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测量侧气帘点爆后气袋内实时压强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8881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6: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测量侧气帘点爆后气袋内实时压强的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基座、压板、气管和气体压强传感器;所述基座包括依次连接的安装部和紧固部,所述安装部用于与气体发生器连接,所述紧固部将所述压板的内壁压紧贴合在气袋的外壁上,所述压板的内壁与气袋的外壁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气管的容纳空间,所述气管的首端用于伸入气袋内,所述气管的尾端与所述气体压强传感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测量侧气帘点爆后气袋内实时压强的装置及方法,装置结构简单,测量时的耗材少,成本低,试验时操作简便快捷,测量的气袋内实时压强数据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测量侧气帘点爆后气袋内实时压强的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侧气帘点爆试验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测量侧气帘点爆后气袋内实时压强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侧气帘在车辆翻滚及受到侧面碰撞时,能有效降低人员所受的伤害,侧气帘点爆后,弹出的气袋保压(工作压强)时间越长,安全性能越好。在侧气帘试制阶段需要对样品进行检测试验,在批量生产时需要对侧气帘进行抽样检测试验,并且在汽车碰撞试验中需要对气帘保压性进行试验,这几种试验均需要在侧气帘点爆后,采集侧气帘的气袋内的压强数据,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准确测量气袋内实时压强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测量侧气帘点爆后气袋内实时压强的装置及方法,装置结构简单,测量时的耗材少,成本低,试验时操作简便快捷,测量的气袋内实时压强数据准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测量侧气帘点爆后气袋内实时压强的装置,包括基座、压板、气管和气体压强传感器;所述基座包括依次连接的安装部和紧固部,所述安装部用于与气体发生器连接,所述紧固部将所述压板的内壁压紧贴合在气袋的外壁上,所述压板的内壁与气袋的外壁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气管的容纳空间,所述气管的首端用于伸入气袋内,所述气管的尾端与所述气体压强传感器连接。进一步,所述紧固部还包括紧固螺栓,所述紧固部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紧固螺栓穿过所述螺纹孔并抵靠在所述压板的外壁上,将所述压板的内壁压紧贴合在气袋的外壁上。进一步,所述安装部为圆环结构,所述圆环结构的中部设置有能够套设在气体发生器上的安装孔。进一步,所述圆环结构朝向侧气帘一侧设置有避让缺口。进一步,所述紧固部的内壁、所述压板的外壁和所述压板的内壁均为圆弧面;所述压板上的朝向气袋一侧的棱角均倒圆角。进一步,所述压板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形成所述容纳空间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远离气袋的方向凹陷。进一步,所述安装槽为半圆柱状凹槽,所述安装槽的整体形状为“一”字形、“L”字形或者“T”字形其中一种。进一步,所述气管采用高压软气管。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测量侧气帘点爆后气袋内实时压强的方法,采用了如上所述的用于测量侧气帘点爆后气袋内实时压强的装置,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靠近汽车发生器的出口端一侧的气袋上开设通孔,所述通孔使气袋的内部与气袋的外部相连通;步骤二、将所述气管的首端通过所述通孔伸入气袋内,并在所述通孔与所述气管之间涂抹胶水进行密封;步骤三、将所述气管的尾端与所述气体压强传感器连接;步骤四、将所述压板的内壁贴合在气袋的外壁上,并且将所述气管与所述安装槽的位置相对应,同时使所述压板的中部覆盖在所述通孔上;步骤五、将所述安装部与气体发生器连接,将紧固部的内壁朝向所述压板的外壁,旋紧所述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穿过所述螺纹孔并抵靠在所述压板的外壁上,将所述压板的内壁压紧贴合在气袋的外壁上;步骤六、点爆侧气帘,所述气体压强传感器所采集到的实时数据即为气袋内的实时压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测量侧气帘点爆后气袋内实时压强的装置,通过气管使气体压强传感器与气袋的内部连通,实时测量气袋的内部的压强,通过压板和基座防止气管、气体发生器以及通孔附近的气袋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能够防止气袋的通孔附近发生撕裂,还能够防止气管与气袋脱离,使气体压强传感器测量的压强数据准确,并且本装置结构简单,测量时的耗材少,成本低;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测量侧气帘点爆后气袋内实时压强的方法,试验时操作简便快捷,测量的气袋内实时压强数据准确。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2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采集到的数据绘制的侧气帘点爆后气袋内实时压强曲线。