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磨损的物料输送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347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磨损的物料输送弯管,包括:第一输送段和第二输送段,第一输送段和第二输送段之间设有弧形输送段;弧形输送段的外弧侧设有弧形回流腔,弧形回流腔一端与第一输送段连通,弧形回流腔另一端与第二输送段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减少弯管内部壁面损伤、减少维修成本、提高弯管寿命的抗磨损的物料输送弯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磨损的物料输送弯管
本技术属于物料输送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抗磨损的物料输送弯管。
技术介绍
在很多管道输送系统当中,在管道的转角处通常设置有弯管,而管道中的弯管内部的外弧侧通常最快磨损。输送液体物料的工作过程中,管道输送系统的弯管需要承受液体物料冲刷磨损、压力波动冲击等多重力的作用,弯管内部的外弧中部磨损异常严重,其中弯管损坏故障形式中,中部磨损失效占比高达95%。弯管的早期磨损加速与之联接的直管异常磨损,导致整套输送管道系统的寿命得不到保障,成为输送管道系统存在的普遍问题。为了延长弯管的使用寿命,需提高弯管的耐磨性能,使弯管各部位磨损程度相等,以达到弯管各部位等寿命,相关技术大多采用在弯管内部附加耐磨涂层等方案,但单纯的增加耐磨涂层尽管简单、易行,能够起到提升弯头抗磨能力的作用。但这种改进没有解决根本性问题,所以增效不大,一旦弯头磨损不能继续使用时必须重新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能够减少弯管内部壁面损伤、减少维修成本、提高弯管寿命的抗磨损的物料输送弯管。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抗磨损的物料输送弯管,包括:第一输送段和第二输送段,第一输送段和第二输送段之间设有弧形输送段;弧形输送段的外弧侧设有弧形回流腔,弧形回流腔一端与第一输送段连通,弧形回流腔另一端与第二输送段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抗磨损的物料输送弯管,物料流入弯管后在回流腔处产生分流,部分沿管壁流出,部分在回流腔经过回流减能后再次沿管壁流出,能够减缓物料对管道连接处的冲击,提高管道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管壁损伤和维护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回流腔的开口相对于第二输送段且开口处的端面与第一书输送段的内壁平齐,弧形回流腔的底面为弧形面且弧形面靠近第二输送段的一侧与第二输送段内壁面平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弧形输送段的内弧侧设有分流装置且分流装置设在弧形回流腔外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流装置包括设在弯管内部的分流板及与分流板固定连接的调节转轴,调节转轴一端与分流板固定连接,调节转轴另一端伸出弯管外部,调节转轴的伸出端设有调节手柄,调节转轴通过紧固螺母与弯管外壁紧固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流板相对于第一输送段和第二输送段一侧的分流面为内凹的弧形分流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回流腔内设有旋转轴,旋转轴一端设在弯管内,旋转轴另一端伸出弯管,旋转轴位于弯管内的的一端沿旋转轴周向设有至少一个回流扇叶,旋转轴伸出弯管的一端连接有驱动机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流扇叶为半圆形扇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扇叶的外部轮廓与尺寸均与弧形回流腔的内部轮廓及尺寸相适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弯管内壁均匀喷涂有耐磨涂料。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耐磨涂料为联苯型聚醚砜,喷涂厚度为80~100μm。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物料输送弯管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物料输送弯管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物料输送弯管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物料输送弯管的右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物料输送弯管中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物料输送弯管中回流扇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物料输送弯管的轴测图。