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8310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厢及具有其的车辆,其中,车厢包括:厢体,包括厢顶和顶盖,厢顶上设置有开口,顶盖可开闭地盖设在开口上;固定架,设置在厢体内并位于开口的下方;传动机构,可移动地设置在固定架上,传动机构包括驱动件、竖直升降结构和平移结构,驱动件设置在固定架上并驱动竖直升降结构移动,平移结构设置在顶盖和竖直升降结构之间,并位于厢顶的下方,竖直升降结构带动平移结构升降,以使顶盖处于封闭开口的关闭位置以及打开开口的第一开启位置,平移结构驱动顶盖平移以使顶盖由第一开启位置平移至第二开启位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装载口开度小,使装载货物受限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厢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运输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厢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各种害怕风吹、日晒以及雨淋的货物主要采用棚车运输,如70级棚车P70;部分采用敞车加装篷布的形式进行防护,如70级敞车C70。棚车采用固定车顶,开侧门通过叉车或人力装运货物。此种棚车容易受到货物重量及尺寸的限制。敞车装载通过侧门或吊装作业进行,最后加装篷布作以防护,此种敞车密封效果不好。还有部分专用车辆采用具有开闭机构的顶盖,一般顶盖的开度较小。对于尺寸较大、载重较大以及需要防护良好的货物,上述车辆均受到限制。相关技术中提供了一种货车用的开闭顶盖,该货车用的开闭顶盖中,整个传动结构固定于车体外侧,顶盖摆动开启,存在以下问题:(1)顶盖摆动开启,传动结构的摆动范围受限,使得装载口开度较小,装载货物较小。(2)车辆的车厢的侧板为直立板时,不适用于装载大宗货物。(3)顶盖控制系统及传动机构布置在车体的外侧,顶盖凸出车体,车辆阻力大,控制元件及传动机构受到风吹、日晒以及雨淋后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厢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装载口开度小,使装载货物受限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厢,包括:厢体,包括厢顶和顶盖,厢顶上设置有开口,顶盖可开闭地盖设在开口上;固定架,设置在厢体内并位于开口的下方;传动机构,可移动地设置在固定架上,传动机构包括驱动件、竖直升降结构和平移结构,驱动件设置在固定架上并驱动竖直升降结构移动,平移结构设置在顶盖和竖直升降结构之间,并位于厢顶的下方,竖直升降结构带动平移结构升降,以使顶盖处于封闭开口的关闭位置以及打开开口的第一开启位置,平移结构的移动方向垂直于竖直升降结构的移动方向,平移结构驱动顶盖平移以使顶盖由第一开启位置平移至第二开启位置。进一步地,竖直升降结构包括导向架,固定架包括穿设在导向架上的立柱,导向架与立柱导向配合。进一步地,导向架包括第一架体和设置在第一架体上的第一座体,驱动件与第一架体连接,第一座体上设置有与立柱配合的第一导向孔。进一步地,平移结构包括缸体和可移动设置在缸体上的活塞件,缸体的端部与顶盖可枢转地连接,活塞件与竖直升降结构固定连接。进一步地,顶盖包括盖体和设置在盖体上的导向槽,竖直升降结构还包括位于导向槽内的第一滚轮组件,第一滚轮组件与导向槽导向配合。进一步地,竖直升降结构还包括位于导向槽内的第二滚轮组件,第一滚轮组件的第一滚轮的轴线垂直于第二滚轮组件的第二滚轮的轴线,第一滚轮能够与导向槽的相对设置的槽侧面接触配合,第二滚轮能够与导向槽的槽底面接触配合。进一步地,第一滚轮组件包括第一支座和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支座上的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组件包括第二支座和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支座上的第二滚轮,第一支座通过第一调整板与竖直升降结构连接,第二支座通过第二调整板与竖直升降结构连接。进一步地,厢体还包括位于厢顶下方的侧梁,固定架连接在侧梁上,侧梁上设置有第二座体,竖直升降结构上设置有导向柱,第二座体上设置有与导向柱导向配合的第二导向孔。进一步地,竖直升降结构包括导向架和与导向架连接的支撑梁,平移结构连接在支撑梁上,导向柱设置在支撑梁上;固定架包括第二架体和连接在第二架体上的立柱,第二架体连接在侧梁上;顶盖处于关闭位置时,顶盖的外表面平齐于厢顶的外表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和设置在车体上的车厢,车厢为上述的车厢。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车厢包括:厢体、固定架和传动机构。厢体包括厢顶和顶盖。厢顶上设置有开口,顶盖可开闭地盖设在开口上。固定架设置在厢体内并位于开口的下方。传动机构可移动地设置在固定架上。传动机构包括驱动件、竖直升降结构和平移结构。驱动件设置在固定架上并驱动竖直升降结构移动,平移结构设置在顶盖和竖直升降结构之间,并位于厢顶的下方。竖直升降结构带动平移结构升降,以使顶盖处于封闭开口的关闭位置以及打开开口的第一开启位置。平移结构的移动方向垂直于竖直升降结构的移动方向,平移结构驱动顶盖平移以使顶盖由第一开启位置平移至第二开启位置。当顶盖需要打开时,竖直升降结构带动平移结构向上移动以使顶盖处于第一开启位置,顶盖与厢顶分离,平移结构移动以使顶盖由第一开启位置平移至第二开启位置,顶盖打开。当顶盖需要关闭时,平移结构移动以使顶盖由第二开启位置平移至第一开启位置,顶盖位于开口的正上方,驱动件移动带动竖直升降结构向下移动,以使竖直升降结构带动顶盖由第一开启位置移动至关闭位置。这样,顶盖由关闭位置移动至第二开启位置的过程中均通过移动的方式实现,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的顶盖进行摆动,传动结构的摆动范围受限而言,在本申请中,通过竖直升降结构和平移结构从两个方向带动顶盖移动,无需顶盖进行摆动,传动结构不易受到限制,移动范围更大,进而传动机构控制顶盖开启开口的开度更大,能够装载较大的货物。