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防起雾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5185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防起雾口罩,包括具有通过性且覆盖口、鼻的口罩本体、与所述口罩本体连接的耳带、以及用于将口罩本体罩面拉成立体圆弧形状的横向皱褶;所述口罩本体的内侧面设有一层拉伸固定层,所述拉伸固定层覆盖口、鼻处开有一个倒T形或者三角形的开口,当将口罩本体罩面拉成立体圆弧形状时,拉伸固定层能够紧密贴附于鼻翼、口腔两侧,正好避开鼻梁及嘴唇这一立体结构复杂区域,与面部贴合度高,气密性好,固定牢,除防止鼻翼两侧漏气外也增加了四边的贴合度,增强了保护性。同时,拉伸固定层与口罩本体面间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空间,基本解决了气流上行的问题。

Disposable anti fogging mas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防起雾口罩
本技术涉及防护用品领域,具体是一种一次性防起雾口罩。
技术介绍
受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禽流感、甲型流感、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等一系列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各种医用口罩或其他类型防护性口罩已经并将可能长期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必需品。但对于广大眼镜一族,在温度较低或温差较大等条件下,佩戴口罩经常会导致眼镜镜片起雾而变模糊,影响正常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困扰。这一问题的影响范围很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近视的人数约占40%,其中一半佩戴了眼镜,学生及知识分子群体这一比例更高,可达七成以上,并且大多佩戴了眼镜。分析表明,造成戴口罩眼镜起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口罩主体的阻挡,使鼻孔呼出的暖湿气流改变方向上行至眼镜片并结成水雾滴,大致有两条路线,一是沿脸颊与口罩间的间隙(尤其鼻翼两侧部位)上行,二是穿透镜片下口罩罩面上行。目前已知的解决策略有以下几种:(1)提供软橡胶材质的鼻翼贴,或直接在鼻夹处口罩内侧增加软橡胶条层,配合鼻夹,通过持续压力防止口罩边缘的漏气问题。但这样做,一是成本高,二是会在脸上形成压痕,三是只解决了气流上行的第一条路线的问题,没有解决第二条路线的问题,仅适于鸭嘴形、拱形或折叠式等类型且层数较多的口罩,因此多见于多次使用的保暖或防尘口罩,及医用防护口罩,难以在一次性口罩或普通口罩中推广。(2)在口罩内侧上缘加聚乙烯薄膜(CN205358331U),利用薄膜的粘附特性实现与脸颊的紧密结合阻止呼吸气流上行。这种设计同样只解决了气流上行的第一条路线问题,没有解决第二条路线的问题,且塑料薄膜透气性差,在温湿环境下紧贴于皮肤极不舒适,长时间甚至可能会引起皮肤健康问题。且与第一种方案类似,都涉及不同材质的组合(无纺布与橡胶或无纺布与塑料薄膜),对生产工艺要求较高。(3)在口罩外侧加有呼吸孔的罩体(CN202233134U),通过遮挡引导改变呼出气流方向。这种设计只解决了气流上行的第二条路线问题,没有解决第一条路线的问题,效果存疑且构造复杂,不适于当下主流无纺布口罩生产。(4)在镜片上涂沫防起雾化学剂,如家用肥皂水、洗洁精或商售专用的镜片防雾剂等,但限于安全性、效果及方便性,选择的人群并不太多,除非特定岗位确实不得不经常佩戴口罩。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为克服上述产品缺陷,简便、高效解决戴口罩眼镜起雾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防止起雾的一次性防起雾口罩。技术方案:一次性防起雾口罩,包括具有通过性且覆盖口、鼻的口罩本体、与所述口罩本体连接的耳带、以及用于将口罩本体罩面拉成立体圆弧形状的横向皱褶;所述口罩本体的内侧面设有一层拉伸固定层,所述拉伸固定层覆盖口、鼻处开有一个倒T形或者三角形的开口,当将口罩本体罩面拉成立体圆弧形状时,拉伸固定层能够紧密贴附于鼻翼、口腔两侧,正好避开鼻梁及嘴唇这一立体结构复杂区域,与面部贴合度高,气密性好,固定牢,除防止鼻翼两侧漏气外也增加了四边的贴合度,增强了保护性。同时,拉伸固定层与口罩本体面间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空间,基本解决了气流上行的第一条路线的问题。具体地,所述拉伸固定层与口罩本体大小相同,开口的上缘距离口罩本体上缘1.0-2.5cm,开口的侧边边缘距离距离口罩本体两侧0.5-1cm,开口的下缘距离口罩本体下缘0~3cm。此时,当将口罩本体罩面拉成立体圆弧形状时,拉伸固定层能够拉伸并紧密贴附于鼻翼、口腔两侧以及下巴。或者,拉伸固定层宽度小于口罩本体宽度,下缘距离口罩本体下缘2~6cm,当将口罩本体罩面拉成立体圆弧形状时,拉伸固定层贴附于鼻翼、口腔两侧。具体地,所述拉伸固定层的材质为具有亲肤性的无纺布、纺布、纸张或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优选与一次性口罩原内层材质相同,拉伸固定层外围固定于口罩本体周边。