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遮阳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153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遮阳膜,包括背部支板,粘贴板,便签贴,遮阳膜主体,拼装连接卡条结构,吸附盘,挤压柱,按压柄和手提握带,所述的粘贴板胶接在背部支板的正表面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便签贴粘接在粘贴板的正表面;所述的遮阳膜主体胶接在背部支板的后表面;所述的拼装连接卡条结构分别夹在背部支板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阻挡并衰减前视光源的强光照射;防止炫目和对汽车驾驶员的眼睛造成刺激,减少驾驶安全隐患;使用方便灵活,使用时通过主卡条板和辅卡条板进行拼装,满足不同位置遮光的需要;一物多用,既可以遮挡太阳光的照射,又可以阻挡减弱其他光源的照射,并且方便对信息的记录,增加了使用的便捷性和丰富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遮阳膜
本技术属于汽车遮阳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遮阳膜。
技术介绍
汽车作为人们户外活动工具,受到外界强光照射的几率非常高,时间特别长,特别是随着炎热夏季的来临,许多人的车停在露天停车场上,经过暴晒,当人们再次回到车内时,车内温度奇高,人根本无法忍受,经过现场测验,在四川省成都市某晴朗的一天,当外界气温为32℃时,将无遮阳垫的汽车停在露天停车场1小时后,用温度计测量汽车内温度,测验结果为,车内驾驶室温度达到65℃,比外界气温高出33℃,在此温度下,人们只能先打开车内空调一段时间后才能进入车内,这不仅仅耗时耗能源,还会突发意外情况,造成眩晕呕吐甚至晕倒、汽车自燃等危害,同时,经测验,汽车金属车身部分的温度可达到75℃以上,极易造成烫伤。目前汽车遮阳板大都是由骨架、内衬、装饰表皮等组成,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常常要对着阳光驾驶,为了避免阳光照射对驾驶员造成的眼睛不适,使用时,将遮阳板旋转翻下,以挡住驾驶员眼睛上部的光线,保证驾驶员能看清汽车外部,不需要遮光时,将遮阳板翻起。为了防止夜间车辆照明灯光或太阳发光对驾驶员眼睛的刺激,汽车上大都安装有遮阳板或防眩光的夜视装置,但是实际使用遮阳板的效果并不理想,防眩光的夜视装置价格高昂,制作过程繁琐,另外,有的驾驶者使用了墨镜来防止眩光,这虽然使强光变弱了,但墨镜同时也消弱了来自除车灯外其他景物的光线。另外,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8032714A,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汽车遮阳板,包括汽车遮阳板本体,所述汽车遮阳板本体上设置有贴膜,所述汽车遮阳板本体连接贴膜,所述汽车遮阳板本体位于汽车的内侧,能够与汽车顶棚或汽车的左前立柱或右前立柱或汽车前挡风玻璃连接,所述汽车顶棚或汽车的左前立柱或右前立柱或汽车前挡风玻璃设置有连接结构。但是现有的汽车遮阳膜还存在着不便于拆卸拼装组合使用,使用功能单一和遮阳效果较差的问题。有鉴于此,技术一种多功能遮阳膜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遮阳膜,以解决现有的汽车遮阳膜不便于拆卸拼装组合使用,使用功能单一和遮阳效果较差的问题。一种多功能遮阳膜,包括背部支板,粘贴板,便签贴,遮阳膜主体,拼装连接卡条结构,吸附盘,挤压柱,按压柄和手提握带,所述的粘贴板胶接在背部支板的正表面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便签贴粘接在粘贴板的正表面;所述的遮阳膜主体胶接在背部支板的后表面;所述的拼装连接卡条结构分别夹在背部支板的两侧;所述的吸附盘分别镶嵌在遮阳膜主体的内侧四角位置;所述的挤压柱镶嵌在吸附盘的上部;所述的按压柄胶接在挤压柱的上端;所述的手提握带分别铆接在背部支板的内表面左右两侧中间位置。优选的,所述的遮阳膜主体包括耐磨外层,安全基层,隔热层,防紫外线层,粘胶层,光致变色涂层和透明离型基材,所述的耐磨外层,安全基层,隔热层,防紫外线层,粘胶层,光致变色涂层和透明离型基材从上到下依次粘接设置。优选的,所述的拼装连接卡条结构包括主卡条板,夹紧口一,辅卡条板和夹紧口二,所述的辅卡条板胶接在主卡条板的右侧;所述的夹紧口一开设在主卡条板的左侧;所述的夹紧口二开设在辅卡条板的右侧。优选的,所述的透明离型基材具体采用PET塑料膜层。优选的,所述的耐磨外层由芳纶纤维和涤纶纤维合并加捻而成的纤维网层,其中,芳纶纤维与涤纶纤维的质量百分比为3:1。优选的,所述的安全基层为玻璃棉层。优选的,所述的隔热层由以下原料组成: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35份,膨胀石墨10份,云母粉5份,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粉末5份,醋酸丁酯10份,气相二氧化硅1.5份,二丙酮醇15份,分散剂2.5份和流平剂1.5份。优选的,所述的光致变色涂层包括含有金属粉末过滤层,所述金属粉末过滤层为含有铁、铜、镍、钛的金属粉末,光源照射在汽车遮阳板本体的贴膜上,光致变色涂层46吸收部分光源能够变色。优选的,所述的吸附盘具体采用真空橡胶吸盘。