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机电设备的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8314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电设备的转运装置,包括底座、固定箱、移动板、驱动机构和夹持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滚轮、驱动杆和散热组件,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滑动杆、夹持组件和减震组件,该用于机电设备的转运装置通过驱动机构和夹持机构的配合实现对主体的散热、减震和夹持,这里通过滚轮的转动,实现对风扇的联动,从而实现对固定箱内部的吹风,实现对固定箱内部的换气,从而降低固定箱内部的温度,通过夹持机构实现对主体的弹性夹持,这里通过第一弹簧的回复力,使得夹持块始终与主体抵靠,同时通过第二弹簧的回复力实现对主体的减震,防止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颠簸而导致主体内部元器件的松动,提高了使用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机电设备的转运装置
本专利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机电设备的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机电设备一般指机械、电器及电气自动化设备,在建筑中多指除土工、木工、钢筋、泥水之外的机械、管道设备的统称。现有的用于机电设备的转运装置一般都不具备散热和减震的功能,夏天时,由于运输的时间较长,机电设备长时间放置在固定箱内,经过太阳光的照射会使的内部的温度升高,从而导致机电设备过热,导致内部元气件的烧坏,同时在运输时,会产生一定的颠簸,如果不具备减震功能,可能导致机电设备内部元气件的松动,从而降低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机电设备的转运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机电设备的转运装置,包括底座、固定箱、移动板、驱动机构和夹持机构,所述底座水平设置,所述移动板水平设置在固定箱内,所述移动板与固定箱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箱水平设置在底座上,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底座内,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固定箱内;所述驱动机构有两个,两个驱动机构分别设置在底座内部的两端,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滚轮、驱动杆和散热组件,所述驱动杆水平设置在底座内,所述滚轮有两个,两个滚轮分别设置在底座的两端,两个滚轮分别设置在驱动杆的两端上;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一伞齿轮、第二伞齿轮、从动杆、轴承座和风扇,所述第一伞齿轮套设在驱动杆上,所述第一伞齿轮与驱动杆键连接,所述轴承座设置在底座内部的顶端,所述风扇设置在固定箱内,所述第二伞齿轮设置轴承座的下方,所述从动杆设置在风扇和第二伞齿轮之间,所述从动杆的一端通过固定箱与风扇连接,所述从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伞齿轮连接,所述从动杆与风扇传动连接,所述从动杆与第二伞齿轮键连接,所述第一伞齿轮与第二伞齿轮啮合,所述风扇位于移动板的下方;所述夹持机构有两个,两个夹持机构分别设置在移动板的两端,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滑动杆、夹持组件和减震组件,所述滑动杆竖向设置在固定箱内,所述滑动杆穿过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滑动杆滑动连接,所述夹持组件设置在移动板的上方,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套环、第二套环、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夹持块、第一弹簧和推动杆,所述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均套设在滑动杆上,所述第一套环与滑动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套环与滑动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环位于移动板与第二套环之间,所述夹持块设置在滑动杆远离固定箱内壁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杆设置在夹持块和第一套环之间,所述第二支杆设置在夹持块和第二套环之间,所述第一支杆的一端与第一套环的外圈连接,所述第一支杆的另一端与夹持块铰接,所述第二支杆的一端与第二套环的外圈铰接,所述第二支杆的另一端与夹持块铰接,所述固定箱的一端设有竖向通孔,所述推动杆位于竖向通孔内,所述推动杆与竖向通孔滑动连接,所述推动杆的一端设置在固定箱外,所述推动杆的另一端通过竖向通孔与第二套环远离第二支杆的一侧的外圈连接,所述第一套环远离第二套环的一端与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第一套环与第二套环之间,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滑动杆上,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套环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套环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所述减震组件设置在移动板的下方,所述减震组件包括限位板和第二弹簧,所述限位板设置在固定箱内部的一侧,所述限位板套设在滑动杆上,所述限位板与滑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限位板和移动板之间,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滑动杆上,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移动板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板连接;所述固定箱的顶端设有开口。