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部件的智能选装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4695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部件的智能选装系统及方法,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系统包括交互模块、分析处理模块和输出模块,交互模块和输出模块分别与分析处理模块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为利用交互模块录入订单信息;分析模块根据订单信息、树形车型信息以及线束信息进行选装和线束筛选,并将线束筛选后得到的筛选结果和订单信息与设置的BOM进行查重匹配;分析处理模块将查重匹配结果传输至输出模块,输出模块根据查重匹配结果输出BOM录入表、作业指导书和成本核算单。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人工选装汽车部件效率低且易造成数据遗漏的不足,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选装,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可对选装流程进行跟踪追溯,避免了数据遗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部件的智能选装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制造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部件的智能选装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在企业选装生产工作中,普遍存在装规则复杂、选装计划安排不当、选装错误率高、统计繁琐、纸笔勾选方式落后、新员工难以在短时间内熟练操作所有选装步骤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高。如何改变这种传统纸笔勾选方式,以高效率、高利润为目标,根据企业选装生产需求,进一步实现选装内容自动匹配,对实现企业生产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现有的汽车部件选装作业都是人工进行选装,工作当中很容易出现错选、漏选等失误操作,给检测部门带来了过多的工作量。检测部门由于是人工核对,操作工在拾取当中经常出现漏检,错捡。漏检,错捡发生后员工需要补捡,影响到生产节拍,严重时还会造成零件报废。现有的汽车部件选装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成本,容易造成数据的遗漏,效率较低,不利于快速的进行选装生产。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例如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车辆配件确认生产线(申请日:2019年10月25日;申请号:201921817989.X),该方案公开了一种车辆配件确认生产线,涉及车辆制造
,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汽车门板个性化选装配件物料的选装正确率。车辆配件确认生产线包括:配件供货平台包括多个配件供货区,每个配件供货区的不同选装配件储藏区对应的设置有确认装置;客户订单服务平台用于记录用户对配件供货平台中不同配件供货区的选装配件列表;物流配送平台包括配件收集框体、框体悬挂牵引装置框体悬挂牵引装置悬挂配件收集框体;配件供货平台分别通信连接框体悬挂牵引装置以及不同选装供货储藏区对应的确认装置。结合选装人员对确认装置的触发与选装配件列表对比,可以实现选装人员准确无误的从配件供货平台选取与用户的选装配件列表所对应的选装配件。但是,该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不能对配件进行追踪溯源,无法实现对选装数据的有效管理。综上所述,如何提高汽车部件的选装效率,是现有技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人工选装汽车部件效率低且易造成数据遗漏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汽车部件的智能选装系统及方法,可以实现自动化选装,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可以对汽车部件的选装流程进行跟踪追溯,进而避免了数据遗漏的问题。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部件的智能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交互模块,该交互模块用于录入订单信息;分析处理模块,该分析处理模块与交互模块连接,且该分析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订单信息进行选装和线束筛选,并将线束筛选后得到的筛选结果和订单信息与设置的BOM进行查重匹配;该输出模块与分析处理模块连接,且该输出模块用于根据查重匹配结果输出BOM录入表、作业指导书和成本核算单。更进一步地,交互模块包括服务器和移动端,服务器与移动端网络连接;其中,服务器存储有树形车型信息以及线束信息。更进一步地,分析处理模块包括选装模块、线束筛选模块和查重匹配模块,选装模块、线束筛选模块和查重匹配模块分别与交互模块连接。更进一步地,服务器与分析处理模块连接,且该服务器用于将订单信息、树形车型信息以及线束信息传输至分析处理模块。更进一步地,选装模块和查重匹配模块分别与线束筛选模块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部件的智能选装方法,采用上述的一种汽车部件的智能选装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利用交互模块录入订单信息;交互模块将订单信息、树形车型信息以及线束信息传输至分析处理模块,分析模块根据订单信息、树形车型信息以及线束信息进行选装和线束筛选,并将线束筛选后得到的筛选结果和订单信息与设置的BOM进行查重匹配得到查重匹配结果;分析处理模块将查重匹配结果传输至输出模块,输出模块根据查重匹配结果输出BOM录入表、作业指导书和成本核算单。