进一步地,所述口罩本体的外侧面上部设有一层透气性差的阻流层,其长度8cm以上或与口罩本体长度相同,宽度为3-5cm,当将口罩本体罩面拉成立体圆弧形状时,阻流层覆盖于鼻梁及鼻翼两侧,从口、鼻呼出的气体受到阻流层的阻挡,向下流动,从而解决气流上行的第二条路线的问题。具体地,所述阻流层的材质为聚丙烯熔喷布、无纺布、纺布、纸张、塑料膜或高分子聚合物薄膜的单层结构或者复合层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阻流层位于口罩本体的最外层,或者介于口罩本体的任意两层之间;优选作为次外层,以便于利用现有生产设备生产,并保持最外层防水层的整体性。本技术适用于常见的平面形口罩,但相关设计实质同样可全部或部分适用于鸭嘴形、拱形或折叠式等不同形状口罩。可用于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防尘口罩、保暖口罩等不同用途口罩。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一种防呼气起雾口罩产品设计方案,在现有自动化一次性口罩制备工艺基础上稍加调整即可实现量产,不需要新装备新材料,成本低,实测防起雾效果好,技术成熟,可快速形成产能。2、本技术方案可使口罩生产形成针对特定大群体的产品优势,增加生产企业竞争力,经济价值巨大。3、本技术按一般口罩正确佩戴口罩前提下,基本可防止镜片起雾,且对比普通口罩,该防起雾口罩可增加佩戴的牢固度、紧密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图1为现有的普通一次性口罩内侧面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防起雾口罩的内侧面结构图。图3为现有的普通一次性口罩外侧面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防起雾口罩的外侧面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防起雾口罩的原理图。其中,各附图标记分别代表:1耳带;2口罩本体;3横向皱褶;4拉伸固定层;5开口;6阻流层。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实施例1以常规医用一次性口罩为例,其包括具有通过性且覆盖口、鼻的口罩本体2、与所述口罩本体2连接的耳带1、以及用于将口罩本体2罩面拉成立体圆弧形状的横向皱褶3,如图1所示。在此基础上,本技术在上述口罩本体2的内侧面设有一层拉伸固定层4,其材质为具有亲肤性的无纺布,与上述一次性口罩原内层材质相同。所述拉伸固定层4覆盖口、鼻处开有一个三角形的开口5,当将口罩本体2罩面拉成立体圆弧形状时,拉伸固定层4能够紧密贴附于鼻翼、口腔两侧及下巴处。开口5的上缘距离口罩本体2上缘2cm左右,开口5的侧边边缘距离距离口罩本体2两侧0.8cm,开口5的下缘距离口罩本体2下缘1cm左右。佩戴时,当口罩本体2拉长成圆弧形状后,由于没有皱褶,拉伸固定层4内三角形开口5的三个边正好避开鼻梁及嘴唇这一立体结构复杂区域,紧密贴附于鼻翼、口腔两侧及下巴这样一个三角形以外区域,与面部贴合度高,气密性好,固定牢,除防止鼻翼两侧漏气外也增加了四边的贴合度,增强了保护性。同时,拉伸固定层与口罩主体面间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空间,基本解决了气流上行的第一条路线的问题。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次性防起雾口罩,包括具有通过性且覆盖口、鼻的口罩本体(2)、与所述口罩本体(2)连接的耳带(1)、以及用于将口罩本体(2)罩面拉成立体圆弧形状的横向皱褶(3);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2)的内侧面设有一层拉伸固定层(4),所述拉伸固定层(4)覆盖口、鼻处开有一个倒T形或者三角形的开口(5),当将口罩本体(2)罩面拉成立体圆弧形状时,拉伸固定层(4)能够紧密贴附于鼻翼、口腔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次性防起雾口罩,包括具有通过性且覆盖口、鼻的口罩本体(2)、与所述口罩本体(2)连接的耳带(1)、以及用于将口罩本体(2)罩面拉成立体圆弧形状的横向皱褶(3);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2)的内侧面设有一层拉伸固定层(4),所述拉伸固定层(4)覆盖口、鼻处开有一个倒T形或者三角形的开口(5),当将口罩本体(2)罩面拉成立体圆弧形状时,拉伸固定层(4)能够紧密贴附于鼻翼、口腔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防起雾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固定层(4)与口罩本体(2)大小相同,开口(5)的上缘距离口罩本体(2)上缘1.0-2.5cm,开口(5)的侧边边缘距离距离口罩本体(2)两侧0.5-1cm,开口(5)的下缘距离口罩本体(2)下缘0~3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防起雾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固定层(4)宽度小于口罩本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世永徐笑晨陈清茅慧华刘京鸽潘文静王玮王诗华
申请(专利权)人:金陵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