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静音拖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8758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静音拖链,包括若干个链节主体以及联接器,两两链节主体之间依次头尾相连构成一拖链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链节主体均包括左链节、右链节以及支撑连接板,支撑连接板的两端安装在左链节和右链节之间形成有内容纳腔,所述的右链节包括有链节面板和缓冲杆,链节面板上分为形成高度差的上面板和下面板,所述的下面板外端面上连接有缓冲杆,缓冲杆具有弧状的端头,上面板的内侧设有与缓冲杆的端头适配的环槽缺口;本发明专利技术从结构上设计了降噪功能,适合于使用在往复运动的场合,能够对内置的电缆、油管、气管、水管等起到牵引和保护作用,拖链每节都能打开,便于安装和维修,运动时噪音低、耐磨、可高速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静音拖链
本专利技术涉及拖链
,特别是一种新型的静音拖链。
技术介绍
拖链,又名电线电缆保护拖链(Cablecarrier),是一种束缚电缆或电线或空压管及油压管以方便其转动及运动的装置。拖链的连续运转的特点,拖链用于电缆和油、气管线的铺设,目前的拖链主要是由不同尺寸内宽、内高、节距的链节组装而成,保护需要来回移动的场合的线缆、油管、气管等,为防止其纠缠、磨损、拉脱、钩挂和散乱将其装入拖链中,对其形成保护,并实现来回移动,方便了管线的铺设工作,尤其是在一些工作人员不便进入的地点,使用时,管线放在拖链内部,随着拖链的移动,管线会被传送到指定的工作位置。但是目前的拖链的缺点是工作时噪音比较大,在一些特定场合下,噪音会带来不良的后果,产生不必要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静音拖链,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噪音过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的静音拖链,包括若干个链节主体以及联接器,两两链节主体之间依次头尾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静音拖链,包括若干个链节主体以及联接器,两两链节主体之间依次头尾相连构成一拖链组,联接器分为内连头和外连头,内连头和外连头分别设置在拖链组头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链节主体均包括左链节、右链节以及支撑连接板,支撑连接板的两端安装在左链节和右链节之间形成有内容纳腔,所述的右链节包括有链节面板和缓冲杆,链节面板上分为形成高度差的上面板和下面板,上面板和下面板的高度差端面形成有第一上接触端面和第一下接触端面,第一上接触端面和第一下接触端面之间开设有轴孔,其中上面板形成有环形内凹口,所述的下面板外端面上连接有缓冲杆,缓冲杆具有弧状的端头,上面板具有对接面,该对接面形成有第二上接触端面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静音拖链,包括若干个链节主体以及联接器,两两链节主体之间依次头尾相连构成一拖链组,联接器分为内连头和外连头,内连头和外连头分别设置在拖链组头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链节主体均包括左链节、右链节以及支撑连接板,支撑连接板的两端安装在左链节和右链节之间形成有内容纳腔,所述的右链节包括有链节面板和缓冲杆,链节面板上分为形成高度差的上面板和下面板,上面板和下面板的高度差端面形成有第一上接触端面和第一下接触端面,第一上接触端面和第一下接触端面之间开设有轴孔,其中上面板形成有环形内凹口,所述的下面板外端面上连接有缓冲杆,缓冲杆具有弧状的端头,上面板具有对接面,该对接面形成有第二上接触端面和第二下接触端面,第二上接触端面和第二下接触端面形成有角度,两者不处于同一竖直轴线上,第二上接触端面和第二下接触端面之间具有与环形内凹口对接成圆形孔的内凹口,在该内凹口安装有轴杆,轴杆伸至轴孔中配合,初始状态,所述的第一上接触端面与第二上接触端面相接触,所述的第一下接触端面与第二下接触端面相接触形成有可运动的形成空间,上面板的内侧设有与缓冲杆的端头适配的环槽缺口;
安装时,右链节的缓冲杆置于上一个右链节的环槽缺口中,右链节的轴杆位于上一个右链节的轴孔中,以此类推连接组装成所述的拖链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的静音拖链,其特征在于:链节面板的下面板加工成内凹的弧形外侧端面,上述的缓冲杆设于弧形外侧端面上,其中下面板上至少有一个限位凸块,该限位凸块设于弧形外侧端面邻面,所述的上面板具有与限位凸块可相抵触的所述抵触内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凯尔余孝舟温陈德王正欧咏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永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