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壳体组件、盖板组件以及电致变色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8978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6:0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模组,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包括第一基板、第一导电层、变色材料层、第二导电层、第二基板以及胶框;其中,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变色材料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二基板依次层叠设置;所述胶框围设于所述变色材料层的侧边环周,实现对所述变色材料层的环周密封;所述胶框的水汽透过率不大于20g/m2/天。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模组,通过设计和选取胶框的结构以及材质,进而保证电致变色模组整体结构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进而稳定电致变色模组的变色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壳体组件、盖板组件以及电致变色模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变色功能的电子设备的
,具体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壳体组件、盖板组件以及电致变色模组。
技术介绍
电致变色膜片是一种常用在建筑物外玻璃以及汽车后视镜等位置的变色遮挡膜材,常规技术中的电致变色膜片的结构一般整体厚度较大。电致变色膜片内的变色材料对水氧的敏感性较高,如果对变色材料的封装不牢靠,会导致变色材料变质导致电致变色膜片的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模组,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包括第一基板、第一导电层、变色材料层、第二导电层、第二基板以及胶框;其中,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变色材料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二基板依次层叠设置;所述胶框围设于所述变色材料层的侧边环周,实现对所述变色材料层的环周密封;所述胶框的水汽透过率不大于20g/m2/天。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致变色模组,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包括第一基板、第一导电层、变色材料层、第二导电层、第二基板以及胶框;其中,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变色材料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包括第一基板、第一导电层、变色材料层、第二导电层、第二基板以及胶框;其中,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变色材料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二基板依次层叠设置;所述胶框围设于所述变色材料层的侧边环周,实现对所述变色材料层的环周密封;所述胶框的水汽透过率不大于20g/m2/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包括第一基板、第一导电层、变色材料层、第二导电层、第二基板以及胶框;其中,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变色材料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二基板依次层叠设置;所述胶框围设于所述变色材料层的侧边环周,实现对所述变色材料层的环周密封;所述胶框的水汽透过率不大于20g/m2/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的宽度大于1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在环境温度为60℃,相对湿度为90%的条件下:所述胶框的水汽透过率为1-15g/m2/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的断裂伸长率为2-4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的模量小于1Gp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为环氧系胶水或者丙烯酸系胶水凝固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内掺杂有水汽阻隔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汽阻隔剂在所述胶框中的质量分数为1-1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包括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所述第一胶框围设于所述变色材料层的侧边环周,所述第二胶框围设于第一胶框的外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框的水汽透过率低于所述第二胶框的水汽透过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框的粘接性高于所述第一胶框的粘接性。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框和所述第二胶框的宽度均大于0.3mm。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框采用环氧系胶水凝固形成,所述第二胶框采用丙烯酸系胶水凝固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还包括第三胶框,所述第三胶框设于所述第二胶框的外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胶框的宽度大于0.3mm。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胶框的水汽透过率不大5g/m2/天。


17.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模组还包括第一金属走线以及第二金属走线;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与所述第一导电层连接,所述第二金属走线与所述第二导电层连接;所述第一金属走线沿靠近所述第一导电层表面的边沿位置设置,所述第二金属走线沿靠近所述第二导电层表面的边沿位置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和所述第二金属走线中的至少一者埋设于所述胶框中,埋设于所述胶框中的金属走线与变色材料层隔离。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和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均埋设于所述胶框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埋设于所述胶框中;所述第二金属走线设于所述变色材料层内。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走线的外周设有绝缘保护层。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模组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以及所述第二金属走线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模组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基板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相邻且绝缘设置的走线连接端,所述第二金属走线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走线连接端电性导通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分别与所述走线连接端以及所述第一金属走线连接。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以及所述第二金属走线的外表面设有绝缘保护层,所述绝缘保护层用于阻隔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以及所述第二金属走线与变色材料层;所述第一基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相邻且绝缘设置的走线连接端,所述第二金属走线与所述走线连接端通过导电银浆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层对应所述第二金属走线的位置设有通孔,所述导电银浆通过所述通孔实现所述走线连接端与所述第二金属走线的导通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模组还包括水氧阻隔单元,所述水氧阻隔单元设于所述第二基板背离所述第二导电层的表面。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氧阻隔单元包括基材以及设于所述基材至少一侧表面的水氧阻隔层。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氧阻隔层为致密金属氧化物层或者无机非金属层或者有材料与无机材料叠加的复合层。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在背离所述水氧阻隔层的一侧表面设有颜色层、纳米压印层、纹理层、转印层中的至少一种。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以及所述基材均采用柔性透明树脂材料制成。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电致变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透明树脂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昊彭明镇袁广中王雷杨自美李辉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