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材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732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54
一种绿色建材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包括预制板、预制件、底层连接筋、底层拉结筋、上层连接筋、上层拉结筋、现浇混凝土;每个预制板包括底层钢筋、上层钢筋、支撑钢筋和预制混凝土;预制件设置于预制混凝土的一侧顶面;底层连接筋设置于两侧预制混凝土的顶面;底层拉结筋纵向设置于底层连接筋的顶面;上层连接筋横向设置于预制件的顶面;上层拉结筋纵向设置于上层连接筋的底侧;现浇混凝土填充设置于两侧预制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拉结作用的钢筋进行限位设置;预制板的制备过程简单,制造成本低,预制板的连接结构具有极强的拉结强度、抗剪强度、抗折断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建材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预制构件领域,特别是一种绿色建材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
技术介绍
预制构件是一种在在工厂里预先制备好的建筑部件,在制备好预制构件之后,运输到施工现场,代替原有技术中使用砌体堆砌或现场浇筑,加快施工的速度,降低施工的难度。混凝土预制构件是利用混凝土作为原料,并通过与钢筋或其他起加强作用的辅材进行浇筑,使混凝土预制构件自身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并且在混凝土预制构件运输到现场安装时,预制构件之间通过特定的连接方式组合呈统一的整体式结构。现需要一种能够实现两块混凝土预制构件进行快速横向拼接的结构,保证混凝土预制构件自身结构强度的同时,保证拼接处具有较高的拉结强度、抗剪强度、抗折断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绿色建材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绿色建材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包括预制板、预制件、底层连接筋、底层拉结筋、上层连接筋、上层拉结筋、现浇混凝土;所述预制板呈两侧相对设置,每个所述预制板包括底层钢筋、上层钢筋、支撑钢筋和预制混凝土;所述底层钢筋呈横向排列设置,所述上层钢筋设置于所述底层钢筋的顶端,呈纵向设置;所述支撑钢筋斜向设置于所述底层钢筋的顶端,所述支撑钢筋的底端与所述底层钢筋焊接固定,所述支撑钢筋的顶端与所述上层钢筋焊接固定;所述预制混凝土浇筑与所述底层钢筋外;所述预制件设置于预制混凝土的一侧顶面;所述底层连接筋设置于两侧所述预制混凝土的顶面,且所述预制件压合于所述底层连接筋的上方;所述底层拉结筋纵向设置于底层连接筋的顶面,所述底层拉结筋通过扎丝与所述底层连接筋实现固定;所述上层连接筋横向设置于所述预制件的顶面;所述上层拉结筋纵向设置于所述上层连接筋的底侧,所述上层拉结筋通过扎丝与所述上层连接筋实现固定;所述现浇混凝土填充设置于两侧所述预制板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钢筋设置于所述上层钢筋的两侧,呈对称设置;每侧所述支撑钢筋呈斜向设置。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混凝土的一侧呈缺口状结构,呈层台状结构,所述预制混凝土的侧壁呈坡面状结构;一个所述上层钢筋露出所述预制混凝土的顶面。进一步的,所述预制件呈长方体块状结构,所述预制件的顶面中心呈凹槽状结构,形成预制件顶槽,所述上层连接筋嵌入所述预制件顶槽内实现限位固定;所述预制件的底面中心呈凹槽状结构,形成预制件底槽,所述底层连接筋嵌入所述预制件底槽内实现限位固定。进一步的,所述预制件的宽度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钢筋的间隙相适应,所述预制件的两侧通过两侧所述支撑钢筋实现限位。进一步的,所述底层连接筋的两端呈弯折状结构,所述底层连接筋两端弯折呈垂直设置。进一步的,所述上层连接筋的两端呈同向翻折,所述上层连接筋呈“凵”字形结构,所述上层连接筋的两端扣于所述上层钢筋的外侧,且所述上层连接筋通过扎丝与所述上层钢筋实现固定。本技术的结构原理是:本技术装配时,将两块预制板较远距离的相对设置,将底层连接筋的分别从上层钢筋的底侧插于预制板内,保持每两个支撑钢筋之间设有一根底层连接筋;接着将每根底层连接筋旋转90°,将相对的另一块预制板相靠近,使底层连接筋的另一端伸入预制板的上层钢筋底侧;在将预制件分别放置于两块预制混凝土的顶面,底层连接筋嵌入预制件底槽内,预制件通过两侧支撑钢筋限位,底层连接筋通过预制件进行限位;接着将底层拉结筋纵向放置于底层连接筋的顶面,并通过扎丝固定;将上层连接筋横向设置于两块预制板之间,并嵌入预制件的预制件顶槽内,上层连接筋的两端卡于上层钢筋的两侧,并通过扎丝固定;将上层拉结筋纵向伸入上层连接筋的底侧,通过扎丝将上层拉结筋与上层连接筋固定;最终将现浇混凝土填充于预制板的缝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了一种预制板结构,在预制板制作时保持预制板内的一部分未进行预先浇筑,保持部分钢筋处于裸露状态。在将两块预制板进行拼接装配时,设有底层连接筋和上层连接筋对两块预制板进行横向拉结作用,同时在预制板处设有预制件对拉结作用的钢筋进行限位设置,保持拉结强度均匀,拉结效果好。