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通式注气注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7022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通式注气注液装置,包括与待注气注液装置的进口可拆卸连接的固定组件,以及一端螺接于固定组件内、并可在外力作用于固定组件内旋进以将进口内的单向阀顶开而进行注气注液的移动组件;移动组件包括与固定组件螺接、两端分别形成有顶置头及管接口的移动壳体,以及设于固定组件内、于移动壳体旋进时与顶置头抵接的阀芯,还包括一端连接于阀芯上、另一端穿设于螺接于固定组件内的压螺体上的芯杆,以及套设于阀芯和压螺体之间的芯杆上的压簧,于管接口至进口间开设有进气进液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直通式注气注液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通式注气注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流体补偿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直通式注气注液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例如向高压气液混合装置等的装置内补偿流体的流体补偿设备,传统流体补偿设备一般由开闭机构、液(气)输入通路及液(气)输出通路三部分构成,其中,开闭机构的结构大都较为复杂,占用空间较大,导致液(气)输入通路与输出通路常为垂直布置,造成装置的总体结构较为复杂、重量沉、体积大、空间利用率不高,无法在一些对注液(气)空间要求很高的场合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直通式注气注液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方便。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通式注气注液装置,包括与待注气注液装置的进口可拆卸连接的固定组件,以及一端螺接于所述固定组件内、并可在外力作用于所述固定组件内旋进以将所述进口内的单向阀顶开而进行注气注液的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与所述固定组件螺接、两端分别形成有顶置头及管接口的移动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固定组件内、于所述移动壳体旋进时与所述顶置头抵接的阀芯,还包括一端连接于所述阀芯上、另一端穿设于螺接于所述固定组件内的压螺体上的芯杆,以及套设于所述阀芯和所述压螺体之间的所述芯杆上的压簧,于所述管接口至所述进口间开设有进气进液通道。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直通式注液装置还包括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进口和所述压螺体间的密封垫,以及设于所述移动壳体和所述固定组件内的密封圈。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进气进液通道包括开设于所述管接口和所述顶置头间的第一通道,以及开设于所述阀芯上的第二通道;还包括开设于所述压螺体周向上的第三通道。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通道为第一通孔。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阀芯包括与所述第一通道同轴设置的筒状体,以及与所述筒状体一体成型的、仿形于所述固定组件内腔设置的轴体。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二通道包括间隔开设于所述筒状体外周面的、分别与所述筒状体轴向贯通的多个第二通孔,以及沿所述轴体轴向间隔开设于所述轴体外表面的多个小通道。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三通道包括沿所述压螺体的芯杆穿过孔周向设置的多个第三通孔。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二通孔为三个,所述小通道为六个。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三通孔为六个。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顶置头为球形设置。本技术的一种直通式注气注液装置,通过固定组件及移动组件的设置,可在移动组件的移动壳体在外力作用下旋进时,顶置头推动阀芯带动阀杆向单向阀移动,而打通进气进液通道,再经由管接口输入流体,实现流体的补偿,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且大大减小了体积,而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直通式注气注液装置的初始状态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直通式注气注液装置的工作状态图;图3为本技术阀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阀芯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阀芯与芯杆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压螺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待注气注液装置,11-进口,12-单向阀,21-固定组件,22-移动壳体,221-顶置头,222-管接口,223-第一通孔,23-阀芯,231-筒状体,232-轴体,233-第二通孔,234-小通道,24-芯杆,25-压簧,26-压螺体,261-第三通孔,262-芯杆穿过孔,27-密封垫,28-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由图1至图6中所示,一种直通式注气注液装置,其整体结构包括固定组件21及移动组件,具体的,固定组件21与待注气注液装置1的进口11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待注气注液装置1为高压气液混合装置,固定组件21一端开设有内螺纹,待注气注液装置1的进口11开设有外螺纹,进口11与待注气注液装置1经由螺纹旋拧连接。