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收发模块的保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657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光收发模块的保护结构,主要设有一壳体,该壳体内部供光发射接收器及电路板设置,其中该壳体的一侧活动枢设一板体,可通过板体将光发射接收器盖合于壳体内;藉此,当光纤连接线分离光发射接收模块时,该板体可以盖合壳体,以阻隔光发射接收器所发射的激光,该结构可有效的降低激光伤害眼睛的机率,以形成一高安全性的光收发模块的保护结构。(*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可降低激光伤害眼睛的光收发模块的保护结构,适用于光纤传输的主动元件如光收发模块或类似的结构。
技术介绍
光纤传输技术乃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新兴科技,由于其具有如下的优点1、阻抗小、传输距离长,且失真率低。2、光传输很安全,不具电磁波。3、讯号于纤芯作传递,可使用于易燃场所,相当安全。4、体积小、重量轻。5、频宽大,适于大量传输。因此,光纤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类讯号的传输。请参图1,现有技术用的光收发模块设有一连接座本体A,于连接座本体A内设有一光收发器(图未示),且该连接座本体A设有一开口A1,以使光纤连接线得以插接,该光收发模块在未使用时,用一防尘帽封闭,以防止灰尘异物影响光收发模块传输的品质;在使用时将防尘帽取下,以供光纤连接线嵌插连结。但由于防尘帽只是用于使用前的防尘功能,且非连结于连接座本体A,故防尘帽取下后常因无处搁置而易遗失。再者,当防尘帽或光纤连接线与光收发模块的开口A1分离时,该光收发器发出的激光直接由开口A1射出,由于激光对眼睛的伤害很大,极易造成眼睛的病变,乃为其最主要的缺现。有鉴于此,本技术以期能提供一种提升安全性的光收发模块的保护结构,以提供消费大众使用,为本技术所欲研创的动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幅增进安全性,防止激光直射眼睛,有效降低眼睛病变机率的光收发模块的保护结构。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设有一壳体,该壳体内部供光发射接收器及电路板设置,其中该壳体的一侧活动枢设一板体,可通过板体将光发射接收器盖合于壳体内。其中,该壳体开口周缘设有轴孔,供轴体轴合一结合有限位弹簧的板体,形成一具自动归位的自动盖合结构。该限位弹簧一侧与板体结合,另侧则靠抵于壳体的外侧底部。该壳体开口的轴孔设于开口的顶缘,且该开口左右二侧各设有一嵌槽,并通过轴体轴合一相对位置设有嵌块的板体,形成一利用重力自然落下的自动盖合结构。通过上述技术特征,当光纤连接线与光发射接收模块分离时,该板体可实时盖合壳体,以阻隔光发射接收器所发射的激光,有效降低激光伤害眼睛的机率,形成一高安全性的光收发模块的保护结构。本技术的其它特点及具体实施例可于以下配合附图的详细说明中,进一步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光收发模块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元件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分离光纤连接线的使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图中符号说明A 连接座本体A1 开口1 光收发模块10 壳体11 板体110嵌块 111凸部12 限位弹簧 13 轴体14 壳套 15 嵌槽20 光发射接收器21 激光二极管 22 检光器30 电路板40 光纤连接线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现有技术用的光收发模块的立体外观图,其结构如上所述故于此不再赘述。请参阅图2~3,本技术的光收发模块1,主要由一壳体10套合一壳套14,而壳体10前端的开口周缘设有轴孔,供一轴体13穿设,该轴体13轴合时,一并轴合一板体11及一限位弹簧12,该限位弹簧12的二侧形成90角,轴合时令该限位弹簧12一侧靠抵于壳体10底部,另侧则与板体11结合,令板体11于常态下受限位弹簧12的限制,而盖合壳体10的开口。该壳体10的内部设有一光发射接收器20及一电路板30,该光发射接收器20将激光二极管21与检光器22整合于一体,该电路板30上设有转换电路,且该电路板30与光发射接收器20连结,故当电路板30接收到电讯号时,驱动激光二极管21发出激光,而当检光器22接收到光讯号时,透过转换电路将光讯号转换成电讯号,以完成讯号传输。欲结合光纤连接线40时,对板体11施力,令板体11翻离壳体10端部,使壳体10的开口出现,方便光纤连接线40插合连结,使光发射接收器20与光纤连接线40结合,如图4所示,当光收发模块1使用时,该光纤连接线40内部的光纤可快速、正确的传输讯号;而要将光纤连接线40取下时,对光纤连接线40施一拉力,当光纤连接线40离开壳体10开口后,该限位弹簧12的阻力消失,故限位弹簧12回复原状,并将板体11再次盖合于壳体10的开口,以阻隔光发射接收器20所射出的具有伤害性的激光,有效降低激光直射眼睛的机率。请同参阅图5~6,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该壳体10的开口顶侧设有轴孔,且开口的左右二侧各设有一嵌槽15,该轴孔藉一轴体13轴合一板体11,而该板体11的相对位置则设有二嵌块110,而底缘另设一凸部111,该二嵌块110供嵌合于嵌槽15,而该凸部111则方便供手指置设,且该壳体10内连设有电路板30及光发射接收器20;对板体11施一拉力,令二嵌块110脱出嵌槽15,使开口露出,以供光纤连接线40插接;而当该光纤连接线40抽离后,该板体11因自身重力的故,当靠抵物消失后,该板体11自然落下,同样可达有效阻挡具伤害性的激光,再对板体11施一推力,令二嵌块110再度嵌合嵌槽15,而封闭壳体10的开口。由上可知,本技术通过轴体轴合板体,使光纤连接线在分离光收发模块时,该板体可实时盖合光收发模块的开口,有效改善现有技术用光纤连接线分离光收发模块后,该具伤害性的激光毫无阻隔的由光收发模块的开放式开口直接射出,而造成眼睛伤害的缺陷。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当不能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凡习于本业的人士所明显可作变化与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实质内容。综上所述,本技术确可达到预期的目的,提供一种光收发模块的保护结构,具有实用价值无疑,依法提出新型专利申请。权利要求1.一种光收发模块的保护结构,主要设有一壳体,该壳体内部供光发射接收器及电路板设置,其特征是,该壳体的一侧开口活动枢合一板体,该板体将光发射接收器盖合于壳体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收发模块的保护结构,其特征是,该壳体开口周缘设有轴孔,供轴体轴合一结合有限位弹簧的板体,形成一具自动归位的自动盖合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光收发模块的保护结构,其特征是,该限位弹簧一侧与板体结合,另侧则靠抵于壳体的外侧底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收发模块的保护结构,其特征是,该壳体开口的轴孔设于开口的顶缘,且该开口左右二侧各设有一嵌槽,并通过轴体轴合一相对位置设有嵌块的板体,形成一利用重力自然落下的自动盖合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一种光收发模块的保护结构,主要设有一壳体,该壳体内部供光发射接收器及电路板设置,其中该壳体的一侧活动枢设一板体,可通过板体将光发射接收器盖合于壳体内;藉此,当光纤连接线分离光发射接收模块时,该板体可以盖合壳体,以阻隔光发射接收器所发射的激光,该结构可有效的降低激光伤害眼睛的机率,以形成一高安全性的光收发模块的保护结构。文档编号G02B6/42GK2816834SQ200520111339公开日2006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2日专利技术者黄隆桦 申请人:光红建圣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收发模块的保护结构,主要设有一壳体,该壳体内部供光发射接收器及电路板设置,其特征是,该壳体的一侧开口活动枢合一板体,该板体将光发射接收器盖合于壳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隆桦
申请(专利权)人:光红建圣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