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吸收式热泵干燥褐煤的超临界CO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8802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采用吸收式热泵干燥褐煤的超临界C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吸收式热泵干燥褐煤的超临界CO2发电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电
,具体涉及采用吸收式热泵干燥褐煤的超临界CO2发电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超临界CO2动力循环具有热效率高、系统简单、灵活性高、投资小以及运行维护费用低等优点,在发电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相比常规蒸汽朗肯循环发电机组,基于超临界CO2动力循环的发电系统具有更高的发电效率和更低的投资,有望得到大规模应用。但是,超临界CO2发电系统冷端工质放热温度较高,余热损失较大;而且,目前有关超临界CO2循环在发电领域的研究较少考虑煤种的变化,尤其缺乏针对褐煤发电系统的研究。我国褐煤储量丰富,已探明储量达1300亿吨,占全国煤炭储量的12%,并且价格低廉,正成为我国火力发电的主要燃料。但是,由于褐煤水分含量较高,导致热值较低,直燃褐煤发电系统能量利用效率低,设备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采用吸收式热泵干燥褐煤的超临界CO2发电系统及方法,该系统通过在超临界CO2发电系统冷端耦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一方面通过回收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采用吸收式热泵干燥褐煤的超临界CO

【技术特征摘要】
1.采用吸收式热泵干燥褐煤的超临界CO2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超临界CO2发电系统、吸收式热泵系统和褐煤预干燥系统;其中,
所述超临界CO2发电系统包括主压缩机(1)、低温回热器(2)、高温回热器(3)、锅炉(4)、透平(5)、预冷器(6)和再压缩机(7),其中主压缩机(1)出口、低温回热器(2)冷侧进出口、高温回热器(3)冷侧进出口、锅炉(4)进出口、透平(5)进出口、高温回热器(3)热侧进出口、低温回热器(2)热侧进出口、预冷器(6)进出口和主压缩机(1)入口依次相连通;再压缩机(7)进出口分别与低温回热器(2)热侧出口和低温回热器(2)冷侧出口相连通;
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包括依次相连通形成循环回路的蒸发器(8)、吸收器(9)、发生器(10)、冷凝器(11)和工质泵(12);发生器(10)溶液出口、溶液泵(13)、溶液热交换器(14)冷侧进出口和吸收器(9)溶液入口依次相连通;吸收器(9)溶液出口、溶液热交换器(14)热侧进出口、溶液阀(15)和发生器(10)溶液入口依次相连通;
低温回热器(2)热侧出口通过发生器流量调节阀(16)和蒸发器流量调节阀(17)分别与发生器(10)热侧入口和蒸发器(8)热侧入口相连通,发生器(10)热侧出口和蒸发器(8)热侧出口同时与预冷器(6)入口相连通;
所述褐煤预干燥系统包括带有褐煤进口、干燥褐煤出口和排气出口的间壁式干燥机(18)和凝汽器(19);吸收器(9)与间壁式干燥机(18)相连通构成循环回路;间壁式干燥机(13)干燥煤出口与锅炉(4)相连通;间壁式干燥机(18)排气出口与凝汽器(19)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吸收式热泵干燥褐煤的超临界CO2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流量调节阀(16)调节发生器(10)中超临界CO2流量,从而调节输入发生器(10)的热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吸收式热泵干燥褐煤的超临界CO2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流量调节阀(17)调节蒸发器(8)中超临界CO2流量,从而调节输入蒸发器(8)的热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吸收式热泵干燥褐煤的超临界CO2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由蒸发器(8)、吸收器(9)、发生器(10)、冷凝器(11)和工质泵(12)相连通构成的吸收式热泵系统采用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伟乔永强白文刚李红智顾正萌杨玉高炜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