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金双料带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5750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五金双料带冲压模具,包括第一冲压模具、第一料带输送机构、第二冲压模具及第二料带输送机构,第一料带输送机构设于第一冲压模具内,第二料带输送机构设于第二冲压模具内,且第二料带输送机构纵向贯穿于第一冲压模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第一冲压模具及第二冲压模具可分别对第一料带输送机构、第二料带输送机构中的料带进行冲压加工,当第二料带输送机构中的工件完成加工时,第一冲压模具可将第二料带输送机构中的工件冲压铆接至第一料带输送机构上的工件中,然后第一冲压模具可对第一料带输送机构中的铆接组合工件进行连续加工,通过双料带同时冲压加工并铆接成件继续加工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五金产品的加工效率,节约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五金双料带冲压模具
本技术涉及冲压模具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五金双料带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现有技术中,带有弹片的五金支架一般采用冲压模具进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分别将支架本体及弹片放置到单独的模具中进行连续冲压加工,然后将加工完成的支架本体及弹片进行铆接组合,以得到最终的五金成品支架。如此,采用分体冲压加工的方式,不仅加工效率低下,还增加了企业的人工劳动力,增加了企业的成产成本。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双向进料、可同时连续冲压加工,加工效率高的五金双料带冲压模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五金双料带冲压模具,包括第一冲压模具、第一料带输送机构、第二冲压模具及第二料带输送机构,所述第二冲压模具与第一冲压模具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料带输送机构设于第一冲压模具内,所述第二料带输送机构设于第二冲压模具内,且所述第二料带输送机构纵向贯穿于第一冲压模具,所述第二料带输送机构位于第一料带输送机构的上方;其中,所述第一冲压模具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设置的第一冲孔工位区、第一折弯工位区、整形工位区、第二冲孔工位区、第二折弯工位区及第一切断工位,所述第一料带输送机构及第二料带输送机构的纵向重叠处位于第一折弯工位区内;所述第二冲压模具包括有第三冲孔工位区、第三折弯工位区及第二切断工位,所述第三冲孔工位区设于第二料带输送机构的前端,所述第二切断工位设于第二料带输送机构的末端,所述第三折弯工位区设于第三冲孔工位区与第二切断工位之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五金双料带冲压模具中,所述第一冲压模具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上托板、第一上垫脚、第一上模座、第一上垫板、第一上夹板、第一止挡板、第一上脱板、第一下模板、第一下垫板、第一下模座、第一下垫脚及下托板,所述第一上模座、第一上垫板、第一上夹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止挡板及第一上脱板之间通过螺丝连接,所述第一上模座、第一上垫板、第一上夹板、第一止挡板、第一上脱板、第一下模板之间设有十字导柱护钢珠套,所述第一上脱板及第一下模板之间分别设有浮升引导销及第一定位入子,所述第一上脱板上设有若干第一冲针。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五金双料带冲压模具中,所述第二冲压模具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二上托板、第二上垫脚、第二上模座、第二上垫板、第二上夹板、第二止挡板、第二上脱板、第二下模板、第二下垫板、第二下模座及第二下垫脚,所述第二上模座、第二上垫板、第二上夹板、第二上脱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上脱板及第二下模板之间分别设有两用销及第二定位入子,所述第二上脱板上设有若干第二冲针。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五金双料带冲压模具中,所述第一冲孔工位区包括有十个冲孔工位,所述第一折弯工位区包括有九个折弯工位,所述整形工位区包括有两个整形工位,所述第二冲孔工位区包括有三个冲孔工位,所述第二折弯工位区包括有三个折弯工位。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五金双料带冲压模具中,所述第三冲孔工位区包括有四个冲孔工位,所述第三折弯工位区包括有一个折弯工位。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五金双料带冲压模具中,所述第二冲压模具还包括有空工位区,所述空工位区设于第三折弯工位区与第二折断工位之间,且所述空工位区位于第一料带输送机构的上方。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五金双料带冲压模具中,所述空工位区包括有两个空工位。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五金双料带冲压模具中,所述第一料带输送机构包括有支架料带,所述第二料带输送机构包括有弹片料带,所述支架料带及弹片料带两侧分别设有若干定位孔。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五金双料带冲压模具中,所述支架料带及弹片料带位于同一侧的两相邻定位孔之间的间距为65mm,所述定位孔的直径为5~6mm。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五金双料带冲压模具中,所述第一料带输送机构及第二料带输送机构均为双侧带料式输送机构。