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换电电池包上壳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7612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换电电池包上壳体结构,包括可拆卸安装在电池包壳体的顶部开口处,以封堵开口的上壳体,于上壳体的顶部构造有收容槽;该上壳体结构还包括提手组件,提手组件包括分别枢转设于收容槽两端部的连接件,以及滑动连接于两连接件自由端间的提手件,提手件可因两连接件的相向枢转而收纳于所述收容槽内;并因两连接件的相背枢转而远离收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便携式换电电池包上壳体结构,通过连接件的枢转带动提手件的滑动,进而使提手件具有远离收容槽的提手状态,和收容在收容槽内的收容状态,减少提手组件在不使用时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空间占用量,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换电电池包上壳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换电电池包上壳体结构。
技术介绍
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车身上安装,往往受车辆高度方向空间尺寸限制。对便携式换电技术来说,电池包的尺寸的轻巧化和小型化是结构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现有技术中电池包包括贯通设置的壳体,封堵在壳体底端开口的下壳体和封堵在壳体顶部开口的上壳体。通常的提手结构是直接固定装设在上壳体上,这样具有便于对电池包取放的优点,但同时提手结构的高度又受限于车辆高度方向的限制,为保证提手结构的正常使用,则需要减少壳体的整体高度,如此便不利于电池电量的提高,故而在使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便携式换电电池包上壳体结构,以便于对电池包壳体进行取放,并减少提手组件的空间占用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携式换电电池包上壳体结构,包括;上壳体,可拆卸安装在电池包壳体的顶部开口处,以构成对所述开口的封堵于所述上壳体的顶部构造有收容槽;提手组件,包括分别枢转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换电电池包上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上壳体(3),可拆卸安装在电池包壳体的顶部开口处,以构成对所述开口的封堵,于所述上壳体(3)的顶部构造有收容槽(301);/n提手组件,包括分别枢转设于所述收容槽(301)两端部的连接件(2),以及滑动连接于两所述连接件(2)自由端间的提手件(1),所述提手件(1)因两所述连接件(2)的相向枢转而收纳于所述收容槽(301)内;并因两所述连接件(2)的相背枢转而远离所述收容槽(3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换电电池包上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壳体(3),可拆卸安装在电池包壳体的顶部开口处,以构成对所述开口的封堵,于所述上壳体(3)的顶部构造有收容槽(301);
提手组件,包括分别枢转设于所述收容槽(301)两端部的连接件(2),以及滑动连接于两所述连接件(2)自由端间的提手件(1),所述提手件(1)因两所述连接件(2)的相向枢转而收纳于所述收容槽(301)内;并因两所述连接件(2)的相背枢转而远离所述收容槽(3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换电电池包上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件(2)具有分置于所述提手件(1)两侧的两个连接块(201),于所述提手件(1)的两端部的两侧分别构造有外凸设置的滑动部,于各所述连接块(201)上设有供所述滑动部导向滑动的滑槽(2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换电电池包上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包括滑杆(101)和设于各所述滑杆(101)端部、并抵接于所述滑槽(202)槽底上的限位块(1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换电电池包上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所述收容槽(301)的两端,于所述上壳体(3)上设有安装槽,各所连接件(2)底端的枢转轴(203)枢转设于所述安装槽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道辉辛明李锵
申请(专利权)人:帝亚一维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西藏;5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