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速凝铸带用中间包装置,包括相连的前流槽和后流槽,所述前流槽设有溶液流出口,所述后流槽的底部为后底板台,所述前流槽的底部为前底板台,所述前流槽和后流槽之间开有储液池,所述储液池上方设有中挡板,中挡板与储液池之间留有让溶液通过的间隙,所述后底板台的水平高度大于前底板台的水平高度,所述前底板台的水平高度大于中挡板底部的水平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中挡板与储液池之间的间隙不易堵塞,金属溶液温度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速凝铸带用中间包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速凝铸带用中间包装置。
技术介绍
速凝铸带是通过将金属熔液灌注到中间包内,然后流向冷却辊105,在冷却辊上形成0.3mm的薄片并迅速冷却成型。而由于金属熔液中会掺夹杂质,将影响到速凝铸带的性能,因此人们采用如图1的结构,在中间包内设置移到隔板101,将漂浮在金属熔液表面的杂质滤去,但是隔板101与中间包102底面之间的距离远大于0.3mm,无法将熔渣去除,并且金属熔液未经混合容易造成温度不均匀,于是人们采用图2中的结构,将隔板101与中间包102的距离调小,在中间包与隔板之间形成蓄液池103,但是这样未充分上浮的熔渣容易卡在隔板与中间包底部之间,造成堵塞,并且也容易造成短流。根据中国公开公布号CN109248994A名为《一种薄带的铸造装置及薄带的铸造方法》,采用如图3所示的结构,在出液通道上设置一挡板104,并形成一蓄液池103,但是依然存在部分未上浮的熔渣卡在缝隙处造成堵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速凝铸带用中间包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中间包中金属熔液内的熔渣易堵塞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速凝铸带用中间包装置,包括相连的前流槽和后流槽,所述前流槽设有熔液流出口,所述后流槽的底部为后底板台,所述前流槽的底部为前底板台,所述前流槽和后流槽之间开有储液池,所述储液池上方设有中挡板,中挡板与储液池之间留有让熔液通过的间隙,所述后底板台的水平高度大于前底板台的水平高度,所述前底板台的水平高度大于中挡板底部的水平高度。优选的,所述后流槽的尾部固定有后板,所述中挡板顶部的高度低于前流槽和后流槽的高度,防止金属熔液溢出后流槽,造成生产停止。优选的,所述后底板台的中部开有汇聚槽,便于金属熔液流动。优选的,所述汇聚槽两侧的后底板台为斜面,且斜面靠近汇聚槽一侧水平高度最低,两侧的斜面使金属熔液向中间汇集。优选的,所述前流槽和后流槽一体制造,保证整体强度,延长使用寿命,不会出现裂缝造成金属熔液外泄。优选的,所述前流槽的前端与冷却辊相适配,减少金属熔液从前流槽与冷却辊之间滴落,节省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在后流槽与前流槽之间形成高度差,并且在其中间设置储液池,储液池上方设置中挡板,依靠前后高度差的溢流,能够抑制短流,熔液混合过程中,熔渣有更多时间和机会上浮,蓄液池无需中档板间隙也能完成蓄液,中挡板与储液池之间的间隙可以留的稍大不易堵塞,金属溶液温度更加均匀,并且只有储液池内有金属溶液残留,其残留量相对较少,提高材料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速凝铸带用中间包装置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速凝铸带用中间包装置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速凝铸带用中间包装置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现有速凝铸带用中间包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速凝铸带用中间包装置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阅图4、图5为本技术一种速凝铸带用中间包装置的实施例,一种速凝铸带用中间包装置,包括相连的前流槽1和后流槽2,所述前流槽1设有熔液流出口3,所述后流槽2的底部为后底板台4,所述前流槽1的底部为前底板台5,所述前流槽1和后流槽2之间开有储液池6,所述储液池6上方设有中挡板7,中挡板7与储液池6之间留有让熔液通过的间隙8,所述后底板台4的水平高度大于前底板台5的水平高度,所述前底板台5的水平高度大于中挡板7底部的水平高度,所述前流槽1的前端与冷却辊相适配,减少前流槽1与冷却辊之间的缝隙,减少金属熔液滴落造成浪费。