附图标记:第一输送段1,第二输送段2,弧形回流腔3,分流板4,弧形分流面401,调节转轴5,调节手柄6,紧固螺母7,旋转轴8,回流扇叶9,驱动机构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抗磨损的物料输送弯管,包括:第一输送段1和第二输送段2,第一输送段1和第二输送段2之间设有弧形输送段。弧形输送段的外弧侧设有弧形回流腔3,弧形回流腔3一端与第一输送段1连通,弧形回流腔3另一端与第二输送段2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抗磨损的物料输送弯管,物料流入弯管后在回流腔处产生分流,部分沿管壁流出,部分在回流腔经过回流减能后再次沿管壁流出,能够减缓物料对管道连接处的冲击,提高管道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管壁损伤和维护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弧形回流腔3的开口相对于第二输送段2且开口处的端面与第一输送段1的内壁平齐,弧形回流腔3的底面为弧形面且弧形面靠近第二输送段2的一侧与第二输送段2内壁面平齐。换言之,弧形回流腔3的左侧开口且右侧底面为弧形面,弧形回流腔3的左侧开口的直径与第二输送段2的内径相同,弧形回流腔3的左侧开口的上端与第一输送段1的内壁面平齐,弧形回流腔3的右侧开口的下端与第二输送段2的内壁面平齐。弧形回流腔3与第一输送段1和第二输送段2的内壁面均平齐,在物料通过第一输送段1进入弧形回流腔3随后进入第二输送段2的过程中无遮挡物,保证物料顺畅的流通,防止物料堆积。在一些实施例中,弧形输送段的内弧侧设有分流装置且分流装置设在弧形回流腔3外部。如图2所示,分流装置与弧形回流腔3左侧开口之间还设有用于物流流通的流通通道,当物料通过分流装置分流后,一部分通过分流装置与第一输送段1和第二输送段2之间的间隙流过,另一部分物料通过分流装置与弧形回流腔3左侧开口之间的间隙进入弧形回流腔3内。优选的,分流装置包括设在弯管内部的分流板44及与分流板44固定连接的调节转轴5,调节转轴5一端与分流板44固定连接,调节转轴5另一端伸出弯管外部,调节转轴5的伸出端设有调节手柄6,调节转轴5通过紧固螺母7与弯管外壁紧固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流板44相对于第一输送段1和第二输送段2一侧的分流面为内凹的弧形分流面401。如图1和图5所示,分流板44的上端面及下端面分别相对于第一输送段1和第二输送段2,并且分流板44的上端面及下端面均为内凹的弧形分流面401。在一些实施例中,弧形回流腔3内设有旋转轴8,旋转轴8一端设在弯管内,旋转轴8另一端伸出弯管,旋转轴8位于弯管内的的一端沿旋转轴8周向设有至少一个回流扇叶9,回流扇叶9为半圆形扇叶。扇叶的外部轮廓与尺寸均与弧形回流腔3的内部轮廓及尺寸相适配,旋转轴8伸出弯管的一端连接有驱动机构10。在一些实施例中,弯管内壁均匀喷涂有耐磨涂料。耐磨涂料可采用联苯型聚醚砜,喷涂厚度为80~100μm。复合涂层能有效地减少物料流动对弯管的冲击损伤,通过回流腔的分流与耐磨涂层的双重作用即加速了物料的流动,又提高了管道寿命,降低了管壁损伤和维护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调节转轴5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且调节转轴5的后端与分流板44的前端侧面固定连接,调节转轴5的前端伸出第二输送段2的外壁面,调节转轴5的伸出端设有调节手柄6,即即调节转轴5的前端设有调节手柄6,调节转轴5通过紧固螺母7与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磨损的物料输送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送段和第二输送段,第一输送段和第二输送段之间设有弧形输送段;/n弧形输送段的外弧侧设有弧形回流腔,弧形回流腔一端与第一输送段连通,弧形回流腔另一端与第二输送段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磨损的物料输送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送段和第二输送段,第一输送段和第二输送段之间设有弧形输送段;
弧形输送段的外弧侧设有弧形回流腔,弧形回流腔一端与第一输送段连通,弧形回流腔另一端与第二输送段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磨损的物料输送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回流腔的开口相对于第二输送段且开口处的端面与第一书输送段的内壁平齐,弧形回流腔的底面为弧形面且弧形面靠近第二输送段的一侧与第二输送段内壁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磨损的物料输送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输送段的内弧侧设有分流装置且分流装置设在弧形回流腔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磨损的物料输送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装置包括设在弯管内部的分流板及与分流板固定连接的调节转轴,调节转轴一端与分流板固定连接,调节转轴另一端伸出弯管外部,调节转轴的伸出端设有调节手柄,调节转轴通过紧固螺母与弯管外壁紧固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鹏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