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及管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2826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及管道系统,该管道连接结构包括主流管和分流管,所述分流管连通所述主流管,所述主流管内设有环形凸缘,所述主流管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外径大于所述环形凸缘的内径,所述活塞的外径小于所述主流管的内径,所述主流管上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流管,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活塞,所述分流管内设有顶针,所述顶针连接所述分流管,所述分流管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分流管,所述顶针用于抵住所述活塞使分流管导通所述分流管;该管道系统包含了该管道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便捷地进行管道拆卸的管道连接结构及管道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及管道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结构,特别是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及管道系统。
技术介绍
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运输的介质可以是为气体、液化气体、蒸汽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因而在更换管道时一般需要关闭流体流动的总闸,一方面避免某些流体的过量泄漏,另外一方面可节省资源。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仍然有可能由于人为的失误而导致总闸忘记关闭的问题,从而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所提出的至少一个问题,提供一种安全性能较高的管道连接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包括主流管和分流管,所述分流管连通所述主流管,所述主流管内设有环形凸缘,所述主流管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外径大于所述环形凸缘的内径,所述活塞的外径小于所述主流管的内径,所述主流管上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流管,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活塞,所述第一弹簧用于产生弹力并使活塞覆盖环形凸缘的内径,所述分流管内设有顶针,所述顶针连接所述分流管,所述分流管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主流管,所述顶针用于抵住所述活塞而压缩第一弹簧使得分流管导通所述主流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流管内设有限位环,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限位环,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活塞。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环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主流管内设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内螺纹。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形凸缘上设有铰链,所述环形凸缘通过所述铰链连接所述活塞,所述活塞用于覆盖所述环形凸缘的内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流管内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连接所述顶针,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分流管,所述固定环上设有若干个通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环上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设置于所述固定环和所述主流管之间,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环,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顶针,所述顶针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环的内壁。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流管上设有第一螺纹,所述分流管上设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管道系统,包括上述任意技术方案组合的管道连接结构,还包括总管道,所述主流管设有若干条,每一条所述主流管分别连通所述总管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者在对主流管和分流管进行分拆时使主流管和分流管做相互远离的运动,使得顶针沿远离活塞的方向运动,顶针在远离活塞的过程中,第一弹簧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带动活塞往环形凸缘的方向运动直到覆盖环形凸缘的内径,从而活塞密封住环形凸缘的内径,进而实现对主流管的密封;从而,使用者把主流管和分流管进行分离后可实现自动密封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图1的A-A剖面轴测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主流管,2-分流管,3-第一弹簧,4-顶针,5-活塞,6-限位环,7-铰链,8-环形凸缘,9-通孔,10-第二弹簧,11-固定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至图3,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包括主流管1和分流管2,所述分流管2连通所述主流管1,所述主流管1内设有环形凸缘8,所述主流管1内设有活塞5,所述活塞5的外径大于所述环形凸缘8的内径,所述活塞5的外径小于所述主流管1的内径,所述主流管1上设有第一弹簧3,所述第一弹簧3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流管1,所述第一弹簧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活塞5,所述第一弹簧3用于产生弹力并使活塞5覆盖环形凸缘8的内径,所述分流管2内设有顶针4,所述顶针4连接所述分流管2,所述分流管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主流管1,所述顶针4用于抵住所述活塞5而压缩第一弹簧3使得分流管2导通所述主流管1。由上述可得,使用者在对主流管1和分流管2进行分拆时使主流管1和分流管2做相互远离的运动,使得顶针4沿远离活塞5的方向运动,顶针4在远离活塞5的过程中,第一弹簧3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带动活塞5往环形凸缘8的方向运动直到覆盖环形凸缘8的内径,从而活塞5密封住环形凸缘8的内径,进而实现对主流管1的密封;从而,使用者把主流管1和分流管2进行分离后可实现自动密封的效果。当使用者需要连通主流管1和分流管2时,使用者可把顶针4抵住活塞5并克服第一弹簧3的弹力作用使活塞5远离环形凸缘8运动,从而实现主流管1连通分流管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流管1内设有限位环6,所述第一弹簧3的一端连接所述限位环6,所述第一弹簧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活塞5。该结构简单、设置方便,通过限位环6的对第一弹簧3的限位,能够实现限位环6通过第一弹簧3连接活塞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环6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主流管1内设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内螺纹。该结构简单、设置方便,通过该结构的设置,可实现限位环6和主流管1两者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凸缘8上设有铰链7,所述环形凸缘8通过所述铰链7连接所述活塞5,所述活塞5用于覆盖所述环形凸缘8的内径。该结构简单、设置方便,铰链7连接活塞5,从而使得活塞5可绕铰链7的转动轴线方向转动。此外,在一种实施例中,该第一弹簧3可以是扭簧或者弹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流管2内设有固定环11,所述固定环11连接所述顶针4,所述固定环11固定连接所述分流管2,所述固定环11上设有若干个通孔9。该固定环11上设置的若干个通孔9用于导通固定环11的两端的流体,通过该固定环11连接顶针4,设置方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环11上设有第二弹簧10,所述第二弹簧10设置于所述固定环11和所述主流管1之间,所述第二弹簧10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环11,所述第二弹簧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顶针4,所述顶针4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环11的内壁。在进行主流管1和分流管2的装配过程中,使用时,可使顶针4插入到主流管1中,并使顶针4往活塞5的方向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包括主流管(1)和分流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2)连通所述主流管(1),所述主流管(1)内设有环形凸缘(8),所述主流管(1)内设有活塞(5),所述活塞(5)的外径大于所述环形凸缘(8)的内径,所述活塞(5)的外径小于所述主流管(1)的内径,所述主流管(1)上设有第一弹簧(3),所述第一弹簧(3)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流管(1),所述第一弹簧(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活塞(5),所述第一弹簧(3)用于产生弹力并使活塞(5)覆盖环形凸缘(8)的内径,所述分流管(2)内设有顶针(4),所述顶针(4)连接所述分流管(2),所述分流管(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主流管(1),所述顶针(4)用于抵住所述活塞(5)而压缩第一弹簧(3)使得分流管(2)导通所述主流管(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包括主流管(1)和分流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2)连通所述主流管(1),所述主流管(1)内设有环形凸缘(8),所述主流管(1)内设有活塞(5),所述活塞(5)的外径大于所述环形凸缘(8)的内径,所述活塞(5)的外径小于所述主流管(1)的内径,所述主流管(1)上设有第一弹簧(3),所述第一弹簧(3)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流管(1),所述第一弹簧(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活塞(5),所述第一弹簧(3)用于产生弹力并使活塞(5)覆盖环形凸缘(8)的内径,所述分流管(2)内设有顶针(4),所述顶针(4)连接所述分流管(2),所述分流管(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主流管(1),所述顶针(4)用于抵住所述活塞(5)而压缩第一弹簧(3)使得分流管(2)导通所述主流管(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管(1)内设有限位环(6),所述第一弹簧(3)的一端连接所述限位环(6),所述第一弹簧(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活塞(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6)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主流管(1)内设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内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波陈定光郭少宏李向前杨旭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佛山检测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