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跨距全介质自承式光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7130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短跨距全介质自承式光缆,涉及一种通信光缆。其主要技术特征是缆芯外无内护套,而是直接纵包一层无纺布,无纺布外用扎带固定,无纺布厚度为0.1-0.15mm;光缆束管内的光纤长于束管,余长为1.3-1.5‰,束管绞合节距/绞合角为70-80mm/10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去掉了原缆芯外的内护套,而用轻质的无纺布代替,既降低了约10%-15%光缆制造成本;又减少了约10%载荷;也减少了风力舞动对光缆的磨损及安装弧垂,降低了光缆和杆塔、树木、建筑物撞击或者摩擦可能引起的故障率。(*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信光缆,尤其是涉及适用于短跨距(一般跨距≤100m)输电线路通信所使用的ADSS光缆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用于输电线路通信所使用的ADSS光缆架设在高压输电线杆塔上,因此光缆本身应具有重量轻、抗振动、不受电磁干扰、抗拉强度大、易于敷设等特点。对用于输电线路通信所使用的ADSS光缆,要求有较高的抗拉强度、重量轻、线径小等多项性能。现有的短跨距ADSS光缆存在内护层(如图2),光缆直径偏大、重量偏重,光缆运行中风载、冰载较大,同时对光缆抗拉强度的要求较高,也造成了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光缆外径较小、重量较轻,既降低生产成本又减小了载荷的短跨距全介质自承式光缆。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短跨距全介质自承式光缆,包括光纤、填充绳、松套管、纤膏、缆膏、松套管、芳纶纱、护套,其主要技术特征是缆芯外无内护套,而是直接纵包一层无纺布,无纺布外用扎带固定,无纺布厚度为0.1-0.15mm;光缆束管内的光纤长于束管,余长为1.3-1.5‰,束管绞合节距/绞合角为70-80mm/10л。本技术去掉了原缆芯外的内护套,而用轻质的无纺布代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短跨距全介质自承式光缆,包括光纤、填充绳、松套管、纤膏、缆膏、松套管、芳纶纱、护套,其特征在于缆芯外无内护套,而是直接纵包一层无纺布,无纺布外用扎带固定,无纺布厚度为0.1-0.15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万春陆春校陆群薄崇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富春江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