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下降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97539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试管下降输送系统,包括沿自由下落方向左右两侧固定的传动组件,分别为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内侧面贴合形成一个夹持下落试管并带动其向下传动的传管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下降智能设备,采用双平皮带夹管式的传输结构形式,代替了传统的下降同步带带动拨片的传输结构,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品成本。经测试验证故障发生率接近于0,极大的提高了传送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试管下降输送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试管传输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试管下降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医院采血门诊使用的智能采血传输设备系统,出于空间布局和美观方面的考虑,试管样品需要先经过提升设备,将之抬升至2m左右高度的空中轨道,然后经过下降设备的下降传输。使试管样品平稳、安全、无遗的输送至检验分析科的分析台面,提供给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的医学检验分析。目前现有的下降输送设备存在如下问题:1、因传统的下降输送智能设备都是采用的定制同步带+下降拨片的结构形式,其结构的原理是将试管放置在下降拨片上。通过电机控制下降拨片一步一步传送至下端,从而将试管输送至底端,控制过程复杂繁琐,传输的效率低下。2、传统的下降输送结构复杂,导致部件繁多,致使设备产生的成本昂贵。3、传统的下降输送设备,接收从空中轨道的传输过来的试管样品。其过渡对接处对于输血试管的位置状态有较高的要求,需要空中轨道传输过来的试管样品,严格要求试管必须是一个一个单独的通过。而且试管样品需是处于水平且平稳的状态,或容易出现卡管和堵管的现象。4、故障和投诉率极高,在实际使用的状态,经常发现空中输送轨道与下降输送轨道的过渡对接的地方频繁出现卡管堵管的故障,给现场医护人员的维护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试管下降输送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试管下降输送系统,包括沿自由下落方向左右两侧固定的传动组件,分别为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内侧面贴合形成一个夹持下落试管并带动其向下传动的传管通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内部传动轮组以及套接在传动轮组外部的平皮带,平皮带在传动轮组驱动下完成同步带式移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传管通道包括两传动组件内侧部互相贴近的平皮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传动轮组内包括若干惰轮,所述传管通道具有弯折结构,弯折结构通过传动轮组内,针对内侧位置平皮带起到弯折导向作用的惰轮完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传动轮组内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同一传动轮组内的主动轮和从动轮的中轴不在同一竖直线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中的主动轮水平高度相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传动轮组内设有张紧组件,所述张紧组件包括所述平皮带内可微调位置的张紧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张紧轮通过一连杆与从动轮连接,所述张紧轮卡接在连杆一端的轨道槽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张紧轮连接一固定位置的调节弹簧。有益效果:试管下降输送系统,包括沿自由下落方向左右两侧固定的传动组件,分别为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内侧面贴合形成一个夹持下落试管并带动其向下传动的传管通道。本专利技术的下降智能设备,采用双平皮带夹管式的传输结构形式,代替了传统的下降同步带带动拨片的传输结构,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品成本。经测试验证故障发生率接近于0,极大的提高了传送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传动组件1,第二传动组件2,平皮带3,主动轮4,惰轮5,试管6,张紧组件7,从动轮711,张紧轮72,调节弹簧7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设备包括三部分,顶端与空中轨道传输设备对接的接收模块;中间输血试管下降控制输送模块;下端与分拣设备对接的模块。其中,顶端的与空中轨道对接的接收模块,其结构为三面封闭,一面开口的的钣金件。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空中轨道输送过来的输血试管,其中开口段与空中输送轨道贴合。中间的输血试管下降控制输送模块,由左右两个平皮带传动系统互相作用,配合带弹簧装置的可自由调节平皮带张紧力度的张紧轮结构控制皮带之间的间隙。同时利用了输血试管的自身的重力以及两侧传动系统的平皮带之间的夹紧作用力,从而达到输血试管在两平皮带直接从上至下输送的目的。其中左右两侧的传动系统的结构类似,均由1个主动轮、1个从动轮、1个惰轮、1个可自由调节力度的张紧轮、1根平皮带构成。其结构见如下图1所示。对于下端与分拣设备对接的模块,其作用是将经过下降控制输送模块的输血试管,导入到后续分拣处理设备。模块的主体为一个钣金漏斗,并伴有是否有试管滞留的光电检测机构。经过如上描述的三个模块的工作,输血试管即可安全、平稳而高效的进入到下一个处理设备。设备具有如下显著的优点:1、事故的故障率极大的降低,经过长达3个星期的可靠性测试和在三甲医院的实际应用,基本未收到到诸如传统设备经常发生的丢管、卡管或者堵管的投诉。现场测试过程中,即使在模拟高峰时期,极限状态的情况下,同时进入25根输血试管,该设备仍然可以正常运行,不会出现故障。2、传动效率高,经测试从顶部进如下降设备至导出设备,整个过程最少用时5秒,就快速平稳的进入后续的试管处理设备。3、该设备可靠性良好,对于接收从空中轨道的传输过来的试管样品的状态没有任何限制,可以横着进,竖的进,斜者进,倒立的进,甚至20多根管一起杂乱无章的进入,均可以正常且高效率的工作。4、结构简单,故其制造成本便宜,且易于现场操作人员观察和维护。实施例2如图1所示的试管下降输送系统,包括沿自由下落方向左右两侧固定的传动组件,分别为第一传动组件1和第二传动组件2,所述第一传动组件1和第二传动组件2内侧面贴合形成一个夹持下落试管6并带动其向下传动的传管通道。传动组件包括内部传动轮组以及套接在传动轮组外部的平皮带3,平皮带3在传动轮组驱动下完成同步带式移动。传管通道包括两传动组件内侧部互相贴近的平皮带3。传动轮组内包括若干惰轮5,所述传管通道具有弯折结构,弯折结构通过传动轮组内,针对内侧位置平皮带起到弯折导向作用的一个惰轮5完成。左右两侧的传动组件内的惰轮上下交错设置,比如上部第一传动组件1内的惰轮向第二传动组件内侧的平皮带进行压迫,同时撑起自己内侧的平皮带,那下方第二传动组件内惰轮就水平反向操作。传动轮组内包括主动轮4和从动轮71,同一传动轮组内的主动轮4和从动轮71的中轴不在同一竖直线上。第一传动组件1和第二传动组件2中的主动轮水平高度相同。传动轮组内设有张紧组件7,所述张紧组件7包括所述平皮带内可微调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试管下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自由下落方向左右两侧固定的传动组件,分别为第一传动组件(1)和第二传动组件(2),所述第一传动组件(1)和第二传动组件(2)内侧面贴合形成一个夹持下落试管(6)并带动其向下传动的传管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试管下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自由下落方向左右两侧固定的传动组件,分别为第一传动组件(1)和第二传动组件(2),所述第一传动组件(1)和第二传动组件(2)内侧面贴合形成一个夹持下落试管(6)并带动其向下传动的传管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下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内部传动轮组以及套接在传动轮组外部的平皮带(3),平皮带(3)在传动轮组驱动下完成同步带式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下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管通道包括两传动组件内侧部互相贴近的平皮带(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管下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轮组内包括若干惰轮(5),所述传管通道具有弯折结构,弯折结构通过传动轮组内,针对内侧位置平皮带起到弯折导向作用的惰轮(5)完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创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