为了便于装卸,所述开口处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固定箱铰接,所述盖板与固定箱的铰接处设有扭簧。为了更好的散热,所述移动板为网状。为了防滑,所述夹持块上设有防滑纹。为了实现对第二套环的限位,所述滑动块远离移动板的一端设有限位块。为了提高散热效果,所述固定箱的制作材料为铝合金。为了减少摩擦,所述第一伞齿轮与第二伞齿轮上均涂有润滑油。为了更好的夹持,所述第一支杆与第一套环的铰接处设有扭簧,所述第二支杆与第二套环的铰接处设有扭簧。为了实现对盖板的固定,所述盖板上设有连接件,所述盖板通过连接件与固定箱固定连接。为了防止主体与盖板发生刚性接触,所述盖板靠近底座的一端上设有橡胶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机电设备的转运装置通过驱动机构和夹持机构的配合实现对主体的散热、减震和夹持,这里通过滚轮的转动,实现对风扇的联动,从而实现对固定箱内部的吹风,实现对固定箱内部的换气,从而降低固定箱内部的温度,通过夹持机构实现对主体的弹性夹持,这里通过第一弹簧的回复力,使得夹持块始终与主体抵靠,同时通过第二弹簧的回复力实现对主体的减震,防止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颠簸而导致主体内部元器件的松动,提高了使用的实用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机电设备的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机电设备的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A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机电设备的转运装置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固定箱,3.移动板,4.滚轮,5.驱动杆,6.第一伞齿轮,7.第二伞齿轮,8.从动杆,9.轴承座,10.风扇,11.滑动杆,12.第一套环,13.第二套环,14.第一支杆,15.第二支杆,16.夹持块,17.第一弹簧,18.推动杆,19.限位板,20.第二弹簧,21.盖板,22.限位块,23.橡胶球。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机电设备的转运装置,包括底座1、固定箱2、移动板3、驱动机构和夹持机构,所述底座1水平设置,所述移动板3水平设置在固定箱2内,所述移动板3与固定箱2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箱2水平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底座1内,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固定箱2内;所述驱动机构有两个,两个驱动机构分别设置在底座1内部的两端,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滚轮4、驱动杆5和散热组件,所述驱动杆5水平设置在底座1内,所述滚轮4有两个,两个滚轮4分别设置在底座1的两端,两个滚轮4分别设置在驱动杆5的两端上;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一伞齿轮6、第二伞齿轮7、从动杆8、轴承座9和风扇10,所述第一伞齿轮6套设在驱动杆5上,所述第一伞齿轮6与驱动杆5键连接,所述轴承座9设置在底座1内部的顶端,所述风扇10设置在固定箱2内,所述第二伞齿轮7设置轴承座9的下方,所述从动杆8设置在风扇10和第二伞齿轮7之间,所述从动杆8的一端通过固定箱2与风扇10连接,所述从动杆8的另一端与第二伞齿轮7连接,所述从动杆8与风扇10传动连接,所述从动杆8与第二伞齿轮7键连接,所述第一伞齿轮6与第二伞齿轮7啮合,所述风扇10位于移动板3的下方;所述夹持机构有两个,两个夹持机构分别设置在移动板3的两端,所述夹持机构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机电设备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固定箱(2)、移动板(3)、驱动机构和夹持机构,所述底座(1)水平设置,所述移动板(3)水平设置在固定箱(2)内,所述移动板(3)与固定箱(2)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箱(2)水平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底座(1)内,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固定箱(2)内;/n所述驱动机构有两个,两个驱动机构分别设置在底座(1)内部的两端,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滚轮(4)、驱动杆(5)和散热组件,所述驱动杆(5)水平设置在底座(1)内,所述滚轮(4)有两个,两个滚轮(4)分别设置在底座(1)的两端,两个滚轮(4)分别设置在驱动杆(5)的两端上;/n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一伞齿轮(6)、第二伞齿轮(7)、从动杆(8)、轴承座(9)和风扇(10),所述第一伞齿轮(6)套设在驱动杆(5)上,所述第一伞齿轮(6)与驱动杆(5)键连接,所述轴承座(9)设置在底座(1)内部的顶端,所述风扇(10)设置在固定箱(2)内,所述第二伞齿轮(7)设置轴承座(9)的下方,所述从动杆(8)设置在风扇(10)和第二伞齿轮(7)之间,所述从动杆(8)的一端通过固定箱(2)与风扇(10)连接,所述从动杆(8)的另一端与第二伞齿轮(7)连接,所述从动杆(8)与风扇(10)传动连接,所述从动杆(8)与第二伞齿轮(7)键连接,所述第一伞齿轮(6)与第二伞齿轮(7)啮合,所述风扇(10)位于移动板(3)的下方;/n所述夹持机构有两个,两个夹持机构分别设置在移动板(3)的两端,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滑动杆(11)、夹持组件和减震组件,所述滑动杆(11)竖向设置在固定箱(2)内,所述滑动杆(