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电连接装置、电池模组及电池包总成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7612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电连接装置、电池模组及电池包总成。电池模组电连接装置包括:热防护本体,其上成型有至少一个防护薄板,防护薄板的厚度小于第一设定阈值且大于第二设定阈值;第一设定阈值为适于电芯热失控后热气流穿过的最大厚度值;电芯热失控后热气流穿过防护薄板后得到降压后热气流,第二设定阈值为适于降压后热气流穿过的最大厚度值;至少一对电连接板,每一对电连接板相对地设置于防护薄板的两侧,且每一电连接板与热防护本体固定连接,每一电连接板均用于与电池模组的电芯电极连接。热防护本体集成到电连接板上,并设置防护薄板,引导电芯热失控后喷出的热气流从防护薄板处喷出,并防止经其他防护薄板返回至其他电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电连接装置、电池模组及电池包总成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电连接装置、电池模组及电池包总成。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在节能环保上具有巨大优势,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而随着对续航里程需求的不断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近年来高能量的三元锂电池的推广和应用,由动力电池热失控后引起的安全问题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所以,如何设计电池模组,以提高电池包的热安全性,保证乘员的人身安全,是每一个动力电池设计工程师关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电连接装置、电池模组及电池包总成,通过在电连接板上集成固定连接热防护本体,并在热防护本体上设置防护薄板,电连接板用于与匹配组装的电池模组内部的电芯电极连接,热防护本体用于与匹配组装的电池模组内部的电芯抵接,且防护薄板对应电芯的防爆阀位置,使电芯热失控且防爆阀开启后喷出的热气流能够穿过防护薄板,但穿过防护薄板后的热气流压力降低,不足以通过其他防护薄板返回至其他电芯处,进一步提高安全性。本技术提供的电池模组电连接装置包括:热防护本体,其上成型有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热防护本体,其上成型有至少一个防护薄板,所述防护薄板的厚度小于第一设定阈值且大于第二设定阈值;所述第一设定阈值为适于电芯热失控后热气流穿过的最大厚度值;所述电芯热失控后热气流穿过所述防护薄板后得到降压后热气流,所述第二设定阈值为适于降压后热气流穿过的最大厚度值;/n至少一对电连接板,每一对所述电连接板相对地设置于所述防护薄板的两侧,且每一所述电连接板与所述热防护本体固定连接,每一所述电连接板均用于与电池模组的电芯电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防护本体,其上成型有至少一个防护薄板,所述防护薄板的厚度小于第一设定阈值且大于第二设定阈值;所述第一设定阈值为适于电芯热失控后热气流穿过的最大厚度值;所述电芯热失控后热气流穿过所述防护薄板后得到降压后热气流,所述第二设定阈值为适于降压后热气流穿过的最大厚度值;
至少一对电连接板,每一对所述电连接板相对地设置于所述防护薄板的两侧,且每一所述电连接板与所述热防护本体固定连接,每一所述电连接板均用于与电池模组的电芯电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板与所述热防护本体胶粘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模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薄板的截面形状和面积与所述电芯的防爆阀的截面形状和面积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防护本体的第一表面上开设多个第一防护凹槽;每一所述第一防护凹槽的槽底作为所述防护薄板;或者,
所述热防护本体的第一表面上对应所述防爆阀位置开设有多个第二防护凹槽;
所述热防护本体的第二表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三防护凹槽,每一所述第三防护凹槽分别背向于一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银花王勇王琳琦崔青辰王凯李博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