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竹竹材人造板及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007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组竹竹材人造板及其模具,包括基板,所述的基板的一个表面纵向的设有多个平行的槽,所述的槽的横截面为弓形;相邻的槽之间设有间隔。重组竹竹材人造板模具,包括模板,所述的模板的表面设有多个平行的弓形凸起,相邻的弓形凸起之间留有间距;还包括上热压面和下热压面,所述的模板放置在下热压面上,弓形凸起所在的面朝上,模板上方为上热压面,模板的边缘还设有厚度规,厚度规和模板的表面形成基板的型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原有重组竹因重量较大而应用范围小的问题;同时减少了重组竹在加工过程中的加工余量,降低生产原材料成本;并简化了传统重组竹地板的铣槽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组竹竹材人造板及其模具
本技术涉及人造板
,特别是一种重组竹竹材人造板及其模具。
技术介绍
重组竹技术的出现,突破了中小径级竹材工业化加工的限制,可使竹秆利用率达到90%以上。该技术主要是通过机械碾压的方式疏解原竹,获得纤维连续的竹束或纤维化单板,单板经浸胶后,热压或冷压以制备成密度大、强度高、性能稳定的重组竹竹材人造板。由于重组竹竹材人造板密度大,板材重,因此,以其为原材料生产的家具、门、窗等产品的重量显著高于用常规木材制造的家居产品,造成了五金门铰链等磨损加剧,这也是限制重组竹竹材人造板在室内应用的最重要的制约因子。因此,急需研发出新型的低密度轻质的重组竹竹材人造板。另外,竹地板由天然可再生的竹材加工而成,具有独特的质感和纹理,深受人们喜爱。目前,我国的竹地板主要包括竹集成材地板和重组竹地板两大类,竹集成材地板由于利用率低和成本高等问题,其产量逐年减少,而重组竹地板凭借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较高的利用率,已经成为我国竹地板产业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产品之一。但是,传统生产重组竹地板工艺较复杂,重组竹竹材人造板压制成型后,仍需要在地板背面铣槽,形成通风排水槽,以便保持重组竹地板尺寸稳定性。复杂的工艺必定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重组竹竹材人造板及其模具,减少重组竹地板生产中的铣槽工序,模压成型槽还可以减轻板材重量,扩大其在室内装饰材料适用范围。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重组竹竹材人造板,包括基板,所述的基板的一个表面纵向的设有多个平行的槽,所述的槽的横截面为弓形;所述的弓形对应的圆心角为120~180度;相邻的槽之间设有间隔;间隔的宽度为槽所在圆柱体的直径0.5~2倍。进一步的,重组竹竹材人造板包括两块基板,所述的两块基板相对称设置,两块基板的间隔相互固定连接,两块基板的槽相互对接形成通孔。本技术还提供重组竹竹材人造板模具,包括模板,所述的模板,所述的模板的表面设有多个平行的弓形凸起,相邻的弓形凸起之间留有间距;还包括上热压面和下热压面,所述的模板放置在下热压面上,弓形凸起所在的面朝上,模板上方为上热压面,模板的边缘还设有厚度规,厚度规和模板的表面形成基板的型腔。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重组竹一步成型为带有沟槽的重组竹板材,从造型结构上,减轻重组竹地板的重量,经结构计算可得到,通过模压成型的板材重量降低了35%左右,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原有重组竹因重量较大而应用范围小的缺点,同时也减少重组竹在加工过程中的加工余量,降低生产原材料成本。(2)带有沟槽的重组竹地板,可节省传统重组竹地板的铣槽工序,节省了加工步骤,缩短单块重组竹地板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单层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双层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模具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模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重组竹竹材人造板,包括基板1,所述的基板1的一个表面纵向的设有多个平行的槽3,所述的槽3的横截面为弓形;所述的弓形对应的圆心角为120~180度;相邻的槽3之间设有间隔2;间隔2的宽度为槽3所在圆柱体的直径0.5~2倍。如图2所示,包括两块基板1,所述的两块基板1相对称设置,两块基板1的间隔2相互固定连接,两块基板1的槽3相互对接形成通孔。如图1所示经热压成型后,基板1作为成品重组竹地板,成品表面带有槽3,基板1板材厚度为10~15mm,一方面减轻重组竹地板的重量,另一方面一步成型的带槽地板可省去铣槽工序,降低生产成本。如图2所示,为保证重组竹板材优良的物理力学性能,模压槽成型的两块基板1用于地板时需经对接胶拼后使用,板材经胶拼后在结构上更加稳定。因此,这种轻型的板材同样可用于门板、桌面板等室内装饰材料。一方面,宽深的模压槽可最大化地减小板材重量;另一方面,胶拼后形成的孔状槽使板材空隙中充满空气,提高板材的隔热性能与降噪性能,并提升重组竹板材在室内装饰材料方面的应用潜力,如门板、桌面板等。如图4所示,重组竹竹材人造板模具,包括模板13,所述的模板13的表面设有多个平行的弓形凸起16,相邻的弓形凸起16之间留有间距;还包括上热压面15和下热压面14,所述的模板13放置在下热压面14上,弓形凸起16所在的面朝上,模板13上方为上热压面15,模板13的边缘还设有厚度规12,厚度规12和模板13的表面形成基板1的型腔。模板13选择热作模具钢5CrMnMo和5CrNiMo制造,这类钢淬透性高、冲击韧度好、导热性能好、有较高的热疲劳性,可保证模具能承受400℃左右高温或在急冷急热的恶劣工作条件保持表面光滑且易脱模。模板13尺寸为,长2600mm,宽1300mm,厚20mm,平面上设置20mm为间距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竖切圆柱的弓形凸起16,弓形凸起16的厚度为5-10mm,逐个排列至整个平面。如图3所示,在热压过程中,模板13用作底板,在热压工艺的条件下,完成对竹纤维化单板的浸胶、干燥、陈化、组坯、热压的工序步骤,在热压过程中,将本模板13放置于热压机下压面,利用厚度规12控制厚度的条件下,上热压面15和下热压面14完成热压工序,重组竹一步成型为带有沟槽的基板1。选用模板13尺寸为,长2600mm,宽1300mm,厚20mm,弓形凸起16的厚度为5mm。按照本例尺寸模板制备的15mm厚度的带槽重组竹板材物理力学性能稳定,应用于室内地板。选用模板13尺寸为,长2600mm,宽1300mm,厚20mm,弓形凸起16的厚度为10mm。按照本例尺寸模板制备的15mm厚度的带槽重组竹板材在保证力学性能稳定的同时极大程度减轻了重组竹板材的重量,应用于室内装饰材料,如门板、桌面板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重组竹竹材人造板,包括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1)的一个表面纵向的设有多个平行的槽(3),所述的槽(3)的横截面为弓形,相邻的槽(3)之间设有间隔(2)。/n

【技术特征摘要】
1.重组竹竹材人造板,包括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1)的一个表面纵向的设有多个平行的槽(3),所述的槽(3)的横截面为弓形,相邻的槽(3)之间设有间隔(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组竹竹材人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弓形对应的圆心角为120~18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组竹竹材人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间隔(2)的宽度为槽(3)所在圆柱体的直径0.5~2倍。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任一项所述的重组竹竹材人造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块基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翀鹏黄兴彦张雪仑李凤唐麒赵犀羽谭若雯齐锦秋陈玉竹谢九龙肖辉姜永泽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