在后流槽2与前流槽1之间形成高度差,并且在其中间设置储液池6,储液池6上方设置中挡板7,依靠前后高度差的溢流,能够抑制短流,充分混合熔渣,熔渣有更多时间和机会上浮,中挡板7与储液池6之间的间隙8可以留的稍大不易堵塞,金属熔液温度更加均匀,并且只有储液池6内有金属熔液残留,其残留量相对较少,提高材料利用率。一般来说在后流槽2的尾部固定有后板9,防止倒入后流槽2内的金属熔液从后部流出,在倒入后流槽2内的金属熔液过多时,为了防止金属熔液溢出中间包装置,中挡板7顶部的高度要低于前流槽1和后流槽2的高度,这样过多的金属熔液可以越过中挡板7顶部从后流槽2流向前流槽1,防止出现停产的情况。而为了让流入后流槽2金属熔液更好的向前流动,在后底板台4的中间开有汇聚槽10,并且汇聚槽10两侧的后底板台4为斜面,将金属熔液导向汇聚槽10内,这样也可以让金属熔液混合保持温度均匀。而前流槽1和后流槽2一般采用一体制造,这样有足够的强度,也不易开裂,可以延长使用寿命。采用上述速凝铸带用中间包装置的铸造方法,将金属熔液注入后流槽2内,金属熔液从后流槽2进入储液池6,并从中挡板7底部绕过流入前流槽1中,从前流槽1的熔液流出口3流出与冷却辊接触,获得合金薄带。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中间包,中挡板与储液池之间的间隙高6mm;对比例1采用普通中间包,中间包为通平底板和中间档板,中间档板缝高6mm;对比例2采用普通中间包,中间包为通平底板和中间档板,中间档板缝高3mm;对比例3采用图3的中间包,出液口前部档板高度7mm,出液口缝高3mm;表1实施例和对比例均按照表1配置原料50kg,放入熔炼坩埚中利用中频感应加热逐步升温至1450℃,保持5分钟后,调节功率降至1400℃,进行浇铸。通过调节浇铸曲线,按照0.6kg/s的速率进行近似恒流量浇铸。实施例和对比例各进行5次实验,统计片厚分布、速凝片表面杂质情况、中间包残液重量和堵塞次数。将速凝片按照常规的钕铁硼粉末冶金生产工艺制造烧结钕铁硼磁体,并测量磁性能。汇总结果如下:编号片厚/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速凝铸带用中间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的前流槽(1)和后流槽(2),所述前流槽(1)设有溶液流出口(3),所述后流槽(2)的底部为后底板台(4),所述前流槽(1)的底部为前底板台(5),所述前流槽(1)和后流槽(2)之间开有储液池(6),所述储液池(6)上方设有中挡板(7),中挡板(7)与储液池(6)之间留有让溶液通过的间隙(8),所述后底板台(4)的水平高度大于前底板台(5)的水平高度,所述前底板台(5)的水平高度大于中挡板(7)底部的水平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速凝铸带用中间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的前流槽(1)和后流槽(2),所述前流槽(1)设有溶液流出口(3),所述后流槽(2)的底部为后底板台(4),所述前流槽(1)的底部为前底板台(5),所述前流槽(1)和后流槽(2)之间开有储液池(6),所述储液池(6)上方设有中挡板(7),中挡板(7)与储液池(6)之间留有让溶液通过的间隙(8),所述后底板台(4)的水平高度大于前底板台(5)的水平高度,所述前底板台(5)的水平高度大于中挡板(7)底部的水平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速凝铸带用中间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流槽(2)的尾部固定有后板(9),所述中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松,严密,金佳莹,章兆能,魏中华,赵栋梁,何响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浙江英洛华磁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