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艾晨光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频谱分析的编码器误差源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88865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6: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频谱分析的编码器误差源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数据采集分析:通过编码器误差测量装置获取被测编码器的数据,并且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分析;计算机绘图:计算机针对数据制作误差曲线图和误差频谱图,并且定义误差谱段;分析最大误差源:根据误差频谱图获取编码器在各个周期频率内的误差幅值,判断编码器最大误差因素。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频谱分析的编码器误差源分析方法,可以得到编程器各种误差的来源情况,便于人们分析产生原因,可以得到编码器误差贡献大小情况,定量指出编码器下步调试方向,快速解决问题,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同时编码器所反映的误差,分析全面,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频谱分析的编码器误差源分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编码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频谱分析的编码器误差源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编码器作为轴角位移测量的仪器,其测角误差是衡量特性的最重要指标;目前测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高精度的多面体(N面,N:13、17、23、24等)与被测编码器同轴连接,通过自准直光管瞄准多面体每个楞面,测量每面测角的测角误差;另一种是采用精密测角转台,通过测量固定的特征点(N:17、23、24、36等等),读数点得到编码器的测量误差。两种方法都是固定的特征点,相邻两点之间误差没有测到,不能反映全部的编码器全部的测量误差,而且现有的测量方法只能反映测量误差,不能得到各种误差的来源情况,不利于人们分析产生原因,不了解编码器误差贡献大小情况,不方便人们对编码器进行升级或者维护,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频谱分析的编码器误差源分析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频谱分析的编码器误差源分析方法,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频谱分析的编码器误差源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数据采集分析:通过编码器误差测量装置获取被测编码器的数据,并且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分析;②、计算机绘图:计算机针对数据制作误差曲线图和误差频谱图,并且定义误差谱段;③、分析最大误差源:根据误差频谱图获取编码器在各个周期频率内的误差幅值,判断编码器最大误差因素,即编码器最大误差源;④、消除最大误差源:调试编码器,消除造成编码器最大误差源因素;⑤、将调试后的编码器重新送入编码器误差测量装置中测量,并对测量的数据再次分析。优选的,步骤②中误差曲线图的纵坐标被测编码器误差值是由转台标准值减去被测编码器测量值,误差曲线图的横坐标为转台角度。优选的,定义误差谱段包括低频误差、中频误差和高频误差;低频误差:指频率小于编码器最高线数值的频率;中频误差:指等于编码器最高线数值的频率到小于8倍编码器最高线数值的频率;高频误差:指大于等于8倍编码器最高线数值的频率。优选的,低频误差对应的误差产生源为盘跳动、偏心、均匀性变化以及轴系精度,中频误差对应的误差产生源由电周期内细分产生,产生原因为原始信号的正交性、正弦性引起,高频误差对应的误差产生源为测量标准仪器分辨率与被测编码器分辨率的不整除、或是倍差、(量化误差)以及测试时高频机械振动和电源高频噪声等。优选的,步骤⑤中再次分析编码器数据,再次消除造成编码器最大误差源因素,直到编码器符合标准。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基于频谱分析的编码器误差源分析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方法可以得到编程器各种误差的来源情况,便于人们分析产生原因,可以得到编码器误差贡献大小情况,定量指出编码器下步调试方向,快速解决问题,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同时编码器所反映的误差,分析全面,整个基于频谱分析的编码器误差源分析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频谱分析的编码器误差源分析方法的整体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频谱分析的编码器误差源分析方法中输入计算机的参数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频谱分析的编码器误差源分析方法的第一分析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频谱分析的编码器误差源分析方法的第二分析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频谱分析的编码器误