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靶向线粒体的近红外二区噻喃盐荧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688467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靶向线粒体的近红外二区噻喃盐荧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经过对噻喃盐杂环结构改造,引入不同的修饰基团,其发射波长可红移至近红外二区(1000‑1200nm)。该类化合物光稳定性好,易后修饰,可以通过化学键合连接不同的生物标记物(多肽、抗体、PEG、叶酸等),改善其水溶性、靶向性,降低其生物毒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可用于线粒体成像、药物药效评估、乳腺癌、骨肉瘤、脑胶质瘤等实体瘤肿瘤成像、血管成像,同时还可以用于手术导航、疾病的早期诊断、术中实时监控、光热治疗、光动力治疗等生物应用。具有很好的工业生产价值以及生物医学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靶向线粒体的近红外二区噻喃盐荧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荧光染料制备
,并涉及生物医学领域中的肿瘤成像、光热及化疗联合治疗,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近红外二区荧光发射的噻喃盐荧光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异质性和复杂的血液恶性肿瘤,每年影响全球约100万人,目前分子靶向化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等多种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然而,20岁以上的AML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然很低(~25%),与传统的实体瘤相比,急性髓系白血病由于肿瘤细胞在免疫系统中不断循环,易造成药物耐药及逃逸,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AML的治疗仍是临床研究中最艰巨的挑战之一,开发新型的诊疗手段显得尤为重要。线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亚细胞细胞器,调节许多细胞行为,如细胞信号、分化、生长、凋亡、代谢和死亡,在能量的产生和细胞的存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线粒体靶向的小分子药物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从亚细胞水平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然而,小分子亚细胞器官靶向药物仍然是人们梦寐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修饰的近红外二区噻喃盐荧光分子,其特征在于,其具有通式(1)所示的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修饰的近红外二区噻喃盐荧光分子,其特征在于,其具有通式(1)所示的结构:



n=0,1;
R1选自:



R2选自:



R3选自:



R4选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二区噻喃盐荧光分子,其特征在于,具体为: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噻喃盐荧光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路线如下:



n=0,1;
R1选自:



R2选自:



R3选自:



R4选自:



(1)、将化合物2溶于20mL乙醇中,冰浴下加入20%KOH溶液并在室温下反应10分钟,然后将化合物1加入到混合物中,并将反应在室温下搅拌12小时,反应完毕后,用2MHCl溶液将反应溶液调节至pH=3,过滤收集形成的黄色中间体化合物3;优选地,化合物1及化合物2的摩尔比为1:1.5,整个反应体系溶液的浓度为0.5-1mol/L,反应温度为0-25℃;
(2)、将化合物4和四氢吡咯溶于50mL苯中,并加热至100℃反应4小时,形成烯胺中间体,冷却至室温后,减压除去苯,接着往反应体系中加入50mL1,4-二氧六环溶解,并加入化合物3,加热回流反应6小时,反应完全后,冷却至室温,将上述反应体系倒入100mL水中,并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有机层用100mL饱和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并浓缩得到粗产物,粗产物进一步经过柱层析纯化,得到中间体化合物5;优选地,化合物4、四氢吡咯和中间体3三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5:1,反应体系溶液浓度为0.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玉玲李芊芊洪学传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