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菌毒素免疫亲和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734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菌毒素免疫亲和柱,其包括柱管、上帽、下帽、混匀件、上筛板、下筛板和填料,其中,柱管包括相互连通的圆柱体形的本体部和圆锥体形的端头部,柱管内置的混匀件具有混匀作用,提高净化效果,而且混匀件上部设计为凹陷槽,凹陷槽底部有漏斗孔,当液体吸入柱管,适量的液体会滞留于凹陷槽内,缓慢的通过漏斗孔,沿柱管的内壁流入填料,填料的液体压力增加,有效避免了真菌毒素亲和柱更换试液过程中进出液口气泡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菌毒素免疫亲和柱
本技术属于食品安全检测试剂盒的
,具体涉及一种真菌毒素免疫亲和柱,主要用于谷物、食品、中草药、饲料中真菌毒素快速、高通量的净化与富集。
技术介绍
真菌毒素是由曲霉菌属、镰刀菌属等各种真菌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次级代谢产物,其中一些真菌毒素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有严重影响。由于真菌在自然界的广泛存在,农作物、食品和饲料中真菌毒素的污染不能完全避免。因此,许多国家对危害较大的真菌毒素制定严格限量标准,目的是能够实现在食品和饲料的生产、贸易和消费各个环节有效控制真菌毒素的危害,从而使检测技术成为进行真菌毒素污染监管的重要手段。各国和地区在食品和饲料安全中重点观察和监管的真菌毒素主要有下列几种: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伏马毒素以及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中的呕吐毒素、T-2毒素/HT-2毒素。现有采用的真菌毒素常规分析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MS)、ELISA法,其中广泛应用的是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免疫亲和柱净化荧光法。目前,食品、饲料等样本的真菌毒素净化、富集,多数采用免疫亲和净化法,免疫亲和净化样本的效果是影响样本真菌毒素检测的主要因素。传统操作过程耗时、繁琐,涉及长时间的上样、洗涤、吹干、洗脱等步骤,需要多次加液,不同的溶液需单向流穿免疫亲和柱。免疫亲和净化法要求溶液流出速度为1-2滴/秒,上样总体积一般为30-50mL。通过重力柱法溶液流穿亲和柱耗时,而采用泵流操作架,气体正压于免疫亲和柱,一次可处理10-15个样本,操作繁琐且平行性差。在食品安全检测高速发展的如今,真菌毒素检测市场需求显著增加,现有的真菌毒素免疫亲和难以负荷高通量检测的要求,提供一种高效的真菌毒素净化、富集方法尤为重要。真菌毒素免疫亲和柱采用液体可逆法处理真菌毒素的净化、富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溶液可逆法适应高通量检测的要求,速度快、批量处理样本。批量的样品溶液、洗涤液等可预置于48孔或96孔试验板内,采用移液器或自动化取液系统结合免疫亲和柱,对同一样品溶液进行反复吸打,样本溶液中的真菌毒素分子与亲和柱内的真菌毒素抗体特异性的结合,通过洗涤去除基质。相比于试验溶液单向流穿亲和柱的净化法,采用液体可逆法免疫亲和层析作用会减弱,进而需要反复吸打溶液,同时对溶液的均一性要求高,才能确保真菌毒素分子高效的与凝胶上的真菌毒素抗体结合。其次,亲和净化过程中,上样和洗涤时,应有溶液保护凝胶,避免试验过程中,凝胶上的抗体失活。当免疫亲和柱离开液面,更换试剂时,由于免疫亲和柱内压力差的存在,进出液口会有少量气体,再吸打液体时,气泡会随液体进入凝胶层,引起液体与凝胶接触面急剧减小、洗涤效果差,真菌毒素的净化、富集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提供一种真菌毒素免疫亲和柱,可快速、高通量的净化和富集样品溶液中的真菌毒素。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真菌毒素免疫亲和柱,其包括柱管1、上帽2、下帽3、混匀件7、上筛板11、下筛板12和填料10,其中,柱管1包括相互连通的圆柱体形的本体部101和圆锥体形的端头部102,本体部101远离端头部102的一端开口,该开口处设置有气口部4,用于与移液器或自动化取液系统连接;气口部4外壁有周向凸缘,气口部4的外部可拆卸连接有上帽2,上帽2的上端设置有把手,便于拆卸;端头部102远离本体部101的一端开口,并可拆卸连接有下帽3,该开口用于进出液体。柱管1的本体部101靠近端头部102的一端,沿本体部101的内壁周向设置有凸起,包括上凸起5和下凸起6,上凸起5位于下凸起6的上方,上凸起5和下凸起6用于限制混匀件7在柱管1中位置。混匀件7包括混匀件上叶片15、混匀件下叶片9和连接杆14;混匀件上叶片15和混匀件下叶片9相互平行设置,二者通过连接杆14连接,混匀件上叶片15位于上凸起5和下凸起6之间,由上凸起5和下凸起6限位,混匀件上叶片15为圆盘形,混匀件上叶片15的直径小于本体部101内径0.3-0.5mm,以便于混匀件7在上凸起5和下凸起6之间的运动,以混匀;混匀件上叶片15中央设置有凹陷槽8,凹陷槽8的底部具有多个漏斗孔13。上筛板11和下筛板12设置于柱管1的端头部102内部下方,上筛板11位于下筛板12的上方,上筛板11和下筛板12之间填充有填料10,填料10为真菌毒素抗体凝胶偶联物。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气口部4外径为9-15mm,内径为7.6-8.5mm。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柱管1的长度为65-95mm。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漏斗孔13的直径为0.2-0.5mm。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填料10的体积为30-300μL,上筛板11直径为5-8.4mm,下筛板12直径为2-8mm。