差源分析方法的第三分析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频谱分析的编码器误差源分析方法的第四分析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频谱分析的编码器误差源分析方法的第五分析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编码器误差测量装置的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轴;2、被测编码器;3、主体;4、轴套;5、电机;6、角度测量基准;7、计算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基于频谱分析的编码器误差源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数据采集分析:通过编码器误差测量装置获取被测编码器的数据,并且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分析;②、计算机绘图:计算机针对数据制作误差曲线图和误差频谱图,并且定义误差谱段;根据误差频谱图获取编码器在各个周期频率内的误差幅值,判断编码器最大误差因素,即编码器最大误差源;误差曲线图的纵坐标被测编码器误差值是由转台标准值减去被测编码器测量值,误差曲线图的横坐标为转台角度。计算机针对数据制作误差曲线图和误差频谱图,并且定义误差谱段;定义误差谱段包括低频误差、中频误差和高频误差;低频误差:指频率小于编码器最高线数值的频率;中频误差:指等于编码器最高线数值的频率到小于8倍编码器最高线数值的频率;高频误差:指大于等于8倍编码器最高线数值的频率;低频误差对应的误差产生源为盘跳动、偏心、均匀性变化以及轴系精度,中频误差对应的误差产生源由电周期内细分产生,产生原因原始信号的正交性、正弦性引起,高频误差对应的误差产生源为测量标准仪器分辨率与被测编码器分辨率的不整除、或是倍差、(量化误差)以及测试时高频机械振动和电源高频噪声。③、分析最大误差源:根据误差频谱图获取编码器在各个周期频率内的误差幅值,判断编码器最大误差因素,即编码器最大误差源。④、消除最大误差源:调试编码器,消除造成编码器最大误差源因素;⑤、将调试后的编码器重新送入编码器误差测量装置中测量,并对测量的数据再次分析;再次分析编码器数据,再次消除造成编码器最大误差源因素,直到编码器符合标准。本基于频谱分析的编码器误差源分析方法中的编码器还可以为其他高精度的可采集角度电信息的测角仪器,能够连续测量,获取多组数据。该类测角仪器应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电信息输出等特点,例如光电编码器、磁编码器、感应同步器、旋转变压器、电容角传感器等测角仪器。如图8所示,一种编码器误差测量装置,包括主体3、轴1、被测编码器2、轴套4、电机5、角度测量基准6和计算机7,轴套4安装在主体3内部,电机5、角度测量基准6的定子以及被测编码器2的定子均与轴套4刚性固连,电机5、角度测量基准6的转子以及被测编码器2的转子均与轴1刚性连接,被测编码器2和角度测量基准6通过导线与计算机7连接。角度测量基准6可以采用基准编码器或者其他高精度的可采集角度电信息的测角仪器,能够连续测量,获取多组数据。该类测角仪器应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电信息输出等特点,例如光电编码器、磁编码器、感应同步器、旋转变压器、电容角传感器等测角仪器。实施例2一种编码器的检测、调试、再检测、再调试过程为例:该编码器的线数m线、精密测角转台在0-360°范围内采集的点数为65536,检测时间为0.5分钟(RPM=2),输入的参数如图2所示:开始检测,生成误差曲线图,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频谱分析的编码器误差源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①、数据采集分析:通过编码器误差测量装置获取被测编码器的数据,并且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分析;/n②、计算机绘图:计算机针对数据制作误差曲线图和误差频谱图,并且定义误差谱段;/n③、分析最大误差源:根据误差频谱图获取编码器在各个周期频率内的误差幅值,判断编码器最大误差因素,即编码器最大误差源;/n④、消除最大误差源:调试编码器,消除造成编码器最大误差源因素;/n⑤、将调试后的编码器重新送入编码器误差测量装置中测量,并对测量的数据再次分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频谱分析的编码器误差源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数据采集分析:通过编码器误差测量装置获取被测编码器的数据,并且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分析;
②、计算机绘图:计算机针对数据制作误差曲线图和误差频谱图,并且定义误差谱段;
③、分析最大误差源:根据误差频谱图获取编码器在各个周期频率内的误差幅值,判断编码器最大误差因素,即编码器最大误差源;
④、消除最大误差源:调试编码器,消除造成编码器最大误差源因素;
⑤、将调试后的编码器重新送入编码器误差测量装置中测量,并对测量的数据再次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频谱分析的编码器误差源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②中误差曲线图的纵坐标被测编码器误差值是由转台标准值减去被测编码器测量值,误差曲线图的横坐标为转台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频谱分析的编码器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晨光
申请(专利权)人:艾晨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