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压滤机渣斗上的集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5474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压滤机渣斗上的集液装置,包括:活动收集槽和运动装置;活动收集槽为长条板状结构,设置于渣斗位于全自动压滤机导辊下的一侧的顶部,活动收集槽的长边与导辊的边缘平行;运动装置将活动收集槽和渣斗连接,用于带动活动收集槽处于两种工作状态;当全自动压滤机处于打开卸饼时,活动收集槽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用于保证全自动压滤机中的滤饼顺利进入渣斗中;当全自动压滤机处于关闭时,活动收集槽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用于收集全自动压滤机中导辊渗漏的液体排入压滤机的基座收集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控制导辊渗漏的液体排入渣斗中,进而解决了渣斗中的滤饼由于渗漏的液体进入而引起滤饼的含水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压滤机渣斗上的集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收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压滤机渣斗上的集液装置。
技术介绍
原使用的历史全全自动压滤机的左右渣斗,在运行时从滤框密封面之间渗漏的液体,会滴落到立式全自动压滤机两端的渣斗中,采用滤饼层过滤,过滤后的滤饼越厚,比阻越大,过滤越困难,使得滤饼含水量高,过滤时间长。即物料在过滤完成后,仍然增加了压滤后滤饼的含水量,从滤框密封面之间渗漏的液体,渗漏的液体进入左右渣斗,增加压滤后滤饼的含水量,左右渣斗中的滤饼会由于渗漏的液体进入而引起滤饼的含水增加,采用上述左右渣斗存在以下不足:部分渗漏也遗留在左右渣斗,采样时间长,操作难度大,费时费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渗漏的液体进入左右渣斗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全自动压滤机渣斗上的集液装置。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压滤机渣斗上的集液装置,包括:活动收集槽(21)和运动装置;所述活动收集槽(21)为长条板状结构,设置于所述渣斗位于全自动压滤机导辊下的一侧的顶部,所述活动收集槽(21)的长边与所述导辊的边缘平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压滤机渣斗上的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收集槽(21)和运动装置;/n所述活动收集槽(21)为长条板状结构,设置于所述渣斗位于全自动压滤机导辊下的一侧的顶部,所述活动收集槽(21)的长边与所述导辊的边缘平行;/n所述运动装置将所述活动收集槽(21)和渣斗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活动收集槽(21)处于两种工作状态;/n当所述全自动压滤机处于打开卸饼时,所述活动收集槽(21)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用于保证所述全自动压滤机中的滤饼顺利进入所述渣斗中;/n当所述全自动压滤机处于关闭时,所述活动收集槽(21)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用于收集所述全自动压滤机中所述导辊渗漏的液体排入所述压滤机的基座收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压滤机渣斗上的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收集槽(21)和运动装置;
所述活动收集槽(21)为长条板状结构,设置于所述渣斗位于全自动压滤机导辊下的一侧的顶部,所述活动收集槽(21)的长边与所述导辊的边缘平行;
所述运动装置将所述活动收集槽(21)和渣斗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活动收集槽(21)处于两种工作状态;
当所述全自动压滤机处于打开卸饼时,所述活动收集槽(21)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用于保证所述全自动压滤机中的滤饼顺利进入所述渣斗中;
当所述全自动压滤机处于关闭时,所述活动收集槽(21)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用于收集所述全自动压滤机中所述导辊渗漏的液体排入所述压滤机的基座收集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压滤机渣斗上的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渣斗包括第一渣斗;
所述第一渣斗为筒状结构,且所述第一渣斗端面具有导向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压滤机渣斗上的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动装置包括:支架(22)、气缸(23)、支座(24);所述支架(22)设置于所述渣斗内侧,靠近所述导向槽的位置,且所述支架(22)的位置高于所述导向槽;
所述气缸(23)和所述支座(24)数量均设置为两个,所述两个支座(24)对称设置于桶的外侧壁上;
每个气缸(23)的一端通过一个支座(24)固定在桶的外侧壁上;
所述支架(22)的两端穿过桶的侧壁与所述气缸(23)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活动收集槽(21)长边设置于所述支架(22)和所述导向槽上,具有一定倾斜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压滤机渣斗上的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收集槽(21)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包括:
所述支架(22)在所述气缸(23)带动下向靠近所述导向槽的位置运动,使所述活动收集槽(21)向所述第一渣斗外侧移动,使全自动压滤机中的滤饼顺利进入所述渣斗。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压滤机渣斗上的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收集槽(21)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包括:
所述支架(22)在所述气缸(23)带动下向远离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爱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宏大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