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0-基座,11-安装部,111-安装孔,112-避让缺口,12-紧固部,121-螺纹孔,122-紧固螺栓,20-压板,21-安装槽,30-气管,40-气体压强传感器,50-气体发生器,60-侧气帘,61-气袋,611-通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测量侧气帘点爆后气袋内实时压强的装置,包括基座10、压板20、气管30和气体压强传感器40;所述基座10包括依次连接的安装部11和紧固部12,所述安装部11用于与气体发生器50连接,所述紧固部12将所述压板20的内壁压紧贴合在气袋61的外壁上,所述压板20的内壁与气袋61的外壁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气管30的容纳空间,所述气管30的首端用于伸入气袋61内,所述气管30的尾端与所述气体压强传感器40连接。侧气帘60点爆后,气袋61内的压强发生变化,气管30能够使气体压强传感器40与气袋61的内部连通,因此气体压强传感器40测量到的压强数据即为气袋61的内部的压强数据,气体压强传感器40采用市场上能够直接购买到的现有的成品,气体压强传感器40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详细说明。由于气管30伸入气袋61需要在气袋61上打通孔611,在侧气帘60点爆后通孔611处容易发生撕裂,导致测量的压强数据与实际真实压强数据有较大的偏差,因此本专利技术设置了压板20和基座10,基座10的安装部11与气体发生器50连接,基座10的紧固部12将压板20的内壁压紧贴合在气袋61的外壁上,气管30放置在压板20的内壁与气袋61的外壁之间的容纳空间中,因此基座10和压板20能够防止气管30、气体发生器50以及通孔611附近的气袋61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能够防止气袋61的通孔611附近发生撕裂,还能够防止气管30与气袋61脱离,从而使气体压强传感器40测量的压强数据准确。本实施例中,所述紧固部12还包括紧固螺栓122,所述紧固部12上设置有螺纹孔121,所述紧固螺栓122穿过所述螺纹孔121并抵靠在所述压板20的外壁上,将所述压板20的内壁压紧贴合在气袋61的外壁上;所述安装部11为圆环结构,所述圆环结构的中部设置有能够套设在气体发生器50上的安装孔111。安装部11套设在气体发生器50上,能够防止基座10整体沿安装孔111的径向移动,螺纹孔121的轴线方向与安装孔111的轴向方向垂直,在旋紧紧固螺栓122,使紧固螺栓122穿过所述螺纹孔121并抵靠在压板20的外壁上之后,能够将压板20的内壁压紧贴合在气袋61的外壁上。紧固螺栓122可以拆卸,因此每次试验只消耗一根气管30,基座10、压板20和气体压强传感器40均可以重复使用,成本低。本实施例中,所述圆环结构朝向侧气帘60一侧设置有避让缺口112。避让缺口112能够在安装部11套设在气体发生器50上时,防止安装座与侧气帘60发生干涉,在本实施例中,避让缺口112由一个截平面与圆环结构相截产生,该截平面与安装孔111相切。本实施例中,所述紧固部12的内壁、所述压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测量侧气帘点爆后气袋内实时压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0)、压板(20)、气管(30)和气体压强传感器(40);所述基座(10)包括依次连接的安装部(11)和紧固部(12),所述安装部(11)用于与气体发生器(50)连接,所述紧固部(12)将所述压板(20)的内壁压紧贴合在气袋(61)的外壁上,所述压板(20)的内壁与气袋(61)的外壁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气管(30)的容纳空间,所述气管(30)的首端用于伸入气袋(61)内,所述气管(30)的尾端与所述气体压强传感器(40)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测量侧气帘点爆后气袋内实时压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0)、压板(20)、气管(30)和气体压强传感器(40);所述基座(10)包括依次连接的安装部(11)和紧固部(12),所述安装部(11)用于与气体发生器(50)连接,所述紧固部(12)将所述压板(20)的内壁压紧贴合在气袋(61)的外壁上,所述压板(20)的内壁与气袋(61)的外壁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气管(30)的容纳空间,所述气管(30)的首端用于伸入气袋(61)内,所述气管(30)的尾端与所述气体压强传感器(4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测量侧气帘点爆后气袋内实时压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12)还包括紧固螺栓(122),所述紧固部(12)上设置有螺纹孔(121),所述紧固螺栓(122)穿过所述螺纹孔(121)并抵靠在所述压板(20)的外壁上,将所述压板(20)的内壁压紧贴合在气袋(61)的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测量侧气帘点爆后气袋内实时压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1)为圆环结构,所述圆环结构的中部设置有能够套设在气体发生器(50)上的安装孔(1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测量侧气帘点爆后气袋内实时压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结构朝向侧气帘(60)一侧设置有避让缺口(11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测量侧气帘点爆后气袋内实时压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12)的内壁、所述压板(20)的外壁和所述压板(20)的内壁均为圆弧面;所述压板(20)上的朝向气袋(61)一侧的棱角均倒圆角。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测量侧气帘点爆后气袋内实时压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2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旗浩赵会李筱磊刘文举涂超赖政剑潘黄兴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