更进一步地,利用交互模块录入订单信息的具体过程为:利用交互模块的移动端录入订单信息;再利用移动端将订单信息传输至交互模块的服务器。更进一步地,根据订单信息进行选装和线束筛选的具体过程为:订单信息包括产品描述信息,利用选装模块将产品描述信息与树形车型信息进行匹配得到选装结果;再利用线束筛选模块将选装结果与线束信息进行匹配筛选得到筛选结果。更进一步地,通过KMP算法对产品描述信息与树形车型信息进行匹配。更进一步地,输出BOM录入表、作业指导书和成本核算单的具体过程为:根据查重匹配结果获取BOM编码,再根据BOM编码输出作业指导书、BOM录入表及成本核算单。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部件的智能选装系统,通过设置交互模块、分析处理模块和输出模块,实现了对汽车部件的自动化选装,大大提高了汽车部件的选装效率;进一步可以对汽车部件选装流程进行跟踪追溯,实现了对汽车部件选装数据的有效管理,进而避免了数据遗漏的问题,保证了生产数据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了生产管理效率。(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部件的智能选装方法,通过对订单信息进行选装和线束筛选,实现了对汽车部件的自动化选装,从而提高了汽车部件的选装效率。进一步通过对选装流程的实时管理,实现了对汽车部件选装过程的跟踪追溯,从而避免了数据遗漏的问题,进而提高了生产管理的效率,进一步提高了选装生产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部件的智能选装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部件的智能选装方法流程示意图。标号说明:100、交互模块;200、分析处理模块;210、选装模块;220、线束筛选模块;230、查重匹配模块;300、输出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而且,各个实施例之间不是相对独立的,根据需要可以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优的效果。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实施例1结合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部件的智能选装系统,包括交互模块100、分析处理模块200和输出模块300,交互模块100和输出模块300分别与分析处理模块200连接;具体地,交互模块100用于录入订单信息,该交互模块100包括服务器和移动端,服务器与移动端网络连接;移动端录入订单信息并将订单信息存储至服务器,此外服务器还存储有树形车型信息以及线束信息。值得说明的是,树形车型信息为车型信息根据不同零部件的种类设计成的树形模型,即所有的部件构成以“零部件”为父节点的树形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部件的智能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交互模块,该交互模块用于录入订单信息;/n分析处理模块,该分析处理模块与交互模块连接,且该分析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订单信息进行选装和线束筛选,并将线束筛选后得到的筛选结果和订单信息与设置的BOM进行查重匹配;/n输出模块,该输出模块与分析处理模块连接,且该输出模块用于根据查重匹配结果输出BOM录入表、作业指导书和成本核算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部件的智能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交互模块,该交互模块用于录入订单信息;
分析处理模块,该分析处理模块与交互模块连接,且该分析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订单信息进行选装和线束筛选,并将线束筛选后得到的筛选结果和订单信息与设置的BOM进行查重匹配;
输出模块,该输出模块与分析处理模块连接,且该输出模块用于根据查重匹配结果输出BOM录入表、作业指导书和成本核算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部件的智能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模块包括服务器和移动端,服务器与移动端网络连接;其中,服务器存储有树形车型信息以及线束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部件的智能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处理模块包括选装模块、线束筛选模块和查重匹配模块,所述选装模块、线束筛选模块和查重匹配模块分别与交互模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部件的智能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与分析处理模块连接,且该服务器用于将订单信息、树形车型信息以及线束信息传输至分析处理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部件的智能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选装模块和查重匹配模块分别与线束筛选模块连接。


6.一种汽车部件的智能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汽车部件的智能选装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邰伟鹏刘锐卞义陈业斌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