优选的,所述的手提握带具体采用尼龙布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有效阻挡并衰减前视光源的强光照射;防止炫目和对汽车驾驶员的眼睛造成刺激,减少驾驶安全隐患;使用方便灵活,使用时通过主卡条板和辅卡条板进行拼装,满足不同位置遮光的需要;一物多用,既可以遮挡太阳光的照射,又可以阻挡减弱其他光源的照射,并且方便对信息的记录,增加了使用的便捷性和丰富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后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拼装连接卡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遮阳膜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背部支板;2、粘贴板;3、便签贴;4、遮阳膜主体;41、耐磨外层;42、安全基层;43、隔热层;44、防紫外线层;45、粘胶层;46、光致变色涂层;47、透明离型基材;5、拼装连接卡条结构;51、主卡条板;52、夹紧口一;53、辅卡条板;54、夹紧口二;6、吸附盘;7、挤压柱;8、按压柄;9、手提握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遮阳膜,包括背部支板1,粘贴板2,便签贴3,遮阳膜主体4,拼装连接卡条结构5,吸附盘6,挤压柱7,按压柄8和手提握带9,所述的粘贴板2胶接在背部支板1的正表面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便签贴3粘接在粘贴板2的正表面;所述的遮阳膜主体4胶接在背部支板1的后表面;所述的拼装连接卡条结构5分别夹在背部支板1的两侧;所述的吸附盘6分别镶嵌在遮阳膜主体4的内侧四角位置;所述的挤压柱7镶嵌在吸附盘6的上部;所述的按压柄8胶接在挤压柱7的上端;所述的手提握带9分别铆接在背部支板1的内表面左右两侧中间位置。如附图3所示,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遮阳膜主体4包括耐磨外层41,安全基层42,隔热层43,防紫外线层44,粘胶层45,光致变色涂层46和透明离型基材47,所述的耐磨外层41,安全基层42,隔热层43,防紫外线层44,粘胶层45,光致变色涂层46和透明离型基材47从上到下依次粘接设置。如附图4所示,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拼装连接卡条结构5包括主卡条板51,夹紧口一52,辅卡条板53和夹紧口二54,所述的辅卡条板53胶接在主卡条板51的右侧;所述的夹紧口一52开设在主卡条板51的左侧;所述的夹紧口二54开设在辅卡条板53的右侧。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透明离型基材47具体采用PET塑料膜层。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耐磨外层41由芳纶纤维和涤纶纤维合并加捻而成的纤维网层,其中,芳纶纤维与涤纶纤维的质量百分比为3:1。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安全基层42为玻璃棉层。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隔热层43由以下原料组成: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35份,膨胀石墨10份,云母粉5份,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粉末5份,醋酸丁酯10份,气相二氧化硅1.5份,二丙酮醇15份,分散剂2.5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遮阳膜,其特征在于,该多功能遮阳膜,包括背部支板(1),粘贴板(2),便签贴(3),遮阳膜主体(4),拼装连接卡条结构(5),吸附盘(6),挤压柱(7),按压柄(8)和手提握带(9),所述的粘贴板(2)胶接在背部支板(1)的正表面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便签贴(3)粘接在粘贴板(2)的正表面;所述的遮阳膜主体(4)胶接在背部支板(1)的后表面;所述的拼装连接卡条结构(5)分别夹在背部支板(1)的两侧;所述的吸附盘(6)分别镶嵌在遮阳膜主体(4)的内侧四角位置;所述的挤压柱(7)镶嵌在吸附盘(6)的上部;所述的按压柄(8)胶接在挤压柱(7)的上端;所述的手提握带(9)分别铆接在背部支板(1)的内表面左右两侧中间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遮阳膜,其特征在于,该多功能遮阳膜,包括背部支板(1),粘贴板(2),便签贴(3),遮阳膜主体(4),拼装连接卡条结构(5),吸附盘(6),挤压柱(7),按压柄(8)和手提握带(9),所述的粘贴板(2)胶接在背部支板(1)的正表面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便签贴(3)粘接在粘贴板(2)的正表面;所述的遮阳膜主体(4)胶接在背部支板(1)的后表面;所述的拼装连接卡条结构(5)分别夹在背部支板(1)的两侧;所述的吸附盘(6)分别镶嵌在遮阳膜主体(4)的内侧四角位置;所述的挤压柱(7)镶嵌在吸附盘(6)的上部;所述的按压柄(8)胶接在挤压柱(7)的上端;所述的手提握带(9)分别铆接在背部支板(1)的内表面左右两侧中间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遮阳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阳膜主体(4)包括耐磨外层(41),安全基层(42),隔热层(43),防紫外线层(44),粘胶层(45),光致变色涂层(46)和透明离型基材(47),所述的耐磨外层(41),安全基层(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龙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荣腾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