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桩板状构件、公路混凝土层浇筑施工方法与公路技术

技术编号:2684148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59
带桩板状构件、公路混凝土层浇筑施工方法与公路,涉及公路工程技术领域,前述带桩板状构件包括整体呈板状的构件本体,在所述构件本体的下方设有桩头,所述桩头与上方的构件本体连接成一体,在所述桩头的底端形成桩尖,在所述构件本体上设有便于人手抓持以提起该带桩板状构件的抓持部和便于人脚踩踏以将桩头往下插的蹬踏部。该带桩板状构件可替代现有的钢模用作浇筑混凝土层的模板,用该带桩板状构件装模操作简单,施工灵活,能够节省拆模时间,缩短道路铺设工期,同时还能够形成更顺畅的道路转弯弧度,有利于提高道路美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桩板状构件、公路混凝土层浇筑施工方法与公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公路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带桩板状构件、公路混凝土层浇筑施工方法与公路。
技术介绍
见图1所示,在铺设道路的混凝土层A时,现有的做法大多是以路面中线为界将路面分成两半,先铺设其中一半,待混凝土凝固达到一定强度后,再铺设另一半。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要先安装钢模B,当混凝土凝固达到设计强度后还需要拆除钢模B,由于凝固后的混凝土与钢模B界面间的结合力较大,在内侧钢模B(即靠未浇筑的另一半那一侧的钢模)的穿筋孔中还有搭接钢筋C穿出,很多时候需要借助钢钎撬动才能将钢模B拆下,钢钎撬下钢模B的过程中容易伤及混凝土面,导致混凝土面出现缺损,并且路肩填土施工也必须要在钢模B拆除之后才能进行,工期难以缩短。另外,现有的钢模B大多采用直条形的钢材制作而成,在一些急弯路段,所铺设的路体转弯弧度不顺畅,美观度不高。目前,针对上述问题的改进手段大多集中在通过改变钢模B的连接和固定结构,让钢模B的拼装操作更简单(即如何快速装模),但是在如何让拆模更容易、如何让弯道装模弧度更顺畅以及如何缩短工期方面仍没有令人满意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可用于公路混凝土层浇筑施工的带桩板状构件,以替代现有的钢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桩板状构件,包括整体呈板状的构件本体,在所述构件本体的下方设有桩头,所述桩头与上方的构件本体连接成一体,在所述桩头的底端形成桩尖,在所述构件本体上设有便于人手抓持以提起该带桩板状构件的抓持部和便于人脚踩踏以将桩头往下插的蹬踏部。其中,所述抓持部设置在构件本体的顶部。其中,所述蹬踏部设置在构件本体的底部。进一步地,在所述构件本体的顶部设有横向延伸的第一肋条,所述第一肋条相较于构件本体的正面往外凸起,由此在所述构件本体的正面与第一肋条的相接处形成抓持部。更进一步地,在所述构件本体的底部设有横向延伸的第二肋条,所述第二肋条相较于构件本体的正面往外凸起,由此在所述构件本体的正面与第二肋条的相接处形成蹬踏部。优选地,所述构件本体的正面间隔开设有多个穿筋孔,所述穿筋孔为盲孔且自构件本体的正面往背面延伸,所述穿筋孔的孔底为一层能够用钢筋捅穿的薄壁。进一步地,在所述构件本体的左右两端均设有沿竖向延伸的肋板,所述肋板相较于构件本体的正面往外凸起,所述肋板的顶端与第一肋条相连,所述肋板的底端与第二肋条相连,所述肋板、第一肋条、第二肋条与构件本体及桩头由混凝土一体浇注成型。在上述带桩板状构件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公路混凝土层浇筑施工方法,以上述带桩板状构件为模板,包括以下步骤:装模:在需要浇筑的混凝土层两侧插装带桩板状构件,将所有带桩板状构件沿道路延伸方向并排拼接并将其桩头插入下方的垫层或路基土壤中,使得所有带桩板状构件被竖立固定;浇注混凝土:往两排带桩板状构件间的混凝土浇注区中浇注混凝土,浇注的混凝土凝固后即形成混凝土层;至此,所述公路混凝土层浇筑施工完成。或者,以公路的中线为界将所述混凝土层分成左右两部分,先浇筑左半部分的混凝土层,再浇筑右半部分的混凝土层;先在左半部分的混凝土层两侧插装带桩板状构件,插装在左半部分混凝土层与右半部分混凝土层交界处的带桩板状构件采用开设有穿筋孔的带桩板状构件且在插装前先将穿筋孔捅穿,浇注左半部分的混凝土之前,在左半部分混凝土层所对应的混凝土浇注区中安放钢筋,并使需要锚固至右半部分混凝土层中的搭接钢筋从穿筋孔中穿出,钢筋安放完成后,浇注混凝土,混凝土凝固后得到左半部分的混凝土层;之后在右半部分的混凝土层靠路肩的一侧插装一排带桩板状构件,由此形成对应于右半部分混凝土层的混凝土浇注区,在右半部分混凝土层所对应的混凝土浇注区安放钢筋之后,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凝固后得到右半部分的混凝土层;至此,所述公路混凝土层浇筑施工完成。最后,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公路,包括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采用上面所述的方法浇筑而成,在所述混凝土层的左右两侧及中间处均插装有所述带桩板状构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带桩板状构件整体结构非常简单,由于在构件本体上设置有抓持部和蹬踏部,并在构件本体的下方设置带有桩尖的桩头,现场施工时,可以由工人用手抓住抓持部将构件提到需要插装的位置,然后用脚往下踩蹬踏部,将桩头插入土壤或者垫层中使得构件竖立固定(若土壤松软,可以再用适量混凝土对构件加强固定),将上述带桩板状构件沿道路延伸方向并排拼接可以替代现有的钢模,装模操作也更加轻松简单,混凝土凝固后,带桩板状构件无需拆除,节省了拆模时间,也避免了因钢钎拆模导致混凝土层受损的情况。另外,由于采用上述带桩板状构件后无需拆模,可以在混凝土浇注完成后马上就于带桩板状构件外侧覆土压实形成路肩,从而能够大幅缩短道路铺设工期。最后,由于本专利技术提供带桩板状构件尺寸较小(可以人工抓持提起),用该带桩板状构件装模能够形成更顺畅的道路转弯弧度,施工更灵活,道路美观性也更好。附图说明图1中a-e为现有技术中公路混凝土层的施工过程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带桩板状构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带桩板状构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4中a-c为采用图2和图3所示带桩板状构件装模浇筑道路混凝土基层的施工过程示意图。图中:1——构件本体2——桩头3——第一肋条4——第二肋条5——肋板1a——抓持部1b——蹬踏部1c——穿筋孔A——混凝土层B——钢模C——搭接钢筋D——垫层A1——左半部分混凝土层A2——右半部分混凝土层。具体实施方式需要提前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术语“上”、“下”、“正面”、“背面”、“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见图2、3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用到的带桩板状构件包括整体呈板状的构件本体1,在构件本体1的下方均设有桩头2,桩头2与其上方的构件本体1连接成一体,在桩头2的底端形成桩尖,在构件本体1上设有便于人手抓持以提起该带桩板状构件的抓持部1a和便于人脚踩踏以将桩头2往下插的蹬踏部1b。其中,抓持部1a设置在构件本体1的顶部,蹬踏部1b设置在构件本体1的底部。应当指出的是,上述抓持部1a和蹬踏部1b并不局限于设置在构件本体1的顶部和底部,也可以设置在其它部位,同时其形状也无需特别限定,只要能够提供一个便于人手抓持和人脚往下踩踏的位置即可。...

