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电池的清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5690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柱电池的清洗装置,包括开口向上的壳体,壳体为长方体结构,壳体内设置吸附件,吸附件设置与壳体开口同轴心的旋转孔,壳体顶端可拆卸的盖合端盖,端盖上设置通孔,壳体内注入清洗剂,将电池转动的插入到旋转孔内,以将电池外壳上粘附的脏污去除干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圆柱电池的清洗装置,相较于使用无尘纸擦拭外壳更加的简单,快速,大大节约清洗时间,提高清洗效率;通过吸满酒精及DMC的海绵对电池外壳造成一定的压力来达到高效清洁的目的,并在清洗过程中无絮状物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柱电池的清洗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清洗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圆柱电池的清洗装置。
技术介绍
在圆柱电池的制程过程中,尤其是在注液工序和化成工序,电解液的溢出会对电池外壳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目前清洁圆柱电池外壳的外观主要依赖于操作员使用无尘纸蘸取酒精或碳酸二甲酯(dimethylcarbonate,简称为DMC)对其进行擦拭,在此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并且清洁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柱电池的清洗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圆柱电池的清洗装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圆柱电池的清洗装置,包括开口向上的壳体,壳体为长方体结构,壳体内设置吸附件,吸附件设置与壳体开口同轴心的旋转孔,壳体顶端可拆卸的盖合端盖,端盖上设置通孔,壳体内注入清洗剂,将电池转动的插入到旋转孔内,以将电池外壳上粘附的脏污去除干净。进一步的,所述吸附件包括设置在壳体底部的第二吸附件和设置在第二吸附件上方的第一吸附件,第一吸附件的中心处设置第一旋转孔,第一旋转孔的直径略小于圆柱电池外壳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旋转孔的内壁上设置多个半球型的凸起。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旋转孔顶端设置锥面,使第一旋转孔的端部形成喇叭口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吸附件的中心处设有容纳电池柱头的第二旋转孔,柱头转动的插入到第二旋转孔内,第二旋转孔的直径略小于柱头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吸附件为由聚乙烯醇材料制成的海绵。进一步的,所述端盖为开口向下的盒体,端盖的内侧壁上设置卡扣,壳体的外壁上设置卡槽,当端盖盖合在壳体顶部时,卡扣卡入卡槽内。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底部设置底座,底座上设有固定孔,通过螺栓将壳体固定在工作台或地面上。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和端盖均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本技术的一种圆柱电池的清洗装置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所述的圆柱电池的清洗装置,相较于使用无尘纸擦拭外壳更加的简单,快速,大大节约清洗时间,提高清洗效率;通过吸满酒精及DMC的海绵对电池外壳造成一定的压力来达到高效清洁的目的,并在清洗过程中无絮状物产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圆柱电池的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圆柱电池的清洗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拆卸端盖后的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壳体;11、卡槽;12、底座;2、第一吸附件;21、第一旋转孔;22、锥面;3、第二吸附件;31、第二旋转孔;4、端盖;41、通孔;42、卡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圆柱电池的清洗装置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的圆柱电池的清洗装置,包括开口向上的壳体1,壳体1为长方体结构,壳体1内设置吸附件,吸附件的中心处设置与壳体1开口同轴心的旋转孔,壳体1顶端可拆卸的盖合端盖4,端盖4上设置通孔41,壳体1内注入清洗剂,将电池转动的插入到旋转孔内,以将电池外壳上粘附的脏污去除干净。吸附件包括设置在壳体1底部的第二吸附件3和设置在第二吸附件3上方的第一吸附件2,第一吸附件2的中心处设置第一旋转孔21,第一旋转孔21的直径略小于圆柱电池外壳的直径,当圆柱电池从顶部旋转地插入到第一旋转孔21时,电池外壳与吸附件摩擦,清洗剂去除电池外壳的脏污。为了增强清洗效果,第一旋转孔21的内壁上设置多个半球型的凸起,进一步提升旋转孔对壳体1的压力。为了便于电池顺利的插入到旋转孔内,第一旋转孔21顶端设置锥面22,使第一旋转孔21的端部形成喇叭口结构,有利于电池的顺利插入。在某些圆柱电池中,电池的两端均设置柱头,为了匹配电池外壳端部的柱头,第二吸附件3的中心处设有第二旋转孔31,柱头转动的插入到第二旋转孔31内,从而去除,表面的脏污,第二旋转孔31的直径略小于柱头的直径。吸附件为由PVA(聚乙烯醇)材料制成的海绵,海绵能够极大的吸附清洗剂,增强对电池外壳的清洗效果。端盖4为开口向下的盒体,端盖4的内侧壁上设置卡扣42,壳体1的外壁上设置卡槽11,当端盖4盖合在壳体1顶部时,卡扣42卡入卡槽11内,从而防止吸附件脱离壳体1。为了减小壳体1在电池插拔过程中发生晃动的幅度,壳体1底部设置底座12,底座12上设有固定孔,通过螺栓将壳体1固定在工作台或地面上。壳体1和端盖4均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清洗剂为酒精和DMC的混合物,酒精和DMC的体积比为3:1,清洗剂将吸附件充分浸润即可。使用时,操作员拿起电池一端的柱头,并将电池插入到第一旋转孔21内,在插入的过程中边插入边转动,直至处柱头以外的其余部分全部进入到吸附件内,然后再降电池转动数圈,如4-6圈,将电池缓慢转动并取出即可。该圆柱电池的清洗装置,相较于使用无尘纸擦拭外壳更加的简单,快速,大大节约清洗时间,提高清洗效率;通过吸满酒精及DMC的海绵对电池外壳造成一定的压力来达到高效清洁的目的,并在清洗过程中无絮状物产生。可以理解,本技术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技术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技术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柱电池的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口向上的壳体(1),壳体(1)为长方体结构,壳体(1)内设置吸附件,吸附件设置与壳体(1)开口同轴心的旋转孔,壳体(1)顶端可拆卸的盖合端盖(4),端盖(4)上设置通孔(41),壳体(1)内注入清洗剂,将电池转动的插入到旋转孔内,以将电池外壳上粘附的脏污去除干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柱电池的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口向上的壳体(1),壳体(1)为长方体结构,壳体(1)内设置吸附件,吸附件设置与壳体(1)开口同轴心的旋转孔,壳体(1)顶端可拆卸的盖合端盖(4),端盖(4)上设置通孔(41),壳体(1)内注入清洗剂,将电池转动的插入到旋转孔内,以将电池外壳上粘附的脏污去除干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的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件包括设置在壳体(1)底部的第二吸附件(3)和设置在第二吸附件(3)上方的第一吸附件(2),第一吸附件(2)的中心处设置第一旋转孔(21),第一旋转孔(21)的直径略小于圆柱电池外壳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柱电池的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孔(21)的内壁上设置多个半球型的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柱电池的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孔(21)顶端设置锥面(22),使第一旋转孔(21)的端部形成喇叭口结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信华黄荷涵高峰张文白宗亮张要枫冀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