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毒耳机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7791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消毒耳机盒,包括:盒体,所示盒体包括主体和盖体,所述主体包括用于装载耳机的收容空间,所述盖体可活动地封闭所述主体的收容空间;一个或多个紫外发光二极管阵列,设置于主体内壁,用于朝向所述收容空间发出紫外线对所述耳机进行消毒;接触开关,用于感测到耳机装入所述收容空间时产生消毒启动信号;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紫外发光二极管阵列和所述接触开关,所述驱动电路根据所述消毒启动信号产生驱动电压以驱动所述紫外发光二极管阵列发出紫外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耳机盒内设置紫外发光二极管阵列,从而对装入其中的耳机进行病菌灭杀,减少耳机对个人健康带来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毒耳机盒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紫外消毒
,尤其涉及一种消毒耳机盒。
技术介绍
耳机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生活娱乐不可获取的电子产品,人们在使用耳机带来的方便与美好影音体验的同时,往往忽略了生物安全问题,长期配带这些耳机,细菌会不断的滋生在耳机的听筒上,对个人健康不利,而且耳机借给别人或家人配带,也会把细菌传给其他人,具有很大的生物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消毒耳机盒,以实现解决当前人们长期佩戴耳机,耳机听筒容易滋生病菌的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毒耳机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包括主体和盖体,所述主体包括用于装载耳机的收容空间,所述盖体可活动地封闭所述主体的收容空间;一个或多个紫外发光二极管阵列,设置于主体内壁,用于朝向所述收容空间发出紫外线对所述耳机进行消毒;接触开关,用于感测到耳机装入所述收容空间时产生消毒启动信号;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紫外发光二极管阵列和所述接触开关,所述驱动电路根据所述消毒启动信号产生驱动电压以驱动所述紫外发光二极管阵列发出紫外线。可选的,所述接触开关还用于感测到耳机盒打开时,关闭消毒启动信号。可选的,所述接触开关还用于产生消毒启动信号经过预设时长后自动关闭。可选的,所述消毒耳机盒还包括:紫外线吸收层,设置于主体内壁,用于吸收所述紫外发光二极管阵列发出的紫外线。可选的,每个所述紫外发光二极管阵列包括多个紫外发光二极管芯片。可选的,所述紫外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尺寸小于100微米。可选的,所述紫外发光二极管阵列发出峰值波长为200-280nm的紫外线。可选的,所述紫外线吸收层包括紫外线吸收剂和无纺布。可选的,所述紫外线吸收剂包括水杨酸酯类、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取代丙烯腈类、三嗪类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的,所述紫外发光二极管阵列位于所述消毒耳机盒的主体的底部。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耳机盒内设置紫外发光二极管阵列,从而对装入其中的耳机进行病菌灭杀,减少耳机对个人健康带来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消毒耳机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步骤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步骤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等,但这些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与另一个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速度差值称为第二速度差值,且类似地,可将第二速度差值称为第一速度差值。第一速度差值和第二速度差值两者都是速度差值,但其不是同一速度差值。术语“第一”、“第二”等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毒耳机盒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消毒耳机盒,包括盒体1、一个或多个紫外发光二极管阵列2、接触开关3、驱动电路(图中未示出)。其中,所述盒体1包括主体11和盖体12,所述主体11包括用于装载耳机的收容空间,所述盖体12可活动地封闭所述主体11的收容空间。