【技术保护点】
1.带桩板状构件,包括整体呈板状的构件本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构件本体(1)的下方设有桩头(2),所述桩头(2)与其上方的构件本体(1)通过混凝土一体浇注成型,在所述桩头(2)的底端形成桩尖,在所述构件本体(1)上设有便于人手抓持以提起该带桩板状构件的抓持部(1a)和便于人脚踩踏以将桩头(2)往下插的蹬踏部(1b)。/n

【技术特征摘要】
1.带桩板状构件,包括整体呈板状的构件本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构件本体(1)的下方设有桩头(2),所述桩头(2)与其上方的构件本体(1)通过混凝土一体浇注成型,在所述桩头(2)的底端形成桩尖,在所述构件本体(1)上设有便于人手抓持以提起该带桩板状构件的抓持部(1a)和便于人脚踩踏以将桩头(2)往下插的蹬踏部(1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桩板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持部(1a)设置在构件本体(1)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桩板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蹬踏部(1b)设置在构件本体(1)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桩板状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构件本体(1)的顶部设有横向延伸的第一肋条(3),所述第一肋条(3)相较于构件本体(1)的正面往外凸起,由此在所述构件本体(1)的正面与第一肋条(3)的相接处形成抓持部(1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桩板状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构件本体(1)的底部设有横向延伸的第二肋条(4),所述第二肋条(4)相较于构件本体(1)的正面往外凸起,由此在所述构件本体(1)的正面与第二肋条(4)的相接处形成蹬踏部(1b)。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桩板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本体(1)的正面间隔开设有多个穿筋孔(1c),所述穿筋孔(1c)为盲孔且自构件本体(1)的正面往背面延伸,所述穿筋孔(1c)的孔底为一层能够用钢筋捅穿的薄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桩板状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构件本体(1)的左右两端均设有沿竖向延伸的肋板(5),所述肋板(5)相较于构件本体(1)的正面往外凸起,所述肋板(5)的顶端与第一肋条(3)相连,所述肋板(5)的底端与第二肋条(4)相连,所述肋板(5)、第一肋条(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金钊谢飞帆陶林辉
申请(专利权)人:衡阳市金铭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