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6909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压缩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冷却装置,包括全封闭的冷却装置本体、固定在冷却装置本体相邻两面的冷却装置和固定在冷却装置本体侧壁上且与气侧冷却器安装面相对应的进风口;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安装在冷却装置本体顶部的风机,固定在冷却装置本体侧壁底端的油侧冷却器和固定在冷却装置本体隔板上端的气侧冷却器,所述气测冷却器和油侧冷却器安装面与冷却装置本体其它一侧边和隔板形成通风道,所述风机位于冷却装置本体上方且在通风道的范围内。通过油侧冷却器直接从外部进风,与外界进行热传递。气侧通过进风口进风后,经过冷却装置本体内部带走热量,然后统一由一个通风道排出,实现了双向冷却技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空气压缩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冷却系统基本上采用的是顶置式吹气冷却的方法,油侧和气侧冷却器为一体式安装在罩壳顶部,轴流风机通过导风罩一并悬挂在顶部。所有的换热风量都通过罩壳外部的进风口,带走罩壳内设备产生的其他热量,通过风机强制排风。传统方案存在以下弊端:1、当风机工作时,风吹向冷却器时,绝大部分的风会通过冷却器带走热量,还有少部分的风会受阻回到箱体内,从而降低冷却效率。2、所有的风都需要从进风口进入,势必要加大进风口的进风面积,从而导致罩壳内部的噪音更容易传导至外部。3、冷却器本身比较重(特别是功率是大功率机器),全部放置在顶部容易造成内部应力过大而引起开裂的现象。4、空气中的灰尘和棉絮之类的杂质很容易造成冷却器堵塞,所以后期需要经常清理。放置在顶部的冷却器清理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冷却装置,通过将气侧冷却器和油侧冷却器固定在冷却装置本体不同的面上,通过风机和油侧冷却器、气侧冷却器以及冷却装置本体形成了独立的风道空间,实现了双向冷却的技术。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冷却装置,包括全封闭的冷却装置本体、固定在冷却装置本体相邻两面的冷却装置和固定在冷却装置本体侧壁上且与气侧冷却器安装面相对应的进风口;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安装在冷却装置本体顶部的风机,固定在冷却装置本体侧壁底端的油侧冷却器和固定在冷却装置本体隔板上端的气侧冷却器,所述气侧冷却器和油侧冷却器安装面与冷却装置本体其它一侧边和隔板形成通风道,所述风机位于冷却装置本体上方且在通风道的范围内。优选地,所述冷却装置本体材质为优质冷轧板,表面做喷塑处理,内壁贴隔音海绵,在所述冷却装置本体内侧设有可以与相邻两侧壁形成通风道的隔板。优选地,所述油侧冷却器与气侧冷却器安装面相互垂直,油侧冷却器与气侧冷却器都采用铝制板翅式散热器。优选地,所述进风口采用百叶窗形式。3.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冷却装置,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侧壁上的油侧散热器和气侧散热器相互垂直,油侧冷却器直接从外部进风,与外界进行热传递。气侧通过进风口进风后,经过冷却装置本体内部带走热量,然后统一由一个通风道排出,实现了双向冷却技术。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冷却装置本体;11、隔板;2、冷却装置;21、风机,22、风侧冷却器,23、油侧冷却器,24、通风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装置本体1、冷却装置2和位于冷却装置本体1侧面底端的进风口3。冷却装置本体1为全封闭的,在冷却装置本体1内设有与冷却装置本体1相邻两侧壁围城通风道24的两块隔板11。冷却装置2包括风机21、油侧冷却器23、气侧冷却器22和通风道24,风机21位于冷却装置本体1顶部且位于通风道24的范围内,油侧冷却器23固定在冷却装置本体1的其中一块侧壁外侧底端,气侧冷却器22固定在与装油侧冷却器23相邻的隔板11上,进风口3固定在冷却装置本体1的侧壁外面底端,而且与风侧冷却器22安装的隔板11相对的侧面。冷却装置本体1采用优质的冷轧板材料制成,在表面做了喷塑处理,而且在侧壁内粘贴了隔音海绵,可以降低产生的机械噪音。油侧冷却器22和气侧冷却器23采用铝制板翅式散热器,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换热设备,具备了机构紧凑、重量轻、体积小和传热效率高等有点,可以根据螺杆压缩机的主机换热功率来计算所需冷却装置的体积尺寸。油侧冷却器22和气侧冷却器23的安装面相互垂直,而且安装后与冷却装置1本体侧壁和隔板11完全贴合,防止风从安装间隙穿过,导致降低换热效率,而且油侧冷却器22安装在冷却装置本体1侧壁的底部,与气侧冷却器23相互垂直还可以增加冷却装置本体1的强度。进风口3采用了百叶形式,既可以降低冷却装置本体1内部的机械噪音,又可以防止外部雨水进入到冷却装置本体1内,进风口3的开口尺寸由风机量决定,风量控制在5m/s以内,可以防止进风流速过快造成的风量损失。工作原理:有两种可以同时进风的通道,一种是油侧冷却器23直接从外部进风,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传递,另外一种是空气从冷却装置本体1侧面上的进风口3进入冷却装置本体1内部通过气侧冷却器22带走热量,从油侧冷却器23和风侧冷却器22中通过的空气都进入通气道24,经过风机21排出,实现了双向冷却技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全封闭的冷却装置本体(1)、固定在冷却装置本体(1)相邻两面的冷却装置(2)和固定在冷却装置本体(1)侧壁上的进风口(3);所述冷却装置(2)包括安装在冷却装置本体(1)顶部的风机(21)、固定在冷却装置本体(1)侧壁底端的油侧冷却器(23)和固定在冷却装置本体(1)内部的气侧冷却器(22),所述气侧冷却器(22)和油侧冷却器(23)安装面与冷却装置本体(1)侧边形成通风道(24),所述风机(21)位于冷却装置本体(1)上方且在通风道(24)的范围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全封闭的冷却装置本体(1)、固定在冷却装置本体(1)相邻两面的冷却装置(2)和固定在冷却装置本体(1)侧壁上的进风口(3);所述冷却装置(2)包括安装在冷却装置本体(1)顶部的风机(21)、固定在冷却装置本体(1)侧壁底端的油侧冷却器(23)和固定在冷却装置本体(1)内部的气侧冷却器(22),所述气侧冷却器(22)和油侧冷却器(23)安装面与冷却装置本体(1)侧边形成通风道(24),所述风机(21)位于冷却装置本体(1)上方且在通风道(24)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冷却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武邱伟张亮亮熊春梅詹雷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宾威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