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江高塔拉线自动涂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5652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06
一种跨江高塔拉线自动涂油装置,动力模块、涂油模块;涂油模块包括底座、涂油框架以及滚轮框架;所述滚轮框架在所述底座的中心位置,所述滚轮框架两侧设置多个所述涂油框架;在设在所述滚轮框架一侧所述涂油框架上设置储油油箱、涂油控制单元以及涂油工具,设在所述滚轮框架另一侧的所述涂油框架配重;所述储油油箱与所述涂油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涂油控制单元与所述涂油工具连接;在所述框架上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的前端固定杆与所述动力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很好地完成跨江高塔拉线涂油工作,经济高效,方便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江高塔拉线自动涂油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网检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跨江高塔拉线自动涂油装置。
技术介绍
跨江高塔是一种特殊的大跨越杆塔,如南京地区的220kV华晓线#6塔,采用直立钢管拉线塔设计,投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目前中国境内长江沿岸仅存的拉线大跨越杆塔。该基杆塔由上下两层共计八根拉线牵引,其中下层的四根拉线每根全长约142米,上层的四根拉线单根全长约201米,可以说,这八根拉线就是该基塔的生命线。220kV华晓线#6塔运行在江边,空气湿度大,运行环境恶劣,根据拉线金属的锈蚀机理,拉线受到自身所处的温度、湿度、污染物等的不同,会产生孔锈蚀、缝隙锈蚀、应力锈蚀、疲劳锈蚀等,拉线运行情况将直接影响跨江高塔运行的稳定性。根据运行要求,每年要对拉线进行涂油工作,目前针对跨江高塔的拉线涂油一般采用人工方式,两名作业人员骑跨在拉线上,携带二十余斤的油,从上往下依靠体力逐步移动,既要保证涂油,还要携带好油箱,作业难度较大,耗费体力严重,亟待改善作业条件,提高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跨江高塔拉线自动涂油装置,包括动力模块以及涂油模块,其特征在于:/n所述涂油模块包括底座(1)、涂油框架(2)以及滚轮框架;/n所述滚轮框架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中心位置,所述滚轮框架的两侧设有多个所述涂油框架(2);/n在设在所述滚轮框架一侧所述涂油框架(2)上设置储油油箱(4)、涂油控制单元(5)以及涂油工具(6),设在所述滚轮框架另一侧的所述涂油框架配重;/n所述储油油箱(4)与所述涂油控制单元(5)连接;/n所述涂油控制单元(5)与所述涂油工具(6)连接;/n在所述滚轮框架上设置有滚轮;/n所述滚轮的前端固定杆与所述动力模块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江高塔拉线自动涂油装置,包括动力模块以及涂油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油模块包括底座(1)、涂油框架(2)以及滚轮框架;
所述滚轮框架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中心位置,所述滚轮框架的两侧设有多个所述涂油框架(2);
在设在所述滚轮框架一侧所述涂油框架(2)上设置储油油箱(4)、涂油控制单元(5)以及涂油工具(6),设在所述滚轮框架另一侧的所述涂油框架配重;
所述储油油箱(4)与所述涂油控制单元(5)连接;
所述涂油控制单元(5)与所述涂油工具(6)连接;
在所述滚轮框架上设置有滚轮;
所述滚轮的前端固定杆与所述动力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江高塔拉线自动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油模块为平衡式双体吊笼;
在所述底座(1)上设置两个所述涂油框架(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江高塔拉线自动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轮与所述滚轮框架连接处为滚轮的圆心,两个所述滚轮的圆心的连接线平行于高塔拉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彦俊宫衍平温生杨贵友李懂理巴东想杨卓然高建瑞皮一晨王文帝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