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桁架与拉索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732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桁架与拉索连接节点,包括上弦杆、腹杆和下弦杆,所述腹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弦杆,且上弦杆与腹杆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腹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弦杆,且下弦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索夹,所述下弦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劲肋,且加劲肋与腹杆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润滑结构,所述腹杆的内部设置有耐腐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加劲肋的内部设置有润滑腔,在润滑腔的内部填充有润滑剂,随着润滑轴承的建立,其润滑剂顺着预留槽渐渐流出以及储存,之后流入到润滑座的内部,在搭建结束后,其腹杆的底端与滚珠发生了滚动磨蹭,在磨蹭的同时其润滑剂缓缓流出,对其进行了有效的润滑养护处理,从而提高了该节点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桁架与拉索连接节点
本技术涉及连接节点
,具体为一种管桁架与拉索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一种管桁架与拉索连接节点是一种连接节点,该节点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满足拉索与管桁架之间的受力要求,同时对主结构不会造成任何影响,节点具有加工工艺较为简单,节省材料,节约成本等优点,使用尤为便利;然而在此节点运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其连接处的润滑能力较弱,易在长期使用后发生锈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桁架与拉索连接节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连接处润滑能力弱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桁架与拉索连接节点,包括上弦杆、腹杆和下弦杆,所述腹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弦杆,且上弦杆与腹杆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腹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弦杆,且下弦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索夹,所述下弦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劲肋,且加劲肋与腹杆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润滑结构,所述腹杆的内部设置有耐腐结构。优选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固定板、密封环和密封圈,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与上弦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密封环,且密封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固定板与上弦杆之间形成焊接一体化结构。优选的,所述润滑结构包括润滑腔、润滑轴承、预留槽、润滑座和滚珠,所述润滑腔的外侧壁与加劲肋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润滑腔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润滑轴承,且润滑轴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预留槽,所述润滑腔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润滑座,且润滑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滚珠。优选的,所述预留槽在润滑轴承的内部呈等间距排列,所述滚珠在润滑座的内部均匀分布有三组,所述润滑座关于润滑腔的水平中轴线呈对称分布。优选的,所述耐腐结构包括耐腐涂层、耐腐腔和耐腐剂,所述耐腐涂层的外侧壁与腹杆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耐腐涂层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耐腐腔,且耐腐腔的内部填充有耐腐剂。优选的,所述耐腐涂层关于耐腐腔的水平中轴线呈对称分布,所述耐腐腔与耐腐剂设置在同一垂直平面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管桁架与拉索连接节点不仅提高了该节点连接处的润滑程度,也同时提高了连接处的密封性和整体的耐腐性;(1)通过将加劲肋的内部设置有润滑腔,在润滑腔的内部填充有润滑剂,随着润滑轴承的建立,其润滑剂顺着预留槽渐渐流出以及储存,之后流入到润滑座的内部,在搭建结束后,其腹杆的底端与滚珠发生了滚动磨蹭,在磨蹭的同时其润滑剂缓缓流出,对其进行了有效的润滑养护处理,从而提高了该节点的使用寿命;(2)通过先将上弦杆与腹杆进行连接,之后在连接处固定固定板,之后将腹杆卡入密封环的内部,由于密封环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圈,密封圈与腹杆顶端的连接处相互紧贴;(3)通过先涂抹耐腐涂层,然后其内部存有耐腐腔,并且在耐腐腔的内部填充有耐腐剂,耐腐剂伴随着耐腐腔外表面的渗透孔缓慢溢出,对其进行养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密封结构仰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润滑结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耐腐结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弦杆;2、密封结构;201、固定板;202、密封环;203、密封圈;3、腹杆;4、下弦杆;5、润滑结构;501、润滑腔;502、润滑轴承;503、预留槽;504、润滑座;505、滚珠;6、索夹;7、加劲肋;8、耐腐结构;801、耐腐涂层;802、耐腐腔;803、耐腐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管桁架与拉索连接节点,包括上弦杆1、腹杆3和下弦杆4,腹杆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弦杆1,且上弦杆1与腹杆3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2,密封结构2包括固定板201、密封环202和密封圈203,固定板201的一端与上弦杆1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板2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密封环202,且密封环