11)穿过移动板(3),所述移动板(3)与滑动杆(11)滑动连接,所述夹持组件设置在移动板(3)的上方,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套环(12)、第一套环(13)、第一支杆(14)、第二支杆(15)、夹持块(16)、第一弹簧(17)和推动杆(18),所述第一套环(12)和第一套环(13)均套设在滑动杆(11)上,所述第一套环(12)与滑动杆(1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环(13)与滑动杆(1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环(12)位于移动板(3)与第一套环(13)之间,所述夹持块(16)设置在滑动杆(11)远离固定箱(2)内壁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杆(14)设置在夹持块(16)和第一套环(12)之间,所述第二支杆(15)设置在夹持块(16)和第一套环(13)之间,所述第一支杆(14)的一端与第一套环(12)的外圈连接,所述第一支杆(14)的另一端与夹持块(16)铰接,所述第二支杆(15)的一端与第一套环(13)的外圈铰接,所述第二支杆(15)的另一端与夹持块(16)铰接,所述固定箱(2)的一端设有竖向通孔,所述推动杆(18)位于竖向通孔内,所述推动杆(18)与竖向通孔滑动连接,所述推动杆(18)的一端设置在固定箱(2)外,所述推动杆(18)的另一端通过竖向通孔与第一套环(13)远离第二支杆(15)的一侧的外圈连接,所述第一套环(12)远离第一套环(13)的一端与移动板(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7)设置在第一套环(12)与第一套环(13)之间,所述第一弹簧(17)套设在滑动杆(11)上,所述第一弹簧(17)的一端与第一套环(12)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7)的另一端与第一套环(13)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7)处于拉伸状态;/n所述减震组件设置在移动板(3)的下方,所述减震组件包括限位板(19)和第二弹簧(20),所述限位板(19)设置在固定箱(2)内部的一侧,所述限位板(19)套设在滑动杆(11)上,所述限位板(19)与滑动杆(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20)设置在限位板(19)和移动板(3)之间,所述第二弹簧(20)套设在滑动杆(11)上,所述第二弹簧(20)的一端与移动板(3)连接,所述第二弹簧(20)的另一端与限位板(19)连接;/n所述固定箱(2)的顶端设有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机电设备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固定箱(2)、移动板(3)、驱动机构和夹持机构,所述底座(1)水平设置,所述移动板(3)水平设置在固定箱(2)内,所述移动板(3)与固定箱(2)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箱(2)水平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底座(1)内,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固定箱(2)内;
所述驱动机构有两个,两个驱动机构分别设置在底座(1)内部的两端,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滚轮(4)、驱动杆(5)和散热组件,所述驱动杆(5)水平设置在底座(1)内,所述滚轮(4)有两个,两个滚轮(4)分别设置在底座(1)的两端,两个滚轮(4)分别设置在驱动杆(5)的两端上;
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一伞齿轮(6)、第二伞齿轮(7)、从动杆(8)、轴承座(9)和风扇(10),所述第一伞齿轮(6)套设在驱动杆(5)上,所述第一伞齿轮(6)与驱动杆(5)键连接,所述轴承座(9)设置在底座(1)内部的顶端,所述风扇(10)设置在固定箱(2)内,所述第二伞齿轮(7)设置轴承座(9)的下方,所述从动杆(8)设置在风扇(10)和第二伞齿轮(7)之间,所述从动杆(8)的一端通过固定箱(2)与风扇(10)连接,所述从动杆(8)的另一端与第二伞齿轮(7)连接,所述从动杆(8)与风扇(10)传动连接,所述从动杆(8)与第二伞齿轮(7)键连接,所述第一伞齿轮(6)与第二伞齿轮(7)啮合,所述风扇(10)位于移动板(3)的下方;
所述夹持机构有两个,两个夹持机构分别设置在移动板(3)的两端,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滑动杆(11)、夹持组件和减震组件,所述滑动杆(11)竖向设置在固定箱(2)内,所述滑动杆(11)穿过移动板(3),所述移动板(3)与滑动杆(11)滑动连接,所述夹持组件设置在移动板(3)的上方,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套环(12)、第一套环(13)、第一支杆(14)、第二支杆(15)、夹持块(16)、第一弹簧(17)和推动杆(18),所述第一套环(12)和第一套环(13)均套设在滑动杆(11)上,所述第一套环(12)与滑动杆(1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环(13)与滑动杆(1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环(12)位于移动板(3)与第一套环(13)之间,所述夹持块(16)设置在滑动杆(11)远离固定箱(2)内壁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杆(14)设置在夹持块(16)和第一套环(12)之间,所述第二支杆(15)设置在夹持块(16)和第一套环(13)之间,所述第一支杆(14)的一端与第一套环(12)的外圈连接,所述第一支杆(14)的另一端与夹持块(16)铰接,所述第二支杆(15)的一端与第一套环(13)的外圈铰接,所述第二支杆(15)的另一端与夹持块(16)铰接,所述固定箱(2)的一端设有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源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