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第一冲压模具可对第一料带输送机构中的支架本体料带进行连续冲压加工,第二冲压模具可对第二料带输送机构中的弹片料带进行连续冲压加工,当第二料带输送机构将加工完成的弹片工件输送至第一料带输送机构的正上方时,第一冲压模具可将弹片工件直接冲压铆接至第一料带输送机构中的支架本体工件上,然后在第一料带输送机构的带动下,第一冲压模具可继续对铆接组合工件进行加工,通过双料带同时冲压加工并铆接结合连续加工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五金产品的加工效率,节约人工劳动力,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可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冲压模具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冲压模具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五金双料带冲压模具,包括第一冲压模具1、第一料带输送机构2、第二冲压模具3及第二料带输送机构4,所述第二冲压模具3与第一冲压模具1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料带输送机构2设于第一冲压模具1内,所述第二料带输送机构4设于第二冲压模具3内,且所述第二料带输送机构4纵向贯穿于第一冲压模具1,所述第二料带输送机构4位于第一料带输送机构2的上方。本实施例中,第一冲压模具1可对第一料带输送机构2中的料带工件进行连续冲压加工,第二冲压模具3可对第二料带输送机构4中的料带工件进行连续冲压加工,当第二料带输送机构4将加工完成的工件输送至第一料带输送机构2的正上方时,第一冲压模具1可将第二料带输送机构4中的工件直接冲压铆接至第一料带输送机构2中的工件上,然后在第一料带输送机构2的带动下,第一冲压模具1可继续对铆接组合工件进行加工。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冲压模具1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设置的第一冲孔工位区11、第一折弯工位区12、整形工位区13、第二冲孔工位区14、第二折弯工位区15及第一切断工位16,所述第一料带输送机构2及第二料带输送机构4的纵向重叠处位于第一折弯工位区12内。本实施例中,第一冲孔工位区11可对第一料带输送机构2中的料带进行冲孔,第一折弯工位区12可对完成冲孔的工件进行折弯处理,整形工位区13可对经过铆接成型的组合工件进行整形切边,第二冲孔工位区14可继续对铆接成型的组合工件进行冲孔加工,第二折弯工位区15可对组合工件进行折弯加工,第一切断工位16可将铆接成型的结合件从料带内切断,实现统一收集。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冲压模具3包括有第三冲孔工位区31、第三折弯工位区32及第二切断工位33,所述第三冲孔工位区31设于第二料带输送机构4的前端,所述第二切断工位33设于第二料带输送机构4的末端,所述第三折弯工位区32设于第三冲孔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五金双料带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冲压模具、第一料带输送机构、第二冲压模具及第二料带输送机构,所述第二冲压模具与第一冲压模具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料带输送机构设于第一冲压模具内,所述第二料带输送机构设于第二冲压模具内,且所述第二料带输送机构纵向贯穿于第一冲压模具,所述第二料带输送机构位于第一料带输送机构的上方;/n其中,所述第一冲压模具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设置的第一冲孔工位区、第一折弯工位区、整形工位区、第二冲孔工位区、第二折弯工位区及第一切断工位,所述第一料带输送机构及第二料带输送机构的纵向重叠处位于第一折弯工位区内;/n所述第二冲压模具包括有第三冲孔工位区、第三折弯工位区及第二切断工位,所述第三冲孔工位区设于第二料带输送机构的前端,所述第二切断工位设于第二料带输送机构的末端,所述第三折弯工位区设于第三冲孔工位区与第二切断工位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五金双料带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冲压模具、第一料带输送机构、第二冲压模具及第二料带输送机构,所述第二冲压模具与第一冲压模具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料带输送机构设于第一冲压模具内,所述第二料带输送机构设于第二冲压模具内,且所述第二料带输送机构纵向贯穿于第一冲压模具,所述第二料带输送机构位于第一料带输送机构的上方;
其中,所述第一冲压模具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设置的第一冲孔工位区、第一折弯工位区、整形工位区、第二冲孔工位区、第二折弯工位区及第一切断工位,所述第一料带输送机构及第二料带输送机构的纵向重叠处位于第一折弯工位区内;
所述第二冲压模具包括有第三冲孔工位区、第三折弯工位区及第二切断工位,所述第三冲孔工位区设于第二料带输送机构的前端,所述第二切断工位设于第二料带输送机构的末端,所述第三折弯工位区设于第三冲孔工位区与第二切断工位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金双料带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压模具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上托板、第一上垫脚、第一上模座、第一上垫板、第一上夹板、第一止挡板、第一上脱板、第一下模板、第一下垫板、第一下模座、第一下垫脚及下托板,所述第一上模座、第一上垫板、第一上夹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止挡板及第一上脱板之间通过螺丝连接,所述第一上模座、第一上垫板、第一上夹板、第一止挡板、第一上脱板、第一下模板之间设有十字导柱护钢珠套,所述第一上脱板及第一下模板之间分别设有浮升引导销及第一定位入子,所述第一上脱板上设有若干第一冲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金双料带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冲压模具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二上托板、第二上垫脚、第二上模座、第二上垫板、第二上夹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发余
申请(专利权)人:河源湧嘉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