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透水道路保水排水施工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8630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城市透水道路保水排水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测量放线:S2在路基上铺设不透水基层,并在不透水基层中心朝向两侧分别设置有斜坡,在不透水基层的两侧开挖盲沟,并在不透水基层和盲沟之间安装透水混泥土板;S3在不透水基层上铺设由泥煤灰、硅藻土、木质纤维透水混凝土预制的保水海绵体模块,形成吸水面层,最后在吸水面层上铺设透水面层;S4在盲沟上开挖多个集水井,在盲沟上安装透水管将集水井相连接;S5在透水管从下到上依次铺设有砂砾层、碎石层和泥土层,并在泥土层上种植植被。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城市透水道路保水排水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实现道路排水保水的同时,提高其排水能力,避免道路积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透水道路保水排水施工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透水道路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城市透水道路保水排水施工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城市道路路面一般由沥青混合料或水泥混凝土等不透水材料组成,路面排水通过路拱横坡实现。然而,下雨天路面范围内的雨水不能及时横向排除到路面范围外,造成路面积水;导致路面抗滑性严重降低、车辆行驶易发生漂移,影响行车安全,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此外,铺筑不透水路面改变了城市原有的水文生态环境,增加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暴雨情况下容易引起城市内涝的发生。目前,在大力提倡“海绵城市”的当今社会,充分发挥市政道路在海绵城市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于是各种透水路面层出不穷。但是透水路面不能保存足够的水量以供长时间蒸发降温,对于城市的“热岛效应”没有缓解作用;而遭遇大暴雨时,透水路面的排水能力不足,路面仍然会形成积水,影响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城市透水道路保水排水施工方法及系统,其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实现道路排水保水的同时,提高其排水能力,避免道路积水,促进城市自然水文系统循环,达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为此,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城市透水道路保水排水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在施工现场标记位置,采用挖机及人工开挖路基;S2在路基上铺设不透水基层,并在不透水基层中心朝向两侧分别设置有斜坡,在不透水基层的两侧开挖盲沟,并在不透水基层和盲沟之间安装透水混泥土板;S3在不透水基层上铺设由泥煤灰、硅藻土、木质纤维透水混凝土预制的保水海绵体模块,形成吸水面层,最后在吸水面层上铺设透水面层;S4在盲沟上开挖多个集水井,在盲沟上安装透水管将集水井相连接;S5在透水管从下到上依次铺设有砂砾层、碎石层和泥土层,并在泥土层上种植植被。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城市透水道路保水排水系统,其包括:道路主体和盲沟,道路主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盲沟,道路主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透水面层、吸水面层和不透水基层,不透水基层铺贴在地面上,吸水面层由若干保水海绵体模块组成,保水海绵体模块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锯齿面,保水海绵体模块的一侧设置有卡接部,保水海绵体模块的另一侧设置有匹配卡接部的卡槽,不透水基层中心朝向两侧分别设置有斜坡,盲沟顶部低于不透水基层。进一步地,上述保水海绵体模块由透水混凝土泥、煤灰、硅藻土和木质纤维四者混合组成。进一步地,上述道路主体和盲沟之间设置有透水混泥土板,透水混泥土板沿道路主体的长度方向设置。进一步地,上述透水混泥土板内设置有若干横钢筋和若干竖钢筋,若干横钢筋和若干竖钢筋焊接组成透水混泥土板框架。进一步地,上述盲沟内设置有透水管。进一步地,上述透水管从下到上依次铺设有砂砾层、碎石层和泥土层。进一步地,上述卡接部包括第一卡接板,第一卡接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卡接板,第二卡接板垂直连接在第一卡接板上。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卡接板和两第二卡接板组成十字形结构。进一步地,上述盲沟上设置有多个集水井。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城市透水道路保水排水系统中,首先在地面上铺设不透水基层,不透水基层设置有横坡,在将预制的保水海绵体模块依次组装铺贴在不透水基层,最后铺设透水基层;通过在道路主体中设置预制保水海绵体模块来提高道路保水能力,其中水分随温度慢慢蒸发,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内部填充的泥煤灰具有多孔构造,同时它可作为吸收剂来吸收溶于雨水中的重金属;木质纤维由园林废弃物经粉碎、防腐、重新利用而获得,属于“变废为宝”;硅藻土吸水蒸发性能较好,经济耐久;保水海绵体模块吸水饱和后,雨水通过不透水基层上的横坡将雨水迅速汇入盲沟内,可以在城市道路遭遇暴雨时快速排水,通过锯齿面可以提高摩擦力,进而可以提高道路的稳固性;保水海绵体模块的一侧设置有卡接部,保水海绵体模块的另一侧设置有匹配卡接部的卡槽,可以便于安装,提高施工效率。