本实施例中,移动组件一端螺接于固定组件21内、并可在外力作用下于固定组件21内旋进以将进口11内的单向阀12顶开而进行注气注液,具体的,由图1结合图2中所示,移动组件整体结构包括移动壳体22,阀芯23、芯杆24以及压簧25,本实施例中,移动壳体22两端分别形成有顶置头221及管接口222,管接口222用于连接进气进液管,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对阀芯23的顶置,顶置头221为球形设置,于顶置头221和管接口222间的移动壳体22上形成有外螺纹,于固定组件21的远离与进口11连接一端的另一端开设有内螺纹,移动壳体22与固定组件21螺接连接,固定组件21的与移动壳体22连接一端开设有向固定组件21另一端缩进的安装孔,相邻于安装孔于固定组件21内开设有三级阶梯孔,三级阶梯孔的尺寸由管接口222方向向进口11方向依次递增。由图1结合图2所示,阀芯23设于固定组件21内,并于移动壳体22旋进时与顶置头221抵接,在顶置头221的推动下向进口11方向移动,具体的,阀芯23一端经由第一级阶梯孔安装入安装孔,芯杆24一端连接于阀芯23上、另一端穿设于螺接于固定组件21内的压螺体26上,具体的,压螺体26置于第三级阶梯孔内,压簧25套设于阀芯23和压螺体26之间的芯杆24上,本实施例中,压簧25置于第二级阶梯孔内,本实施例中,于管接口222至进口11间开设有进气进液通道。由图1结合图2中所示,直通式注液装置还包括密封组件,具体的,密封组件包括设于进口11和压螺体26间的密封垫27,以及设于移动壳体22和固定组件21内的密封圈28,具体的,于顶置头221及移动壳体22的外螺纹段间的移动壳体22上开设有密封圈安装槽,密封圈28安装于密封圈安装槽内。本实施例中,进气进液通道包括开设于管接口222和顶置头221间的第一通道,以及开设于阀芯23上的第二通道,还包括开设于压螺体26周向上的第三通道,具体的,第一通道为第一通孔223,由图1至图4中所示,阀芯23包括与第一通道同轴设置的筒状体231,以及与筒状体231一体成型的、仿形于固定组件21内腔设置的轴体232,本实施例中,筒状体231经由第一级阶梯孔伸入安装孔内,轴体232置于第二级阶梯孔内,由图3结合图4所示,第二通道包括间隔开设于筒状体231外周面的、分别与筒状体231轴向贯通的多个第二通孔233,以及沿轴体232轴向间隔开设于轴体232外表面的多个小通道234,本实施例中,第二通孔233为三个,所述小通道234为六个。由图1结合图6所示,第三通道包括沿压螺体26的芯杆穿过孔262周向设置的多个第三通孔261,本实施例中,第三通孔261为六个。本实施例的操作过程为,当需要注气注液时,外力旋拧移动壳体22,使外壳体向固定组件21方向移动,顶置头221抵接阀芯23并推动阀芯23带动芯杆24向进口11方向移动,直至顶置头221抵制安装孔的端部,安装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通式注气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待注气注液装置的进口可拆卸连接的固定组件,以及一端螺接于所述固定组件内、并可在外力作用于所述固定组件内旋进以将所述进口内的单向阀顶开而进行注气注液的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与所述固定组件螺接、两端分别形成有顶置头及管接口的移动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固定组件内、于所述移动壳体旋进时与所述顶置头抵接的阀芯,还包括一端连接于所述阀芯上、另一端穿设于螺接于所述固定组件内的压螺体上的芯杆,以及套设于所述阀芯和所述压螺体之间的所述芯杆上的压簧,于所述管接口至所述进口间开设有进气进液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通式注气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待注气注液装置的进口可拆卸连接的固定组件,以及一端螺接于所述固定组件内、并可在外力作用于所述固定组件内旋进以将所述进口内的单向阀顶开而进行注气注液的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与所述固定组件螺接、两端分别形成有顶置头及管接口的移动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固定组件内、于所述移动壳体旋进时与所述顶置头抵接的阀芯,还包括一端连接于所述阀芯上、另一端穿设于螺接于所述固定组件内的压螺体上的芯杆,以及套设于所述阀芯和所述压螺体之间的所述芯杆上的压簧,于所述管接口至所述进口间开设有进气进液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通式注气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通式注气注液装置还包括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进口和所述压螺体间的密封垫,以及设于所述移动壳体和所述固定组件内的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直通式注气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进液通道包括开设于所述管接口和所述顶置头间的第一通道,以及开设于所述阀芯上的第二通道;还包括开设于所述压螺体周向上的第三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久河韩守红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雄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