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装式防汛围井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汛围井,具体地,涉及一种组装式防汛围井。
技术介绍
管涌又称翻砂鼓水、泡泉或地泉等,涌水口径小者几毫米,大者几十厘米,孔口周围多形成隆起的沙环。管涌发生时,水面出现翻花,随着上游水位升高,持续时间增长,险情不断恶化,如不及时抢护,大量涌水翻砂,逐渐破坏堤、坝或水闸地基的土壤骨架,致使孔道扩大,基土被掏空,会引起建筑物塌陷,造成决堤、垮坝、倒闸等事故。管涌发生的原因有:1)堤、坝或水闸地基为透水层,或透水地基表层虽有黏性土覆盖,但遭破坏。在上游水位升高时,渗透坡降变大,渗透流速、压力加大,当渗透坡降大于土堤土坝自身或堤、坝、闸基土体允许的渗透坡降时,即发生渗透破坏,形成管涌。2)地基土层中含有透水层,背水覆盖层的压重不足。3)工程防渗止水或排水设施效能低或损坏失效。管涌的抢修的手段主要为:反滤导渗、降低渗压、制止涌水带出泥沙;通常采用反滤围井、养水盆、滤水压渗台等方法。反滤围井法为:在冒水孔周围排垒土袋,做成围井,井壁与地面严密接触,按三层反滤要求分层铺填沙石或柴草滤料,在井口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装式防汛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式防汛围井包括加强机构、至少两个围井单元,所述围井单元包括多块围板(3)和多个连接管(1),所述连接管(1)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合页(2),所述围板(3)固定于所述合页(2)上以围合成上下贯通的第一柱状结构;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围井单元能够相互连接以形成上下贯通的第二柱状结构,并且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围井单元的连接处设置有所述加强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式防汛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式防汛围井包括加强机构、至少两个围井单元,所述围井单元包括多块围板(3)和多个连接管(1),所述连接管(1)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合页(2),所述围板(3)固定于所述合页(2)上以围合成上下贯通的第一柱状结构;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围井单元能够相互连接以形成上下贯通的第二柱状结构,并且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围井单元的连接处设置有所述加强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防汛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3)的上下两端的其中一段上设置有凸起(5),另一端设置有凹槽(6);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围井单元中,其中一个所述围井单元中的所述凸起(5)能够延伸至另一个所述围井单元中的所述凹槽(6)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式防汛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5)为三棱形凸起,所述凹槽(6)为三角形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式防汛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5)、凹槽(6)均敷满所述围板(3)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防汛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3)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耳板(13);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围井单元中,其中一个所述围井单元中的围板(3)的所述耳板(13)能够通过锁紧件锁紧于另一个所述围井单元中的围板(3)的所述耳板(13)上。
6.根据权利要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