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城市透水道路保水排水施工方法及系统,其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实现城市道路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换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能够大大缓解“热岛效应”。同时在排水性能上同样高效,实现道路基层迅速排水。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城市透水道路保水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城市透水道路保水排水系统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城市透水道路保水排水系统中保水海绵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其中,1-道路主体;11-透水面层;12-吸水面层;121-保水海绵体模块;1211-卡接部;12111-第一卡接板;12112-第二卡接板;1212-卡槽;13-不透水基层;2-盲沟;21-透水管;22-砂砾层;23-碎石层;24-泥土层;3-地面;4-透水混泥土板;41-横钢筋;42-竖钢筋;5-集水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4,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城市透水道路保水排水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在施工现场标记位置,采用挖机及人工开挖路基;S2:在路基上铺设不透水基层13,并在不透水基层13中心朝向两侧分别设置有斜坡,在不透水基层13的两侧开挖盲沟2,并在不透水基层13和盲沟2之间安装透水混泥土板4;S3:在不透水基层13上铺设由泥煤灰、硅藻土、木质纤维透水混凝土预制的保水海绵体模块,形成吸水面层,最后在吸水面层上铺设透水面层11;S4:在盲沟2上开挖多个集水井5,在盲沟2上安装透水管将集水井5相连接;S5:在透水管21从下到上依次铺设有砂砾层22、碎石层23和泥土层24,并在泥土层上种植植被。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城市透水道路保水排水系统,主要设置了道路主体1和盲沟2,道路主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盲沟2,道路主体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透水面层11、吸水面层12和不透水基层13,不透水基层13铺贴在地面3上,吸水面层12由若干保水海绵体模块121组成,保水海绵体模块121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锯齿面,保水海绵体模块121的一侧设置有卡接部1211,保水海绵体模块121的另一侧设置有匹配卡接部1211的卡槽1212,不透水基层13中心朝向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透水道路保水排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在施工现场标记位置,采用挖机及人工开挖路基;/nS2:在路基上铺设不透水基层(13),并在不透水基层(13)中心朝向两侧分别设置有斜坡,在不透水基层(13)的两侧开挖盲沟(2),并在不透水基层(13)和盲沟(2)之间安装透水混泥土板(4);/nS3:在不透水基层(13)上铺设由泥煤灰、硅藻土、木质纤维透水混凝土预制的保水海绵体模块,形成吸水面层,最后在吸水面层上铺设透水面层(11);/nS4:在盲沟(2)上开挖多个集水井(5),在盲沟(2)上安装透水管将集水井(5)相连接;/nS5:在透水管(21)从下到上依次铺设有砂砾层(22)、碎石层(23)和泥土层(24),并在泥土层上种植植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透水道路保水排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在施工现场标记位置,采用挖机及人工开挖路基;
S2:在路基上铺设不透水基层(13),并在不透水基层(13)中心朝向两侧分别设置有斜坡,在不透水基层(13)的两侧开挖盲沟(2),并在不透水基层(13)和盲沟(2)之间安装透水混泥土板(4);
S3:在不透水基层(13)上铺设由泥煤灰、硅藻土、木质纤维透水混凝土预制的保水海绵体模块,形成吸水面层,最后在吸水面层上铺设透水面层(11);
S4:在盲沟(2)上开挖多个集水井(5),在盲沟(2)上安装透水管将集水井(5)相连接;
S5:在透水管(21)从下到上依次铺设有砂砾层(22)、碎石层(23)和泥土层(24),并在泥土层上种植植被。


2.一种城市透水道路保水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道路主体(1)和盲沟(2),所述道路主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盲沟(2),所述道路主体(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透水面层(11)、吸水面层(12)和不透水基层(13),所述不透水基层(13)铺贴在地面(3)上,所述吸水面层(12)由若干保水海绵体模块(121)组成,所述保水海绵体模块(121)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锯齿面,所述保水海绵体模块(121)的一侧设置有卡接部(1211),所述保水海绵体模块(121)的另一侧设置有匹配所述卡接部(1211)的卡槽(1212),所述不透水基层(13)中心朝向两侧分别设置有斜坡,所述盲沟(2)顶部低于所述不透水基层(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城市透水道路保水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俊杰李茜玲李静戚立文朱明锋马心怡赵明之田锐郑亭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螳螂园林绿化景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