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输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351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钢管输送设备,其由机台、支撑架、动力装置、上环形传送部以及下环形传送部构成,其中,上环形传送部、下环形传送部均设置支撑架的正前方,且相对而置。上环形传送部包括上主动轮、上从动轮、上传送带以及上施力件。上主动轮、上从动轮分别布置于上传送带的左、右端部。上施力件环绕上传送带的外围进行周向均布。而下环形传送部类比于上述上环形传送部进行设计、布局。上主动轮、下主动轮均由动力装置进行驱动,以带动上述上传送带和下传送带进行同步旋转运动。这样一来,待输送的钢管即被压紧于上述上施力件和下施力件之间,且在摩擦力的作用沿着其自身长度方向进行位移运动,有效地防止了其在输送过程中发生“打滑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输送设备
本技术涉及钢管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钢管输送设备。
技术介绍
在钢管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借用钢管输送设备以实现其位移运动,进而完成后续切割或焊接作业。如图1中所示,钢管输送设备主要由机架和多组线性阵列的输送辊组件构成;其中,针对单组输送辊组件来说,其均由左导向辊、中间托辊以及右导向辊构成;上述左导向辊、右导向辊对称地布置于中间托辊的左、右侧,且均外倾一定角度,进而以形成用来传送钢管的梯形传送通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钢管即置放于上述梯形传送通道内,衬托于钢管正下方的中间托辊在链条驱动力的作用下绕其自身中心线进行旋转运动,进而借助于摩擦力来实现对钢管的输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上述钢管输送设备存在着以下问题:钢管输送设备的输送动力来源于钢管与中间托管之间摩擦力,而该摩擦力仅依靠钢管的自身重力来产生,其值较小,从而使得钢管相对于中间托辊极易发生“打滑现象”,进而极易导致钢管传输进程的中断,较大程度上降低钢管的正常输送速度。因此,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避免钢管在输送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由机台、支撑架、动力装置、上环形传送部以及下环形传送部构成,其中,所述支撑架固定于所述机台的上平面上;所述上环形传送部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正前方;所述下环形传送部亦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正前方,其布置于所述上环形传送部的正下方;所述上环形传送部包括上主动轮、上从动轮、上传送带以及上施力件;所述上主动轮、所述上从动轮分别布置于所述上传送带的左、右端部;所述上施力件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且环绕所述上传送带的外围进行周向均布;所述下环形传送部包括下主动轮、下从动轮、下传送带以及下施力件;所述下主动轮、所述下从动轮分别布置于所述下传送带的左、右端部;所述下施力件的数量设置为多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由机台、支撑架、动力装置、上环形传送部以及下环形传送部构成,其中,所述支撑架固定于所述机台的上平面上;所述上环形传送部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正前方;所述下环形传送部亦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正前方,其布置于所述上环形传送部的正下方;所述上环形传送部包括上主动轮、上从动轮、上传送带以及上施力件;所述上主动轮、所述上从动轮分别布置于所述上传送带的左、右端部;所述上施力件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且环绕所述上传送带的外围进行周向均布;所述下环形传送部包括下主动轮、下从动轮、下传送带以及下施力件;所述下主动轮、所述下从动轮分别布置于所述下传送带的左、右端部;所述下施力件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且环绕所述下传送带的外围进行周向均布;所述动力装置亦与所述机台固定连接;所述上主动轮、所述下主动轮均由所述动力装置进行驱动,以带动所述上传送带和所述下传送带进行同步旋转运动;待输送的钢管即被压紧于所述上施力件和所述下施力件之间,且在摩擦力的作用沿着其自身长度方向进行位移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施力件的自由端开设有与待输送钢管外形相适配的上容纳腔;在所述下施力件的自由端亦开设有与待输送钢管外形相适配的下容纳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伟计龙余沈科邵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银羊不锈钢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