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真菌毒素抗体包括黄曲霉毒素抗体、呕吐毒素抗体、玉米赤霉烯酮抗体、赭曲霉毒素抗体、T-2/HT-2毒素抗体,伏马毒素抗体、桔青霉抗体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凝胶为溴化氢的琼脂糖凝胶、蛋白A交联的琼脂糖凝胶、蛋白G交联的琼脂糖凝的一种或多种。本技术的效果和益处是:本技术所述的真菌毒素免疫亲和柱采用液体可逆法处理样本中真菌毒素的净化、富集,前处理时间为7-8min,真菌毒素样品提取液仅需2mL,试验所用试剂为现有方法的五分之一。本技术提供的真菌毒素免疫亲和柱柱管上端与移液器或自动化液体设备规格匹配,可用于单个样本或批量样本的真菌毒素前处理过程。所述的本技术在免疫亲和柱柱管内置混匀件,混匀件具有混匀作用,提高净化效果,而且混匀件上部设计为凹陷槽,凹陷槽底部有漏斗孔,当液体吸入柱管,适量的液体会滞留于凹陷槽内,缓慢的通过漏斗孔,沿柱管壁流入填料,填料的液体压力增加,有效避免了真菌毒素亲和柱更换试液过程中进出液口气泡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真菌毒素免疫亲和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真菌毒素免疫亲和柱的混匀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真菌毒素免疫亲和柱的混匀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黄曲霉毒素AFT标准品HPLC色谱图。图5为呕吐毒素DON标准品HPLC色谱图。图6为玉米赤霉烯酮ZEN标品HPLC色谱图。图7为赭曲霉毒素OTA标品HPLC色谱图。图中:1柱管;2上帽;3下帽;4气口部;5上凸起;6下凸起;7混匀件;8凹陷槽;9混匀件下叶片;10填料;11上筛板;12下筛板;13漏斗孔,14连接杆;15混匀件上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了解,所附附图并非按比例地绘制,而仅是为了说明本技术的基本原理的各种特征的适当简化的画法。本文所公开的本技术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菌毒素免疫亲和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菌毒素免疫亲和柱包括柱管(1)、上帽(2)、下帽(3)、混匀件(7)、上筛板(11)、下筛板(12)和填料(10);其中,/n所述的柱管(1)包括相互连通的圆柱体形的本体部(101)和圆锥体形的端头部(102),本体部(101)远离端头部(102)的一端开口,该开口处设置有气口部(4),用于与移液器或自动化取液系统连接;所述的气口部(4)外壁有周向凸缘,气口部(4)的外部可拆卸连接有上帽(2),上帽(2)的上端设置有把手,便于拆卸;所述的端头部(102)远离本体部(101)的一端开口,并可拆卸连接有下帽(3),该开口用于进出液体;/n所述的柱管(1)的本体部(101)靠近端头部(102)的一端,沿本体部(101)的内壁周向设置有凸起,包括上凸起(5)和下凸起(6),上凸起(5)位于下凸起(6)的上方,上凸起(5)和下凸起(6)用于限制混匀件(7)在柱管(1)中位置;/n所述的混匀件(7)包括混匀件上叶片(15)、混匀件下叶片(9)和连接杆(14);混匀件上叶片(15)和混匀件下叶片(9)相互平行设置,二者通过连接杆(14)连接,混匀件上叶片(15)位于上凸起(5)和下凸起(6)之间,由上凸起(5)和下凸起(6)限位,混匀件上叶片(15)为圆盘形,混匀件上叶片(15)的直径小于本体部(101)内径0.3-0.5mm,以便于混匀件(7)在上凸起(5)和下凸起(6)之间的运动,以混匀;混匀件上叶片(15)中央设置有凹陷槽(8),凹陷槽(8)的底部具有多个漏斗孔(13);/n所述的上筛板(11)和下筛板(12)设置于柱管(1)的端头部(102)内部下方,上筛板(11)位于下筛板(12)的上方,上筛板(11)和下筛板(12)之间填充有填料(10),填料(10)为真菌毒素抗体凝胶偶联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菌毒素免疫亲和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菌毒素免疫亲和柱包括柱管(1)、上帽(2)、下帽(3)、混匀件(7)、上筛板(11)、下筛板(12)和填料(10);其中,
所述的柱管(1)包括相互连通的圆柱体形的本体部(101)和圆锥体形的端头部(102),本体部(101)远离端头部(102)的一端开口,该开口处设置有气口部(4),用于与移液器或自动化取液系统连接;所述的气口部(4)外壁有周向凸缘,气口部(4)的外部可拆卸连接有上帽(2),上帽(2)的上端设置有把手,便于拆卸;所述的端头部(102)远离本体部(101)的一端开口,并可拆卸连接有下帽(3),该开口用于进出液体;
所述的柱管(1)的本体部(101)靠近端头部(102)的一端,沿本体部(101)的内壁周向设置有凸起,包括上凸起(5)和下凸起(6),上凸起(5)位于下凸起(6)的上方,上凸起(5)和下凸起(6)用于限制混匀件(7)在柱管(1)中位置;
所述的混匀件(7)包括混匀件上叶片(15)、混匀件下叶片(9)和连接杆(14);混匀件上叶片(15)和混匀件下叶片(9)相互平行设置,二者通过连接杆(14)连接,混匀件上叶片(15)位于上凸起(5)和下凸起(6)之间,由上凸起(5)和下凸起(6)限位,混匀件上叶片(15)为圆盘形,混匀件上叶片(15)的直径小于本体部(101)内径0.3-0.5mm,以便于混匀件(7)在上凸起(5)和下凸起(6)之间的运动,以混匀;混匀件上叶片(15)中央设置有凹陷槽(8),凹陷槽(8)的底部具有多个漏斗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睿睿齐红莉赵莹莹陈文博陈冰君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精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