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遮断器内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5611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遮断器内部固定装置,包括一呈凹字形的外壳及光电元件,在外壳上设有两容室,各容室内侧壁的中间部位上设有光轴窗口,光电元件嵌入容室,在各容室的一侧壁分别设有一具有弹性的卡榫,各卡榫的两侧边设有一封闭沟槽,各卡榫两侧的壁较薄。卡榫设有一定坡度的斜面。光电元件包括发射元件和接收元件。它可阻隔外来的干扰光线,组装容易,节省模具验收时间。(*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遮断器内部固定装置,尤指一种可阻隔外来光线干扰的光遮断器固定装置。一般光遮断器对元件的固定如下几种类型1.紧配合,如附图说明图1及图2所示。这种结构存在如下的问题一是组装比较困难,由于人工操作时需使用工具,且容易造成手部受伤。二是对座体(Housing)及元件尺寸精度要求高,因需较大的压力制作,使得半自动机台经常出现故障。三是需多次修模(2~4次),验收时间长,配件(Component)及座体的尺寸常因批次不同而存在误差,微小的差异或造成配合过紧不易组装、或过松容易脱落。2.内卡榫,如图3、4、5所示。其优点是组装动作简单,但脱模后结构会变形,造成卡固力量降低,影响使用效果。3.跑滑块,如图6、7、8所示。其优点是组装容易、固定效果好,但问题一是模具结构容易损坏;二是容易出毛边;三是需考虑漏光问题;由于外观上有明显的破孔30,需考虑元件的工作环境是否会有外部光源干扰到光电晶体或是红外线光线外漏导致其它光电元件的误动作。4.加盖,如图9、10所示。其优点是固定效果好,但问题一是成本较高,多一道加盖制造过程,增加工时,多一副加盖模具及物料,增加成本;二是受座体的体积限制。5.点胶,如图11、12所示。其优点是固定效果好,但缺点一是成本增加;二是制作程序麻烦,增加上胶、烘烤两个程序,材料容易因高温烘烤造成变异;三是胶量及点胶位置需精确控制,避免点胶在光路上阻碍光线通过;四是出现问题无法修复,只能报废;6.打孔,如图13、14所示。其优点是材料精度要求不高,但缺点一是成本增加,多一副打孔工具,多一道打孔工序;二是光电特性不稳定,为避免打孔针头60将零件打坏,需预留空间以供打孔误差,此空间误差常造成零件在座体中位移偏离光轴,进而影响光电特性;三是固定效果不佳,容易脱落,打孔机针头容易磨损变形,打孔不确实,不仅影响光电特性且容易脱落。7.第二种内卡榫结构,如图15、16、17所示,在内卡榫的两侧设穿槽70以提供弹性。其优点在于组装容易,不需精确的物料尺寸,制作程序简单,模具验收时间短,但缺点是需考虑漏光问题,由于在外观上有明显的破孔,需考虑元件的工作环境是否会有外部光源干扰到光电晶体或是红外线光线外漏导致其它光电元件的误动作。综合上述各种结构的缺点,经常造成组装上及质量上的困扰,且影响到交货期;其次,为达到上述各项的目标,物料尺寸要求的精确度很高,在批量生产时难以控制,并且在开模时需作多次的修模。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光遮断器内部固定装置,它可阻隔外来的干扰光线,组装容易,节省模具验收时间。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光遮断器内部固定装置,包括一呈凹字形的外壳及光电元件,在外壳上设有两容室,各容室内侧壁的中间部位上设有光轴窗口,光电元件嵌入容室,在各容室的一侧壁分别设有一具有弹性的卡榫,各卡榫的两侧边设有一封闭沟槽,各卡榫两侧的壁较薄。光电元件包括发射元件和接收元件。所述的卡榫是内卡榫。所述的卡榫设有一定坡度的斜面。本技术由于采用了新的光遮断器内部结构,在各容室的一侧壁分别设有一具有弹性的卡榫,光电元件嵌入容室,各卡榫的两侧边设有一封闭沟槽,各卡榫两侧的壁较薄,可有效地解决光电元件与塑胶件(外壳)的组装配合问题,且可降低产品的不合格率,在一呈凹字形的外壳上设有两容室,各容室的一侧壁厚作成一具有弹性的内卡榫,由于内卡榫两侧的壁较薄,能为材料提供脱模时所需的弹性,并在脱模之后回复原状,因此,可使得光电元件易于组装,且不易被拔出;它可减少因尺寸配合问题而造成的修模次数(缩短开模时间),且可节省所需的工具;由于在外壳1的设计上没有破孔,可防止受到外部的光线干扰而造成误动作的产生。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光遮断器内部固定装置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图1是传统光遮断器采用紧配合固定方式的外观图。