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式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
,尤其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板式换热器包括板片以及接管等结构,其各结构主要材质为铝,铝质板式换热器因其质轻、性价比高的特点被运用在例如家用空调、汽车空调等制冷系统中,但是制冷系统中是以铜管为主要连接管件,因此铝质板式换热器接入制冷系统时,对于铝质板式换热器产品而言,专利技术人所了解的一种方案是需要在铝质板式换热器自身铝接管的基础上焊接增加一截铜接管,便于制冷系统的厂商进行铜管和铜管之间的焊接安装,但是上述方式在板式换热器端因铜铝焊接存在铜铝电化学腐蚀的风险,并且使得板式换热器接管长度变长,板式换热器的整体厚度较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对板式换热器进行改进,有利于板式换热器与制冷系统中的铜管可靠连接,且有利于板式换热器产品厚度降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和接管件,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换热芯体和第一边板,所述换热芯体和所述第一边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边板包括第一板孔,所述第一板孔与所述换热芯体的流道连通;所述接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和接管件,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换热芯体和第一边板,所述换热芯体和所述第一边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边板包括第一板孔,所述第一板孔与所述换热芯体的流道连通;/n所述接管件包括管内腔和管壁部;所述管壁部位于所述管内腔的外围;所述第一板孔与所述管内腔连通;所述管壁部与所述第一边板固定连接;/n所述管壁部包括不锈钢管部以及与所述不锈钢管部连接为一体的铜覆盖层;所述不锈钢管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边板远离换热芯体的一侧;针对不锈钢管部位于所述第一边板远离换热芯体一侧的部分,所述铜覆盖层覆盖该部分不锈钢管部的至少部分表面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和接管件,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换热芯体和第一边板,所述换热芯体和所述第一边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边板包括第一板孔,所述第一板孔与所述换热芯体的流道连通;
所述接管件包括管内腔和管壁部;所述管壁部位于所述管内腔的外围;所述第一板孔与所述管内腔连通;所述管壁部与所述第一边板固定连接;
所述管壁部包括不锈钢管部以及与所述不锈钢管部连接为一体的铜覆盖层;所述不锈钢管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边板远离换热芯体的一侧;针对不锈钢管部位于所述第一边板远离换热芯体一侧的部分,所述铜覆盖层覆盖该部分不锈钢管部的至少部分表面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管件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板孔,在所述第一板孔处,所述不锈钢管部的外壁与所述第一边板焊接固定;
所述板式换热器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第一边板远离所述换热芯体的一侧,且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第一边板远离所述换热芯体的侧面焊接固定;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二板孔,所述第二板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板孔的位置相对,在所述第二板孔处,所述不锈钢管部的外壁与所述加强板焊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材质为不锈钢,所述加强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加强板沿所述板式换热器长度方向分布,两个所述加强板之间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加强板包括两个所述第二板孔,每个第二板孔分别与对应位置的第一板孔同轴,所述加强板的厚度为1mm~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管部靠近所述换热芯体的一端的周沿向外翻折形成翻边;所述翻边与第一边板远离所述换热芯体的一侧焊接;
或者,所述第一边板靠近所述换热芯体的一侧设置有配合台阶,所述配合台阶位于所述第一板孔的外围,所述翻边能够伸入所述配合台阶处形成的缺口;且在所述缺口位置,所述翻边与所述第一边板焊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管件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板孔;所述管壁部还包括铝覆盖层,所述铝覆盖层与所述不锈钢管部连接为一体;所述铝覆盖层位于所述不锈钢管部远离所述管内腔的外侧面,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