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长链支化型聚丙烯抗冲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烯烃多相共聚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链支化型高熔体强度聚丙烯抗冲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长链支化型高熔体强度聚丙烯抗冲共聚物。
技术介绍
高抗冲聚丙烯(hiPP)或抗冲聚丙烯共聚物(IPC)因其有效弥补了聚丙烯低温韧性低的缺点而在全部聚丙烯树脂产品中占比接近50%,已成为汽车用塑料,家居用品塑料,电子电器塑料的主要原材料,并且在建筑保温,电缆,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抗冲聚丙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机械共混技术和聚丙烯釜内合金技术。聚丙烯釜内合金技术通常是在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存在下由丙烯聚合形成多孔聚丙烯颗粒,之后再往聚合体系中通入乙烯与α-烯烃共聚单体在上述多孔聚丙烯颗粒内进行共聚反应,生成的弹性共聚物填充在多孔聚丙烯颗粒的空隙内而形成。与传统的机械共混技术相比,其不仅省去了后改性的复杂工艺及降低生产成本,而且釜内合金技术具有交联度可控、产品更加多样化的特点,通过调节交联单体的种类和加入量,能够实现可控制备系列聚丙烯釜内合金,同时,其对聚合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长链支化型聚丙烯抗冲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抗冲共聚物包含均聚聚丙烯以及丙烯与α-烯烃共聚物组成,且所述聚丙烯抗冲共聚物中含有长链支化结构,所述长链支化结构具有以-Si-O-Si-为桥联结烯烃聚合物分子的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链支化型聚丙烯抗冲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抗冲共聚物包含均聚聚丙烯以及丙烯与α-烯烃共聚物组成,且所述聚丙烯抗冲共聚物中含有长链支化结构,所述长链支化结构具有以-Si-O-Si-为桥联结烯烃聚合物分子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聚物,其中,所述丙烯与α-烯烃共聚物与所述均聚聚丙烯的重量比为1-100:100;
优选地,所述丙烯与α-烯烃共聚物中α-烯烃与丙烯的重量比为10-150:100;
优选地,所述聚丙烯抗冲共聚物由均聚聚丙烯以及丙烯与α-烯烃共聚物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聚物,其中,所述均聚聚丙烯在230℃、2.16kg的载荷下测得的熔融指数为0.1-100g/10min;
优选地,所述长链支化型聚丙烯抗冲共聚物在230℃、2.16kg的载荷下测得的熔融指数为0.1-30g/10min;
优选地,所述长链支化型聚丙烯抗冲共聚物的熔体强度为1-200cN。
4.一种长链支化型聚丙烯抗冲共聚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丙烯均聚合反应,然后往聚合反应体系中通入α-烯烃,进行丙烯与α-烯烃的共聚合反应,其特征在于,均聚合反应和共聚合反应在通式为R1SiX2R2的有机硅烷的存在下进行,且相对于100重量份的均聚合反应单体和共聚合反应单体的总用量,所述有机硅烷的总用量为0.001-20重量份,通式中,R1为C2-C20的α-烯烃,X为卤素,R2为C1-C20的直链、支链或异构化的烷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硅烷不包含在所述催化剂成分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R1为C2-C20的α-烯烃,X为卤素,R2为C1-C20的直链、支链或异构化的烷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硅烷为9-癸烯基甲基二氯硅烷、9-癸烯基乙基二氯硅烷、8-壬烯基甲基二氯硅烷、8-壬烯基乙基基二氯硅烷、7-辛烯基甲基二氯硅烷、7-辛烯基乙基二氯硅烷、6-庚烯基甲基二氯硅烷、6-庚烯基乙基二氯硅烷、5-己烯基甲基二氯硅烷、5-己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金勇,张志箭,秦亚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