同时,本装置实现了在两块预制板的连接处,进行了上下双层式的横、纵拉结作用,保持两块预制板的连接处形成统一整体,预制板的制备过程简单,制造成本低,且预制板的连接结构具有极强的拉结强度、抗剪强度、抗折断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预制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预制板装配一个预制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预制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底层连接筋和底层拉结筋的连接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上层连接筋和上层拉结筋的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预制板1、底层钢筋1-1、上层钢筋1-2、支撑钢筋1-3、预制混凝土1-4;预制件2、预制件顶槽2-1、预制件底槽2-2;底层连接筋3;底层拉结筋4;上层连接筋5;上层拉结筋6;现浇混凝土7。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技术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固定连接,固定设置、固定结构均为胶粘、焊接、螺钉连接、螺栓螺母连接、铆接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公知技术。结合附图可见,一种绿色建材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包括预制板、预制件、底层连接筋、底层拉结筋、上层连接筋、上层拉结筋、现浇混凝土;所述预制板呈两侧相对设置,每个所述预制板包括底层钢筋、上层钢筋、支撑钢筋和预制混凝土;所述底层钢筋呈横向排列设置,所述上层钢筋设置于所述底层钢筋的顶端,呈纵向设置;所述支撑钢筋斜向设置于所述底层钢筋的顶端,所述支撑钢筋的底端与所述底层钢筋焊接固定,所述支撑钢筋的顶端与所述上层钢筋焊接固定;所述预制混凝土浇筑与所述底层钢筋外;所述预制件设置于预制混凝土的一侧顶面;所述底层连接筋设置于两侧所述预制混凝土的顶面,且所述预制件压合于所述底层连接筋的上方;所述底层拉结筋纵向设置于底层连接筋的顶面,所述底层拉结筋通过扎丝与所述底层连接筋实现固定;所述上层连接筋横向设置于所述预制件的顶面;所述上层拉结筋纵向设置于所述上层连接筋的底侧,所述上层拉结筋通过扎丝与所述上层连接筋实现固定;所述现浇混凝土填充设置于两侧所述预制板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钢筋设置于所述上层钢筋的两侧,呈对称设置;每侧所述支撑钢筋呈斜向设置。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混凝土的一侧呈缺口状结构,呈层台状结构,所述预制混凝土的侧壁呈坡面状结构;一个所述上层钢筋露出所述预制混凝土的顶面。进一步的,所述预制件呈长方体块状结构,所述预制件的顶面中心呈凹槽状结构,形成预制件顶槽,所述上层连接筋嵌入所述预制件顶槽内实现限位固定;所述预制件的底面中心呈凹槽状结构,形成预制件底槽,所述底层连接筋嵌入所述预制件底槽内实现限位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色建材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板、预制件、底层连接筋、底层拉结筋、上层连接筋、上层拉结筋、现浇混凝土;/n所述预制板呈两侧相对设置,每个所述预制板包括底层钢筋、上层钢筋、支撑钢筋和预制混凝土;所述底层钢筋呈横向排列设置,所述上层钢筋设置于所述底层钢筋的顶端,呈纵向设置;所述支撑钢筋斜向设置于所述底层钢筋的顶端,所述支撑钢筋的底端与所述底层钢筋焊接固定,所述支撑钢筋的顶端与所述上层钢筋焊接固定;所述预制混凝土浇筑与所述底层钢筋外;所述预制件设置于预制混凝土的一侧顶面;所述底层连接筋设置于两侧所述预制混凝土的顶面,且所述预制件压合于所述底层连接筋的上方;所述底层拉结筋纵向设置于底层连接筋的顶面,所述底层拉结筋通过扎丝与所述底层连接筋实现固定;所述上层连接筋横向设置于所述预制件的顶面;所述上层拉结筋纵向设置于所述上层连接筋的底侧,所述上层拉结筋通过扎丝与所述上层连接筋实现固定;所述现浇混凝土填充设置于两侧所述预制板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材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板、预制件、底层连接筋、底层拉结筋、上层连接筋、上层拉结筋、现浇混凝土;
所述预制板呈两侧相对设置,每个所述预制板包括底层钢筋、上层钢筋、支撑钢筋和预制混凝土;所述底层钢筋呈横向排列设置,所述上层钢筋设置于所述底层钢筋的顶端,呈纵向设置;所述支撑钢筋斜向设置于所述底层钢筋的顶端,所述支撑钢筋的底端与所述底层钢筋焊接固定,所述支撑钢筋的顶端与所述上层钢筋焊接固定;所述预制混凝土浇筑与所述底层钢筋外;所述预制件设置于预制混凝土的一侧顶面;所述底层连接筋设置于两侧所述预制混凝土的顶面,且所述预制件压合于所述底层连接筋的上方;所述底层拉结筋纵向设置于底层连接筋的顶面,所述底层拉结筋通过扎丝与所述底层连接筋实现固定;所述上层连接筋横向设置于所述预制件的顶面;所述上层拉结筋纵向设置于所述上层连接筋的底侧,所述上层拉结筋通过扎丝与所述上层连接筋实现固定;所述现浇混凝土填充设置于两侧所述预制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材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钢筋设置于所述上层钢筋的两侧,呈对称设置;每侧所述支撑钢筋呈斜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奇丁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丹凤建筑集成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