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4340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包括:固定压紧板,安装于混凝土基础上;第一立柱,可拆卸安装于混凝土基础上并与固定压紧板相对平行设置,固定压紧板与第一立柱之间间隔分布多个拉杆,多个拉杆大致垂直穿过固定压紧板;以及活动压紧板,设置于固定压紧板和第一立柱之间且可在固定压紧板和第一立柱之间移动、定位,活动压紧板和固定压紧板之间设有板片组;其中,固定压紧板与第一立柱之间的间距可调。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板式热交换器通过调整固定压紧板与第一立柱之间的间距,可以解决因维修拆解板片造成的框架长度尺寸较长,狭小空间难以布置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式热交换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交换器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其可减少运行期间的空间布置需求。
技术介绍
板式热交换器是一种高效换热器,具有传热能力强和占地面积小等诸多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化工、核电领域。典型的板式换热器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固定压紧板、活动压紧板、板片组、上导杆、立柱、下导杆、拉杆等,固定压紧板和立柱下方的混凝土基础中埋设有对应的预埋板,并通过螺栓将固定压紧板和立柱锁定在预埋板上。板片组设置于固定压紧板和活动压紧板之间,一般由数百张板片叠放压紧而成,板片和活动压紧板悬挂在上导杆上,若干根穿过活动压紧板外侧的拉杆拔紧活动压紧板,使板片组被压紧。当换热器需要维修拆解时,需要松开拉杆上的螺母,取下拉杆。此时,板片组失去活动压紧板的约束压力,板片组本身的板片将散开(密封橡胶垫回弹),整个板片组将沿着上导轨向立柱方向膨胀,同时,为了能够拿下板片,需要将固定压紧板向立柱方向移动,板片之间也需要留出足够空间距离。因此,在设计板式热交换器时,需要在活动压紧板和立柱之间留出足够长的位置,以便于在维修拆解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其包括:/n固定压紧板,安装于混凝土基础上;/n第一立柱,可拆卸安装于混凝土基础上并与固定压紧板相对平行设置,固定压紧板与第一立柱之间间隔分布多个拉杆,多个拉杆大致垂直穿过固定压紧板;以及/n活动压紧板,设置于固定压紧板和第一立柱之间并且可在固定压紧板和第一立柱之间移动、定位,活动压紧板和固定压紧板之间设有板片组;/n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压紧板与所述第一立柱之间的间距可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其包括:
固定压紧板,安装于混凝土基础上;
第一立柱,可拆卸安装于混凝土基础上并与固定压紧板相对平行设置,固定压紧板与第一立柱之间间隔分布多个拉杆,多个拉杆大致垂直穿过固定压紧板;以及
活动压紧板,设置于固定压紧板和第一立柱之间并且可在固定压紧板和第一立柱之间移动、定位,活动压紧板和固定压紧板之间设有板片组;
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压紧板与所述第一立柱之间的间距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所述固定压紧板和所述第一立柱的顶部通过第一上导杆连接,所述固定压紧板和所述第一立柱的底部通过第一下导杆连接,所述活动压紧板可沿着所述第一上导杆和所述第一下导杆移动、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维修待拆解状态下,在所述第一上导杆上连接第二上导杆、在所述第一下导杆上连接第二下导杆,将与所述第一立柱相同的第二立柱连接在所述第二上导杆和所述第二下导杆上,并移除所述第一立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导杆和第二上导杆通过上导杆连接板和螺栓螺母连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导杆和第二上导杆的截面均为H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导杆的末端设有两排圆孔,所述第二上导杆的前端设有两排圆孔,所述第一上导杆和第二上导杆拼接时,所述上导杆连接板与所述第一上导杆和第二上导杆相贴合,所述上导杆连接板在对应的位置设有圆孔,螺栓穿过圆孔并通过螺母紧固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翠波李超联周鹏欧国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