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光电子
,特别涉及光纤放大器的结构设计。普通光纤放大器采用1只或2只激光二极管(LD)做泵源,通过波分复用光纤耦合器(MUX),对一段稀土掺杂光纤进行正向、反向或双向泵浦,为避免光路中的光反馈的影响,需在输入和输出端设置光隔离器。在这种结构中,放大的自发辐射(ASE)不仅大量消耗反转粒子数,有碍放大器光增益和光功率的增长,而且构成放大器的主要噪声源。为抑制ASE的不利影响,RLLaming等人曾提出采用两段级联、内插隔离器或滤波器(或两者兼备)的方法。理论分析表明,当采用正向泵浦方式时,输入端必不可少的波分复用光纤耦合器引入的损耗直接加大了放大器的噪声系数若采用反向泵浦方式,虽然避免了上述损耗,但由于通常条件下掺杂光纤的输入端附近泵浦不够充分也会造成噪声系数的上升。为解决这一矛盾,AT&T Be11实验室的J.LZyskind等人提出从中间泵浦的光纤放大器结构,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该放大器采用一个分波比为1∶1的分波器BS11将由一个或两个泵浦激光二极管LD产生的泵浦光分成均等的两束,其中一束经光纤耦合器MUX11耦合至第一段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配泵浦级联光纤放大器,包括由一个分光器、两个波分复用光纤耦合器、一个以上隔离器连接的两段掺杂有源光纤构成的两段级联光路,以及与所说的分光器的1端相连的泵浦激光二极管及其温控和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个波分复用光纤耦合器及与其1端相连的第二个泵浦激光二极管及其温控和驱动电源。所说的分光器的2端、3端分别与所说的第一、第二个光纤耦合器的1端相连,第一、第二个光纤耦合器的3端分别与所说的第一段、第二段掺杂光纤相连,所说的一个光隔离器分别与第一、第二个光纤耦合器的2端相连,所说的第三个光纤耦合器的3端与第二段掺杂光纤的末端相连,所说的第一段掺杂光纤的第二端和第三个光纤耦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江得,刘小明,唐平生,刘丹,周炳琨,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