图2是传统光遮断器采用紧配合固定方式的剖视图。图3是传统光遮断器采用内卡榫固定方式的外观图。图4是传统光遮断器采用内卡榫固定方式的剖视图。图5是传统光遮断器采用内卡榫固定方式在脱模时变形的剖视图。图6是传统光遮断器采用滑块固定方式的外观图。图7是传统光遮断器采用滑块固定方式的剖视图。图8是传统光遮断器采用滑块固定方式的模具结构的剖视图。图9是传统光遮断器采用加盖固定方式的外观图。图10是传统光遮断器采用加盖固定方式的剖视图。图11是传统光遮断器采用点胶固定方式的分解图。图12是传统光遮断器采用点胶固定方式的剖视图。图13是传统光遮断器采用打孔固定方式的外观图。图14是传统光遮断器采用打孔固定方式的剖视图。图15是传统光遮断器采用第二种内卡榫结构固定方式的外观图。图16是传统光遮断器采用第二种内卡榫结构固定方式的剖视图。图17是传统光遮断器采用第二种内卡榫结构固定方式在脱模时形变的剖视图。图18是本技术的外观图。图19是本技术的另一角度的外观图。图20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1是本技术的局部立体剖视图。如图18、20所示,本技术是一种光遮断器内部固定装置,包括一呈凹字形的外壳1、一发射元件2及一接收元件3等构件。其中,在外壳1上设有两容室11、12,如图19所示,各容室11、12内侧壁的中间部位上设有一光轴窗口13、14,且在各容室11、12的一侧壁上缘分别设有一有一定坡度斜面的具弹性的内卡榫15、16,各内卡榫15、16的两侧边设有一封闭沟槽17、18,如图21所示,使该内卡榫15、16两侧的壁较簿,可提供物件在脱模时所需的弹性,并在脱模之后回复原状,由于内卡榫15、16有弹性,故光电元件(发射元件2与接收元件3)在组装时不会太紧,同时因弹性的缘故,可以将内卡榫15、16作得大些,以得到更佳的固定效果。这样,光电元件易于组装,且不易被拔出,故可避免元件松脱,能有效地解决光电元件与外壳1的组装配合问题,同时,可减少因尺寸配合问题而造成的修模次数的增加,降低产品不合格率,由于在外壳1的设计上没有破孔,可防止受到外部的光线干扰而造成误动作的产生。权利要求1.一种光遮断器内部固定装置,包括一呈凹字形的外壳及光电元件,在外壳上设有两容室,各容室内侧壁的中间部位上设有光轴窗口,光电元件嵌入容室,其特征在于在各容室的一侧壁分别设有一具有弹性的卡榫,各卡榫的两侧边设有一封闭沟槽,各卡榫两侧的壁较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遮断器内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光电元件包括发射元件和接收元件。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光遮断器内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榫是内卡榫。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光遮断器内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榫设有一定坡度的斜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光遮断器内部固定装置,包括一呈凹字形的外壳及光电元件,在外壳上设有两容室,各容室内侧壁的中间部位上设有光轴窗口,光电元件嵌入容室,在各容室的一侧壁分别设有一具有弹性的卡榫,各卡榫的两侧边设有一封闭沟槽,各卡榫两侧的壁较薄。卡榫设有一定坡度的斜面。光电元件包括发射元件和接收元件。它可阻隔外来的干扰光线,组装容易,节省模具验收时间。文档编号G02B6/36GK2379816SQ9921355公开日2000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7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7日专利技术者林科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遮断器内部固定装置,包括一呈凹字形的外壳及光电元件,在外壳上设有两容室,各容室内侧壁的中间部位上设有光轴窗口,光电元件嵌入容室,其特征在于:在各容室的一侧壁分别设有一具有弹性的卡榫,各卡榫的两侧边设有一封闭沟槽,各卡榫两侧的壁较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科荣李龙宽李坤锥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光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