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装载口开度小,使装载货物受限的问题。同时整个传动结构位于车厢内部的固定架上,占用空间小,不易损坏。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厢的实施例的顶盖处于关闭位置时的局部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车厢的顶盖处于关闭位置时的俯视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的车厢的顶盖处于关闭位置时的侧视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的车厢的顶盖处于关闭位置时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1的车厢的顶盖处于第一开启位置时的局部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1的车厢的顶盖处于第二开启位置时的俯视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1的车厢的固定架的主视示意图;图8示出了图1的车厢的固定架连接在侧梁上的俯视示意图;图9示出了图1的车厢的传动机构的主视示意图;图10示出了图9的车厢的传动机构的侧视示意图;图11示出了图9车厢的传动机构的俯视示意图;图12示出了图11的车厢的传动机构的B处放大示意图;以及图13示出了图1的车厢的导向架的俯视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厢体;11、厢顶;12、顶盖;121、盖体;122、导向槽;13、开口;14、侧梁;141、第二座体;142、第二导向孔;20、固定架;21、立柱;22、第二架体;40、驱动件;50、竖直升降结构;51、导向架;511、第一架体;512、第一座体;513、第一导向孔;52、第一滚轮组件;521、第一滚轮;522、第一支座;523、第一调整板;53、第二滚轮组件;531、第二滚轮;532、第二支座;533、第二调整板;54、导向柱;55、支撑梁;60、平移结构;61、缸体;62、活塞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n厢体(10),包括厢顶(11)和顶盖(12),所述厢顶(11)上设置有开口(13),所述顶盖(12)可开闭地盖设在所述开口(13)上;/n固定架(20),设置在所述厢体(10)内并位于所述开口(13)的下方;/n传动机构,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架(20)上,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驱动件(40)、竖直升降结构(50)和平移结构(60),所述驱动件(40)设置在所述固定架(20)上并驱动所述竖直升降结构(50)移动,所述平移结构(60)设置在所述顶盖(12)和所述竖直升降结构(50)之间,并位于所述厢顶(11)的下方,/n所述竖直升降结构(50)带动所述平移结构(60)升降,以使所述顶盖(12)处于封闭所述开口(13)的关闭位置以及打开所述开口(13)的第一开启位置,所述平移结构(60)的移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竖直升降结构(50)的移动方向,所述平移结构(60)驱动所述顶盖(12)平移以使所述顶盖(12)由所述第一开启位置平移至第二开启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
厢体(10),包括厢顶(11)和顶盖(12),所述厢顶(11)上设置有开口(13),所述顶盖(12)可开闭地盖设在所述开口(13)上;
固定架(20),设置在所述厢体(10)内并位于所述开口(13)的下方;
传动机构,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架(20)上,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驱动件(40)、竖直升降结构(50)和平移结构(60),所述驱动件(40)设置在所述固定架(20)上并驱动所述竖直升降结构(50)移动,所述平移结构(60)设置在所述顶盖(12)和所述竖直升降结构(50)之间,并位于所述厢顶(11)的下方,
所述竖直升降结构(50)带动所述平移结构(60)升降,以使所述顶盖(12)处于封闭所述开口(13)的关闭位置以及打开所述开口(13)的第一开启位置,所述平移结构(60)的移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竖直升降结构(50)的移动方向,所述平移结构(60)驱动所述顶盖(12)平移以使所述顶盖(12)由所述第一开启位置平移至第二开启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升降结构(50)包括导向架(51),所述固定架(20)包括穿设在所述导向架(51)上的立柱(21),所述导向架(51)与所述立柱(21)导向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架(51)包括第一架体(51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511)上的第一座体(512),所述驱动件(40)与所述第一架体(511)连接,所述第一座体(512)上设置有与所述立柱(21)配合的第一导向孔(5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结构(60)包括缸体(61)和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缸体(61)上的活塞件(62),所述缸体(61)的端部与所述顶盖(12)可枢转地连接,所述活塞件(62)与所述竖直升降结构(50)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2)包括盖体(121)和设置在所述盖体(121)上的导向槽(122),所述竖直升降结构(50)还包括位于所述导向槽(122)内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鹏李志刚于雷杨富苟亚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