一个或多个紫外发光二极管(UVLED,UltravioletLED)阵列2,设置于主体11内壁,用于朝向所述收容空间发出紫外线对所述耳机(有线耳机或无线耳机)进行消毒,紫外线可破坏残留在耳机的细菌、病毒的DNA或RNA的分子结构,从而彻底杀死病菌并抑制其再次繁殖,深紫外线对目前已知的所有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都有极强的灭杀作用,且作为一种物理病菌灭杀方式,较为安全可靠,作为一可选实施例,紫外发光二极管阵列2可以为MicroUVC-LED阵列。每个紫外发光二极管阵列2包括多个紫外发光二极管芯片21,紫外发光二极管芯片21的尺寸小于100微米,其功率可调范围较宽,便于集成在小型化装置内,且不受装置位置尺寸和形状的限制,可实现分区域控制,从而满足不同条件下的杀灭需求)组成。紫外发光二极管阵列2发出峰值波长为200-280nm的紫外线照射耳机盒内所装载的耳机,从而起到杀毒灭菌的作用。紫外发光二极管阵列2可以位于所述消毒耳机盒的主体的底部或侧壁,本实施例的消毒耳机盒的紫外发光二极管阵列2位于主体的底部。替代实施例中,所述紫外发光二极管阵列2也可以位于主体11的侧部或位于盖体12的内表面。接触开关3,用于感测到耳机装入所述收容空间时产生消毒启动信号,消毒启动信号发送给驱动电路,驱动电路根据所述消毒启动信号产生驱动电压以驱动所述紫外发光二极管阵列2发出紫外线,产生消毒启动信号后,经过预设时长后自动关闭,避免无谓的长时间照射。接触开关3还用于感测到耳机盒打开时,关闭消毒启动信号,从而保证人体及其它生物不受耳机盒内深紫外线伤害。本实施例中接触开关,可以是按压式物理开关,当耳机盒关闭时盖体12扣紧主体11同时触发接触开关的第一状态(导通状态);当耳机盒开启时盖体12离开主体11同时触发接触开关的第二状态(截止状态)。驱动电路(图中未示出),连接所述紫外发光二极管阵列2和所述接触开关3,所述驱动电路根据所述消毒启动信号产生驱动电压以驱动所述紫外发光二极管阵列2发出紫外线。本技术实施例的消毒耳机盒,通过在耳机盒内设置紫外发光二极管阵列,接触开关可感应耳机装入及耳机盒的开闭操作,每次将耳机装入并闭合耳机盒时,接触开关控制驱动电路打开紫外发光二极管阵列进行若干时长的病菌灭杀操作,打开耳机盒时立即关闭紫外发光二极管阵列,从而保证人体及其它生物不受耳机盒内深紫外线伤害。进一步的,所述消毒耳机盒还包括:紫外线吸收层4,设置于主体11内壁,用于吸收所述紫外发光二极管阵列2发出的紫外线。紫外线吸收层4包括紫外线吸收剂和无纺布,所述紫外线吸收剂包括水杨酸酯类、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取代丙烯腈类、三嗪类中的一种或多种。紫外线吸收层4安装于耳机盒的内壁,防止紫外发光二极管阵列工作过程中,耳机盒内过量的紫外线射出对人体或其它生物造成潜在伤害。本技术实施例的基于紫外发光二极管阵列的病菌灭杀型耳机盒,在耳机盒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毒耳机盒,其特征在于,包括:/n盒体,所示盒体包括主体和盖体,所述主体包括用于装载耳机的收容空间,所述盖体可活动地封闭所述主体的收容空间;/n一个或多个紫外发光二极管阵列,设置于主体内壁,用于朝向所述收容空间发出紫外线对所述耳机进行消毒;/n接触开关,用于感测到耳机装入所述收容空间时产生消毒启动信号;/n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紫外发光二极管阵列和所述接触开关,所述驱动电路根据所述消毒启动信号产生驱动电压以驱动所述紫外发光二极管阵列发出紫外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毒耳机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所示盒体包括主体和盖体,所述主体包括用于装载耳机的收容空间,所述盖体可活动地封闭所述主体的收容空间;
一个或多个紫外发光二极管阵列,设置于主体内壁,用于朝向所述收容空间发出紫外线对所述耳机进行消毒;
接触开关,用于感测到耳机装入所述收容空间时产生消毒启动信号;
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紫外发光二极管阵列和所述接触开关,所述驱动电路根据所述消毒启动信号产生驱动电压以驱动所述紫外发光二极管阵列发出紫外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毒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开关还用于感测到耳机盒打开时,关闭消毒启动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毒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开关还用于产生消毒启动信号经过预设时长后自动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毒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耳机盒还包括:
紫外线吸收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召军高丹鹏莫炜静高凡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思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