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配转向节的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5875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配转向节的夹具,包括底座和倾斜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一压设组件,所述第一压设组件包括驱动件、第一联动件和第一压臂,所述第一压臂的端部通过第一铰接点与所述驱动件的伸出臂连接,所述第一压臂的游离端用于压设工件;所述第一联动件的一端通过第二铰接点与所述第一压臂的中部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三铰接点与所述驱动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增大转向节锁定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配转向节的夹具
本技术涉及夹具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配转向节的夹具。
技术介绍
转向节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先利用夹具进行锁定,以防止其在加工的过程中位置发生偏移。现有技术中用于锁定转向节的夹具多采用夹板直接夹持固定,但是因为转向节的结构复杂,并且锁定时需要倾斜一定的角度,利用夹板夹持固定时会导致其与转向节的固定不稳定,导致转向节在外力的作用下位置易发生偏移,从而影响转向节的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配转向节的夹具,其能够增大转向节锁定时的稳定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配转向节的夹具,包括底座和倾斜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一压设组件,所述第一压设组件包括驱动件、第一联动件和第一压臂,所述第一压臂的端部通过第一铰接点与所述驱动件的伸出臂连接,所述第一压臂的游离端用于压设工件;所述第一联动件的一端通过第二铰接点与所述第一压臂的中部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三铰接点与所述驱动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上还设置有第二压设组件,所述第二压设组件包括座体、手柄、第二联动件和第二压臂,所述手柄的下端通过第一转动点和所述座体铰接;所述第二联动件的下端通过第二转动点和所述第二压臂铰接,其上端通过第三转动点和所述手柄铰接;所述第二压臂靠近所述第二转动点的游离端通过第四转动点和所述座体铰接,所述第二联动件靠近所述第三转动点的一端设置有压接部,所述座体的上表面开设有能够嵌设所述第二联动件端部的卡槽;当所述第二联动件嵌设在所述卡槽内时,所述第一转动点、所述第二转动点和所述第三转动点共线,且所述压接部能够压设在所述第二压臂的端部,所述第二压臂的游离端能够锁定所述工件。进一步的,所述座体的上表面包括倾斜部,所述倾斜部通过弧形过渡和所述卡槽连接,所述倾斜部能够和所述第二联动件的侧壁贴合,以限制所述第二联动件的转动角度。进一步的,所述座体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能够和所述手柄的端部抵接,以限制所述手柄的转动角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压臂包括位于其游离端的压头,所述第二压臂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移槽,所述压头能够沿所述滑移槽运动,并能够通过紧固件锁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臂的游离端和所述压头的外部均包覆有保护层。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上设置有固定块,所述第一联动件通过所述第三铰接点和所述固定块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侧壁和所述工件贴合。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用于承载所述工件;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插柱。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下方滑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底座通过限位组件和所述固定板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当驱动件的伸出端处于伸出状态时,第一联动件处于竖直方向,此时第一压臂的游离端压设在转向节的边缘上,以实现转向节的锁定;当驱动件的伸出端收回时,第一压臂围绕第二铰接点转动,使得驱动件通过第一铰接点向下运动,此时第一联动件的下端会围绕第三铰接点旋转,使得第一联动件在第一压臂的带动下向驱动件的方向倾斜;此时第一压臂的游离端围绕第二铰接点向上运动,使得第一压臂和转向节分离,从而解除对转向节的锁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第一压设组件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支撑件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第二压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第二压设组件的部分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底座;11、固定板;2、安装部;21、限位柱;22、支撑件;221、插柱;3、驱动件;31、固定块;4、第一联动件;41、第二铰接点;42、第三铰接点;5、第一压臂;51、第一铰接点;6、座体;61、卡槽;62、倾斜部;63、限位块;7、手柄;71、第一转动点;8、第二联动件;81、第二转动点;82、第三转动点;83、压接部;9、第二压臂;91、滑移槽;92、压头;921、紧固件;93、第四转动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参照图1-图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适配转向节的夹具的一实施例,包括底座1和倾斜设置在底座1上的安装部2,利用倾斜设置的安装部2固定转向节便于对转向节进行后续的加工。