20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圈203,固定板201与上弦杆1之间形成焊接一体化结构;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使用该机构时,首先,我们先将上弦杆1与腹杆3进行连接,之后我们在连接处将固定板201进行固定,之后我们将腹杆3卡入密封环202的内部,由于密封环20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圈203,密封圈203与腹杆3顶端的连接处相互紧贴,提高了其连接后的密封能力,从而减少了内部因为空气氧化造成的锈蚀问题,提高了连接强度;腹杆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弦杆4,且下弦杆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索夹6,下弦杆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劲肋7,且加劲肋7与腹杆3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润滑结构5,润滑结构5包括润滑腔501、润滑轴承502、预留槽503、润滑座504和滚珠505,润滑腔501的外侧壁与加劲肋7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润滑腔501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润滑轴承502,且润滑轴承50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预留槽503,润滑腔501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润滑座504,且润滑座50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滚珠505,预留槽503在润滑轴承502的内部呈等间距排列,滚珠505在润滑座504的内部均匀分布有三组,润滑座504关于润滑腔501的水平中轴线呈对称分布;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使用该机构时,首先,我们再将腹杆3的底端与下弦杆4固定连接,之后在下弦杆4的内部设置加劲肋7,随之加劲肋7的内部设置有润滑腔501,在润滑腔501的内部填充润滑剂之后,随着润滑轴承502的建立,其润滑剂顺着预留槽503渐渐流出以及储存,之后流入到润滑座504的内部,在搭建结束后,其腹杆3的底端与滚珠505发生了滚动磨蹭,在磨蹭的同时其润滑剂缓缓流出,对其进行了有效的润滑养护处理,从而提高了该节点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其整体连接的长期使用后的强度;腹杆3的内部设置有耐腐结构8,耐腐结构8包括耐腐涂层801、耐腐腔802和耐腐剂803,耐腐涂层801的外侧壁与腹杆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耐腐涂层8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耐腐腔802,且耐腐腔802的内部填充有耐腐剂803,耐腐涂层801关于耐腐腔802的水平中轴线呈对称分布,耐腐腔802与耐腐剂803设置在同一垂直平面内;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使用该机构时,首先,我们在整体搭建结束之后,将腹杆3的外侧与内侧壁先涂抹上耐腐涂层801,在经历长期风化后耐腐涂层801对其进行了隔绝防护,提高了其耐腐性能,之后当内部有锈蚀腐烂的迹象后其内部存有耐腐腔802,并且在耐腐腔802的内部填充有耐腐剂803,耐腐剂803伴随着耐腐腔802外表面的渗透孔缓慢溢出,对其进行养护。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先将上弦杆1与腹杆3进行连接,之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桁架与拉索连接节点,包括上弦杆(1)、腹杆(3)和下弦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杆(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弦杆(1),且上弦杆(1)与腹杆(3)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2),所述腹杆(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弦杆(4),且下弦杆(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索夹(6),所述下弦杆(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劲肋(7),且加劲肋(7)与腹杆(3)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润滑结构(5),所述腹杆(3)的内部设置有耐腐结构(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桁架与拉索连接节点,包括上弦杆(1)、腹杆(3)和下弦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杆(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弦杆(1),且上弦杆(1)与腹杆(3)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2),所述腹杆(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弦杆(4),且下弦杆(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索夹(6),所述下弦杆(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劲肋(7),且加劲肋(7)与腹杆(3)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润滑结构(5),所述腹杆(3)的内部设置有耐腐结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桁架与拉索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2)包括固定板(201)、密封环(202)和密封圈(203),所述固定板(201)的一端与上弦杆(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2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密封环(202),且密封环(20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圈(203),所述固定板(201)与上弦杆(1)之间形成焊接一体化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桁架与拉索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结构(5)包括润滑腔(501)、润滑轴承(502)、预留槽(503)、润滑座(504)和滚珠(505),所述润滑腔(501)的外侧壁与加劲肋(7)的内侧壁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乾高鹏闫智荣贺高丽云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东南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