所述上压板、所述下压板及所述中间压板彼此上下相间隔,所述驱动单元能驱使所述上压板及所述下压板其中一者以及所述中间压板相对于所述上压板及所述下压板中的另一者上下靠近或远离,每一个中间压板具有中间板体、多个设置于所述中间板体内部且相间隔的电热棒,及两个穿设于所述中间板体且分别位于各自的所述中间压板的所述电热棒的上方及下方的流道,所述中间板体的流道用来供煤油流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温压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压合设备还包含油路系统,所述油路系统包括连通所述上压板、所述下压板及所述中间压板的流道的所述管路单元、连接所述管路单元并用来储存煤油的第一油箱、连接所述管路单元并用来冷却煤油的冷却单元,及连接所述管路单元的泵浦,所述管路单元具有连通所述上压板的流道、所述下压板的流道及所述中间压板的流道的供油端,及连通所述上压板的流道、所述下压板的流道及所述中间压板的流道且相反于所述供油端的回油端,所述供油端用来供煤油输入所述压合机的所述上压板的流道、所述下压板的流道及所述中间压板的流道,所述回油端用来供煤油流出所述上压板的流道、所述下压板的流道及所述中间压板的流道,所述泵浦用来驱使煤油于所述上压板的流道、所述下压板的流道及所述中间压板的流道及所述油路系统内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均温压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系统的所述管路单元还具有连通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镇松
申请(专利权)人:活全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