安装部2上设置有第一压设组件和第二压设组件,第一压设组件和/或第二压设组件均能够压设转向节的表面,从而实现转向节的锁定,也能够减小转向节加工过程中位置的偏移,提高转向节加工的精度。第一压设组件包括第一压臂5、第一联动件4和驱动件3,本实施例中驱动件3优选气缸。第一压臂5的一端和驱动件3的伸出端铰接,记为第一铰接点51;而第一压臂5的另一游离端用于压设工件。第一联动件4的上端部和第一压臂5的中部位置转动连接,记为第二铰接点41;第一联动件4的下端部和驱动件3转动连接,记为第三铰接点42。当驱动件3的伸出端处于伸出状态时,第一联动件4处于竖直方向,此时第一压臂5的游离端压设在转向节的边缘上,以实现转向节的锁定。当驱动件3的伸出端收回时,第一压臂5围绕第二铰接点41转动,使得驱动件3通过第一铰接点51向下运动,此时第一联动件4的下端会围绕第三铰接点42旋转,使得第一联动件4在第一压臂5的带动下向驱动件3的方向倾斜;此时第一压臂5的游离端围绕第二铰接点41向上运动,使得第一压臂5和转向节分离,从而解除对转向节的锁定。驱动件3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块31,并且第一联动件4的下端通过第三铰接点42和固定块31转动连接。利用固定块31能够便于第一联动件4和驱动件3的铰接,以便于压设组件的安装和设置。安装部2上还设置有支撑件22,支撑件22用于放置和承载转向节。在固定转向节时先将转向节放置在支撑件22上,然后再利用第一压设组件和/或第二压设组件锁定转向节。当利用第一压设组件和/或第二压设组件锁定工件时,支撑件22会施加给转向节支持力,从而利用第一压设组件和/或第二压设组件与支撑件22的配合分别抵接转向节的表面,从而增大转向节位置锁定时的稳定性。在锁定转向节的过程中,为了使得转向节承受的卡嵌力分布均匀,本实施例中安装部2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压设组件和/或第二压设组件,以实现对转向节的多点抵接固定,使得转向节受力更加均匀,以减小转向节固定时的形变。支撑件22上设置有插柱221,上述插柱221和转向节配合,并且能够插设进转向节的孔内,以利用插柱221和转向节的表面之间的嵌设力提高转向节固定时的稳定性;也能够提高转向节固定时位置的精度,便于后续对转向节的加工。安装部2上还设置有若干限位柱21,同时限位柱21的侧壁和转向节的表面贴合,从而能够利用多个环绕转向节设置的限位柱21,实现限位柱21对转向节的限定,以进一步的减小转向节在加工过程中位置的偏移,以提高转向节加工的精度。第二压设组件包括座体6、手柄7、第二联动件8和第二压臂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配转向节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倾斜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一压设组件,所述第一压设组件包括驱动件、第一联动件和第一压臂,所述第一压臂的端部通过第一铰接点与所述驱动件的伸出臂连接,所述第一压臂的游离端用于压设工件;所述第一联动件的一端通过第二铰接点与所述第一压臂的中部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三铰接点与所述驱动件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配转向节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倾斜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一压设组件,所述第一压设组件包括驱动件、第一联动件和第一压臂,所述第一压臂的端部通过第一铰接点与所述驱动件的伸出臂连接,所述第一压臂的游离端用于压设工件;所述第一联动件的一端通过第二铰接点与所述第一压臂的中部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三铰接点与所述驱动件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转向节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上还设置有第二压设组件,所述第二压设组件包括座体、手柄、第二联动件和第二压臂,所述手柄的下端通过第一转动点和所述座体铰接;所述第二联动件的下端通过第二转动点和所述第二压臂铰接,其上端通过第三转动点和所述手柄铰接;所述第二压臂靠近所述第二转动点的游离端通过第四转动点和所述座体铰接,所述第二联动件靠近所述第三转动点的一端设置有压接部,所述座体的上表面开设有能够嵌设所述第二联动件端部的卡槽;当所述第二联动件嵌设在所述卡槽内时,所述第一转动点、所述第二转动点和所述第三转动点共线,且所述压接部能够压设在所述第二压臂的端部,所述第二压臂的游离端能够锁定所述工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配转向节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的上表面包括倾斜部,所述倾斜部通过弧形过渡和所述卡槽连接,所述倾斜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春荣陈晨刘华赵明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佰富琪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